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逛街是‘為LOGO買單’,現在購物車裝滿Excel表格。”
上海95后白領小陳這樣形容自己近兩年的消費轉變。她最近以3折價格在折扣店搶到一款原價2999元的輕奢包,又開車兩小時到蘇州奧萊囤了兩件過季大牌羽絨服,省下的錢轉頭就報班學習新技能。
而像小陳一樣消費轉變的年輕人不在少數,據《中國青年網民社會心態代調查報告(2024)》顯示,青年網民消費呈現出低消費與高消費偏好并存的新特征,即總體上追求高性價比的低消費,但在特定消費領域愿意一擲千金。而看似矛盾的消費行為背后,實則是年輕一代消費者覺醒的理性消費——該省省該花花。
雖然這一消費行為背后不少人在說消費降級,但是有關折扣零售的數據卻一直在打破傳言:2024年全球折扣零售渠道銷售額同比增速達8.2%,全年增量達61.1億美元,成為近一年增速排名第三的零售渠道。
以本土折扣零售奧萊為例,?2024年奧萊全國總銷售額達2390億元,同比增長4%,其中耐克單店單日銷售額突破千萬成常態。2024年全國新增12家奧萊項目,而且奧萊2025年預計新增30家項目,增速較上年翻倍,北京最大奧萊也有望于下半年開業。這些數據都在印證著“輕奢折扣化”已成趨勢,價值分配趨精準化。
這種精準化同樣在“線上奧萊”唯品會上演,數據顯示,唯品會憑借“大牌三折天天有”策略,2024年GMV達2093億元,穿戴類商品GMV占比升至75%,更值得關注的是,880萬的SVIP活躍用戶貢獻近半銷售額,用戶粘性不錯。
還有最近國補,數碼銷量在平臺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如今的折扣零售風生水起,安踏集團董事長丁世忠的論斷或許揭示了其中本質:“好商品的標準是顧客愛、員工認、對手恨。”當年輕人帶著放大鏡審視成分表、用比價插件追蹤歷史低價時,市場已進入“硬碰硬”的價值博弈階段。
數據顯示,2024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44.5%,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2個百分點。這就證明年輕人的理性消費非但沒有抑制市場活力,反而推動商業回歸“品質為王”的本質。
正如經濟學家所言:“這不是緊縮時代的防御性消費,而是成熟市場的進攻性選擇。”當代年輕人的消費思維正在重塑消費市場,而這場靜悄悄的革命,或許正在書寫中國消費市場的下一個黃金十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