2025 年 3 月 12 日,鄭州某寫字樓的白領陳琳在工位打開楊銘宇黃燜雞外賣,香菇的酸腐味混著焦糖色素的甜膩撲面而來。
此時她尚不知,千里之外的暗訪鏡頭里,店員正將顧客吃剩的香菇從殘羹中撈出,混進新食材重新炒制 —— 這場持續多日的臥底調查,撕開了年入 6000 家門店的國民快餐品牌最不堪的一面。
一、剩菜回鍋的 “流水線”:被曝光的后廚生存法則
商丘萬鼎廣場店的監控記錄下令人作嘔的一幕:發黑的牛腩被倒入紅色素溶液,浸泡十分鐘后竟 “煥發新生”;發酸的香菇在清水中反復搓洗,店員笑稱 “多泡泡就沒味了”;更觸目驚心的是,顧客食用后的剩湯被重新加熱,凝固的油花里漂浮著未挑凈的煙頭。
這些操作并非個案,鄭州兩家加盟店的后廚如出一轍:康復前街店用隔夜米飯制作煲仔飯,二七萬達店將過期三天的土豆切塊下鍋。
無證上崗成為普遍現象。暗訪記者發現,三家涉事門店的 12 名員工中,僅 2 人持有健康證。當被問及 “是否擔心吃出問題”,店員坦言:“老板說拉肚子算工傷,去醫院開個證明就能賠醫藥費。”
這種近乎流氓的生存邏輯,在加盟體系中悄然蔓延。
這不是楊銘宇第一次 “翻車”。2024 年 7 月,成都消費者從外賣中吃出燉爛的老鼠;同年 9 月,鄭州某公司 51 份訂餐導致 23 人食物中毒;黑貓投訴平臺上,132 條記錄里 “異物”“變質” 的投訴占比超 60%。
正如網友調侃:“黃燜雞的‘燜’,原來是‘悶聲處理變質食材’。”
二、加盟狂奔的代價:6000 家門店的失控游戲
楊銘宇的加盟模式堪稱 “快招典范”:3.5 萬元加盟費(含 5000 元保證金),總部提供醬料包,食材自采、人員自聘。
這種輕資產擴張讓品牌在 14 年間覆蓋 23 個省份,但也埋下定時炸彈。
濟南總部的巡查制度形同虛設,某區域負責人向暗訪記者坦言:“每月走個過場,拍兩張照片上傳系統就算交差。”
利益鏈條的扭曲更令人咋舌。加盟商透露,總部醬料包價格比市場價高 15%-20%,為壓縮成本,門店被迫在食材上 “做文章”。商丘萬鼎店老板直言:“總部要求用新鮮牛腩,進價 42 元 / 斤,凍肉只要 18 元,加點色素誰看得出來?” 這種 “放養式” 管理,讓加盟變成 “賣牌子收智商稅” 的生意。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顯示,2024 年黃燜雞品類門店超 6 萬家,其中近 60% 為夫妻店。
楊銘宇的品牌溢價在無序擴張中消耗殆盡,最終陷入 “加盟越多、品控越差、口碑越崩” 的死亡螺旋。
三、監管風暴下的反思:食品安全不能靠 “割韭菜”
國務院食安辦的掛牌督辦,讓這場危機升級為國家級事件。
河南省虞城縣市場監管局連夜查封涉事門店,檢測報告顯示,變質食材中的菌落總數超標 12 倍。
北京嘉濰律師事務所趙占領指出,涉事門店不僅違反《食品安全法》關于變質食品的禁令,無證上崗更觸及法律紅線,總部作為特許方需承擔連帶責任。
但消費者要的不是 “割門店保品牌” 的危機公關。2024 年成都老鼠事件中,涉事門店被停業整頓后,三個月內竟換個門頭重新營業;此次被曝光的鄭州二七萬達店,早在 2023 年就因餐具抽檢不合格被處罰。
這種 “關店 — 整改 — 換殼” 的套路,暴露了企業 “頭痛醫頭” 的敷衍。
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朱丹蓬建議,連鎖品牌應建立 “AI 明廚亮灶” 系統,總部實時監控后廚操作;外賣平臺需強化騎手 “吹哨人” 制度,對衛生隱患門店實行 “熔斷機制”。
這些建議直指行業痛點:當加盟模式的擴張速度超過管理半徑,技術賦能與制度重構才是破局之道。
四、黃燜雞 “不香” 了:國民品類的信任重建
在鄭州康復前街店的廢墟前,曾光顧十年的老顧客王強感嘆:“以前覺得黃燜雞是干凈快餐,現在連夫妻店都比它靠譜。” 這種認知崩塌,折射出整個品類的信任危機。
紅餐大數據顯示,2025 年黃燜雞外賣訂單量同比下降 28%,“科技與狠活” 成為消費者最擔憂的關鍵詞。
楊銘宇的整改方案中,“全國門店加裝后廚監控”“員工重新培訓” 等措施看似積極,但缺乏實質性約束。業內人士透露,其加盟費已從 3.5 萬降至 2 萬,這種 “降價求生存” 的策略,反而可能吸引更多投機加盟商。
真正的救贖,在于放棄 “快招思維”,建立從食材溯源到門店管控的全鏈條體系 —— 正如創始人楊曉路早年所言:“食品安全是餐飲的生命線。” 只是這條生命線,不該用一次次塌房來祭奠。
當 3?15 的聚光燈暫時移開,楊銘宇們的考驗才剛剛開始。消費者的胃可以被欺騙一時,但絕不會為 “變質的良心” 買單。這場塌房危機,既是黃燜雞品類的至暗時刻,也該成為中國連鎖餐飲告別野蠻生長的轉折點。畢竟,在食品安全的天平上,任何品牌都沒有豁免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