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一期(303)
國軍少將師長——李士奇
李士奇(1902-?),號特夫,江西宜黃人。贛州省立工業專門學校肄業。1923年冬到廣州,入大本營軍政部陸軍講武學校學習。1924年秋該校并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編入第六隊學習。
畢業后任軍校教導第二團見習官,參加了第一次東征,同年4月,發生了時任黨軍第二團排長的郭渠川(又名郭濟川,黃埔一期),在梅縣大富圾任排哨長時,煽動誘惑哨兵并強迫見習官李士奇挾槍向新埔市潛逃的事件,所幸為其它士兵察覺,哨兵和李士奇被追回。后歷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排、連長,參加了北伐戰爭。
1927年,任第二十二師六十六團(團長周學海,后項傳遠,黃埔一期)營長,兼任該師黃埔同學會支會六十六分會委員,第二十二師黨部候補執行委員。同年8月,參加了龍潭戰役,因寡不敵眾,第六十六團被孫傳芳的北洋軍打垮,團長項傳遠兵敗后跳江自殺未遂,自感罪責難逃,帶著警衛逃跑而遭到國民政府通緝。不知道李士奇是否也逃跑遭通緝了。
1928年,任贛軍第五師(師長熊式輝)十三旅(旅長胡祖玉)第二十五團(團長趙錫光)連長,團黨部常委,駐防上海。后升任該團少校團附,1930年隨部參加太湖剿匪。
1931年,調任中央軍校第九期入伍生團(團長惠濟)少校連附,1932年3月,參加復興社創立大會。
1933年,先后擔任中央軍校軍官訓練班第四大隊第十五隊中校隊長,中央軍校第十期入伍生團(團長陳聯璧)中校團附。
1934,任中央軍校第十一期入伍生第一團(稱第一總隊,總隊長唐冠英)步兵大隊上校大隊長。
1935年10月,調任中央軍校洛陽分校軍官訓練班第四期軍官總隊(總隊長章履和)第一大隊上校大隊長。
1936年3月,任南京中央軍校空軍入伍生營上校營長。1937年,任中央軍校第十四期空交輜入伍生團上校團長,同年,由胡琪三(黃埔一期)繼任,李士奇他調,職務不詳。有記載,抗日戰爭爆發后,新編第三旅旅長名叫李士奇,不確定是否為同一人。
1940年5月,任中央軍校第六分校第十七期第三總隊少將總隊長。1941年,入中央訓練團黨政訓練班第十二期學習。
1942年,入緬作戰的中國遠征軍第六十六軍戰敗回國,軍長張軫及所屬新編第二十八師師長劉伯龍(黃埔三期)、新編第二十九師師長馬維驥(黃埔二期)均被撤職,原新二十八師和新二十九師殘部合編為新二十八師,同年11月,李士奇由少將總隊長調任新編第二十八師少將師長,改隸第六軍(軍長黃杰兼,黃埔一期)序列,原六十六軍撤銷。1943年新編第二十八師改隸第七十一軍(軍長鐘彬,黃埔一期),擔負滇西怒江的防守任務。同年率部參加滇西反攻的戰斗,也許是長年在軍校搞軍事訓練,久疏戰陣,看來仗打得的確不怎么樣。1944年1月,因作戰不利被撤職,由劉鑄軍(又名劉又軍,黃埔一期)接任師長,繼續參加滇西反攻戰。
1944年6月,劉鑄軍率領新編第二十八師參加了著名的松山戰役。估計是日軍為了給松山守軍打氣,還刻意制造了國軍少將師長李士奇陣亡的假消息,其實此時國軍師長是換人,李士奇早已他調,根本就沒有參戰。
有一些介紹中國遠征軍的書籍,包括日本人寫的《中日拉孟決戰揭秘——異國的鬼》的記載,都是誤寫為李士奇陣亡了。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任駐廣東第九軍官總隊(總隊長林廷華)少將副總隊長。1946年任江西省保安副司令,1949年任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少將高參,同年到臺灣,不知所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