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活著》開篇的時候,富貴還是地主,每天都在賭場和龍二玩牌,龍二對他畢恭畢敬,有一天,又輸了一盤,富貴在記賬本上按了一個手印,準備再開的時候,龍二態度發生了轉變,不和富貴玩了。
富貴很奇怪,玩得好好的,怎么忽然不玩了,賬房先生對富貴說,他已經輸光了。隨著這一句輸光,富貴的所有田地房產都歸龍二了,這是龍二做的局。
2025年的特朗普和2018年的特朗普,就好比已經輸光了的富貴和還差一晚才輸光的富貴,當然,我們沒有做局,都是美國自己憑本事輸光的。
2018年我們在很多行業已經領先美國,只是美國不知道,這也正常,因為大部分中國人也不知道。2018年拍攝的《大國重器》第二季介紹了中國很多世界領先的技術,當時還被很多不懂的人嘲笑自吹自擂。
到了2025年,我們半導體已經突破了,手機不再受制于美國,連AI這個很多人覺得美國斷崖式領先的領域都被我們拿下,那自然不用對特朗普客氣。
特朗普要對全世界加關稅,想要全世界都屈服,他真的是沒有搞清楚美國的狀況。
2023年美國進口總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46%,我們可以這么簡單的理解:美國對進口商品加征25%的關稅,那美國的整體物價上漲幅度是(0.46*1.25+0.39-1)/100%=11.5%,也就是CPI上漲11.5%,這僅僅只是關稅的直接影響,其實傳導下來更加嚴重。
中國也大量進口,但是中美完全不同,因為中國是原材料進口,而美國主要是終端消費品進口,這種差別就造成了中美對進口商品的敏感程度截然不同。
打個比方,豬肉漲價了,肉包子可能也會漲價,如果把大宗商品比如成豬肉,那中國就是包子鋪,美國就是吃包子的顧客,中國可以把材料廠家的成本轉移給消費者,美國能怎么轉移這個成本?
因為貿易逆差,美國需要不斷的壓低進口商品的價格,要不然通脹無法控制。一般來說通脹穩定的國家都是制造業發達的國家,比如日本,德國,而美國這種國家通脹處在低位其實不正常。現在日本德國這種老牌制造業強國開始貿易逆差,導致他們的CPI不斷走高,下面這兩張圖很好的說明了通脹和貿易差額之間的關系。
復興制造業會降低貿易逆差,也就是降低了外部輸入型通脹的影響。包子漲價了,我不買包子,自己在家做,這不就降低了通脹的影響嗎。前幾年全世界大通脹,但是中國溫和通脹,主要原因就在于制造業太強大了。
這個狀況特朗普還沒有搞清楚,他現在還沉迷在美國是世界第一大消費國的這個光環之下,他認為客大欺店是沒問題的,殊不知反過來店大欺客也是常理。
我在2022年3月份美聯儲剛剛加息的時候寫了一篇文章解釋美聯儲加息就是自殺,現在回頭看,確實如此,因為美聯儲加息已經讓美國制造業更加脆弱。
2021年制造業占美國GDP的增加值是10.71%,2023年下降到10.3%,2024年前三季度進一步下滑到10.0%。也就是說拜登這幾年不斷對制造業進行補貼,不斷要求類似臺積電等盟友的工廠搬遷到美國的情況下,美國制造業占比依舊不斷下滑,究其原因就是利率太高了,把企業的利潤吞沒。
美國現在的困局已經沒有解決方案,特朗普想依靠關稅手段復蘇美國制造業,繼而降低通脹,這是不現實的,因為美國制造業衰敗的主要原因是生產要素成本高,美國的資金成本,土地成本,人工成本,技術成本和數據成本都比很多國家都貴,特朗普想要通過加25%關稅的方式提高美國制造業的競爭力,其實是徒勞的,因為這是美國自我隔離了。
如果此時中 國主動上調所有出口美國商品的關稅,會怎么樣呢 ?不用特朗普對我們加關稅,我們自己把賣到美國的商品加征出口稅。
比如說美國自己無法生產蘋果手機,如果中國對所有銷往美國的手機產品加征100%關稅,美國人短時間怎么解決?
蘋果在美國手機市場的份額超過一半,如果對蘋果加征100%的出口關稅,價格會讓美國人崩潰,美國市場就會被三星占領。
不用太擔心蘋果加大印度手機生產量,如果真的可以,蘋果早就做了,不是不想轉移出中國,是轉移不走。現在工業的第一大成本已經不是人工,而是原物料和能源,無法獲取低廉的原物料和能源,印度制造就永遠也起不來。
蘋果40%的業務來自北美,一旦北美銷售的蘋果手機價格翻一倍,蘋果這40%的營業額就會遭受重大影響,蘋果的股價會大跌。
其他產業和蘋果手機產業是一樣的,美國想要讓其他國家替代中國,其他的國家短時間根本做不到,長時間也不好做,因為等他們做起來的時候會被我們低價傾銷打死。
如果美國要和全世界打貿易戰,對全世界提高關稅,全世界也對美國提高關稅,這就相當于美國進行自我隔離,時間一久,美國生產力就會快速衰落,有點晚清的感覺,和世界脫節。
所以直接對美國出口加出口稅,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也是一個順勢而為的辦法,順勢而為的意思是我們加了出口稅也不會遭到全世界的譴責,因為不是我們挑起的,是美國挑起的。
這樣做的好處很多:
?第一,帶頭反擊美國,孤立美國,給世界其他國家做一個表率,同時美國還無法反駁,我們站在道德高點,有利于團結世界其他國家,特別是歐盟。
?第二,可以打擊美國資本市場。加了關稅之后,推高美國的通脹,美聯儲更加不敢降息,美國資本市場會持續承壓。另外,打擊很多美國企業,蘋果,特斯拉這些制造業企業都受影響,業績下降,更有利于刺破美股泡沫。
?第三,更有利于拖垮美國。
高利率持續打擊美國的本土制造業,讓美國本來就岌岌可危的制造業雪上加霜,美國制造業頂著6%以上的抵押貸款利率投資擴產,風險很大。
等美國企業新增產能開始投產的時候,我們在海外大規模降價,讓那些擴產的美國企業產品滯銷。幾個回合下來,美國制造業不敢擴張了。
可能有人擔心這么搞中國外貿會受影響,這個要看開,我們越是擔心,越是害怕,特朗普就越是囂張,反正橫豎都是一刀,與其被他砍,不如砍他。
中美的實力已經明顯倒轉,要讓特朗普認清現實,識時務,也要讓全世界的資金認清這個現實,所以主動提高對美出口關稅是個不錯的辦法,要把美國科技和金融的幻覺都打掉,要讓全世界知道美國人靠消費立國是多么愚蠢。
美國越弱,中國就會顯得越強,全世界各國都會畏懼中國,拋棄美國,繼而接納中國企業,不敢輕易打貿易戰。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這句抗美援朝時期的話,也適合今年的貿易戰。
要進攻,主動進攻,沖出去,在各條戰線都沖出去,沒有佯攻和主攻,全部都是主攻,軍事領域,貿易領域,文化領域,科技領域,金融領域,都要進攻。
最近幾個月,A股和黃金走勢開始有了較為明顯的正相關,A股漲,黃金也漲,黃金跌,A股也差不多在前后腳下跌,這是黃金要逐步從錨定美元轉移為錨定人民幣的表現。
自從我開始寫文章以來,我就一直說買入黃金,在2022年美聯儲加息開始階段,我預測黃金會頂著美聯儲加息大漲,目標價先到3000美元再說,當時價格才1000多美元,當時的邏輯是反常識的,很多人可能比較疑惑,但是昨晚,黃金突破了3000這個價格,證明當時的想法是對的。
黃金還能漲,但是此時不用再買黃金了,因為黃金的歷史使命快要結束了。在歷史上,黃金的唯一作用就是確保貨幣的穩定,當貨幣不穩定的時候,黃金就成了信仰。所以這幾年黃金價格的猛漲,都是因為世界最主要貨幣美元的不穩定。
一旦黃金和美元脫鉤,轉向錨定人民幣,那以人民幣計價的黃金價格就不會有太好的表現,哪怕國際黃金價格漲到4000美元,國內黃金價格可能僅僅只在現在的位置小幅上漲,所以后面我不會再投資黃金,而是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人民幣資產上。
某個機構如果有100億美元的美國股票,它覺得美元資產不安全,以前是換成黃金和日元,這兩個在以往是歸類于避險資產,但是現在,這些資金更多的會考慮進入A股和港股,買入中國的核心資產,因為日本制造業完蛋了,日元也就失去了避險屬性,黃金的體量不夠,無法藏匿世界財富,這些都是明顯的問題。而中國資產不但穩定,價格還很低,是取代黃金的最好蓄水池。
買入黃金能避免美元大幅貶值的損失,買入中國資產同樣可以避免這個損失,那干 嘛不買入價格更低的A股和港股,而是選擇位置很高的黃金呢?會有越來越多的資金明白這個道理。后面還是會有人 從美國資產變成黃金,同樣會有人把黃金資產變成中國資產。
從這個角度來思考,就能理解為什么最近美股暴跌,全球市場風聲鶴唳,A股卻能一改以往的弱勢,獨領風騷。
黃金和A股同漲同跌,說明A股和黃金擁有同樣的避險屬性,大家要深刻理解這種細微變化。
后面有大量的資金進入中國資產,有從美國過來的,有從歐洲過來的,有從中東過來的,還有很多從黃金過來的,買入黃金沒有利息收益,但是現在中國資產很多都具有年化收益3%以上的穩定收益,以人民幣計價而不是用美元計價的穩定收益,這是中國資產在今后表現比黃金更好的根本原因。
等特朗普的關稅把戲演不下去,等他發現美國早就無路可走,越反抗死得越慘的時候,中國資產的高潮就到來了,我們要做的就是趕在外資大規模抄底之前把中國資產價格抬上去。
我的讀者中有一些人和機構的資金體量比較大,做長線投資,有時候不容易掉頭,所以要特別注意各種不同資產的配置比例。要關注不同資產中長期方向的細微變化。
現在全世界都在唱多黃金,但是還沒有人發現黃金開始逐步錨定人民幣,一旦全世界發現黃金有了錨定人民幣的趨勢,他們會更加踴躍地進入中國,就像很多人把美元說成美金一樣,人民幣到時候會被世界說成是人民金,與之同步的就是A股和港股進入上十年的大牛市。
要在早期對資產布局做一些方向性的調整,這是明智者的行為。
結束
請關注并點贊+在看。你的每一次點贊都是我創作路上的動力來源。
免責聲明:本文由荊棘阿甘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