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再曝!啄木鳥維修黑幕
今年的 “3?15” 晚會,再度成為消費者權益的守護者,將聚光燈對準了家電維修行業的亂收費現象,而行業巨頭啄木鳥維修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這家號稱 “除了感情不修,啥都修” 的家庭維修平臺,本應是消費者家電家居的 “貼心醫生”,卻被曝光存在無病亂修、小病大修、亂收費等嚴重坑騙消費者的行為 ,一時間引發公眾廣泛關注和熱議。在消費升級的當下,家庭維修服務需求日益增長,啄木鳥維修作為行業內的知名平臺,其種種亂象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切身利益,也讓整個家庭維修行業的信譽受到質疑。而在這一系列亂象背后,啄木鳥維修的商業運營模式以及背后強大的資本力量,更是值得深入探究,雷軍、姚勁波等知名投資人與啄木鳥維修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也逐漸浮出水面。
亂象叢生:“花式宰客” 全揭露
小病大修,無病亂修
在央視的調查中,諸多令人瞠目結舌的案例被一一曝光 。有一次,一位客戶家中洗衣機無法進水,經檢查僅僅是水龍頭未打開這樣簡單的問題,可維修師傅卻謊稱進水閥有問題需要維修,最終打開水龍頭就解決了問題,卻收取了客戶 100 多元費用 。還有客戶家的燃氣灶沒電,客戶自行更換電池后卻沒拿掉電池帽,維修師傅上門后,給客戶更換成本僅 20 元左右的點火器,再順手拿掉電池帽,就堂而皇之地收費 250 多元 。而在更換洗衣機電機的案例中,維修師傅黃師傅從網上購買的塑料材質電機,成本僅 91 元,卻向客戶收取 659 元維修費,換下來的電機還能賣廢品得 60 元 。如此種種 “小病大修、無病亂修” 的行為,不僅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也讓人們對啄木鳥維修的信任度直線下降 。這些看似簡單的維修操作背后,隱藏著的是平臺對利益的無底線追逐,將消費者當成了待宰的羔羊。
培訓三天即上崗,套路滿滿
令人驚訝的是,啄木鳥維修的人事經理直言,做家電維修門檻極低,培訓幾天便可上崗 。技術培訓僅三天,接著是兩天的上門服務流程、溝通話術以及平臺規則培訓,短短七天到十天,維修人員就能單獨接單 。培訓經理更是表示,上門維修人員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想盡辦法提高收費 。入職培訓課程里,幾乎沒有涉及家電維修實操,重點全是營銷套路 。如果維修人員不會修,還能隨時給公司老師傅打視頻電話 “救場” 。這種 “速成式” 培訓,培養出的維修人員,更多掌握的是如何 “套路” 客戶,而非真正的維修技術,也難怪會出現如此多的亂收費現象,因為他們從一開始接受的培訓,就不是以解決客戶問題為導向,而是以增加收費為目的。
高抽成下的畸形生態
平臺抽成遠超同行
在家庭維修服務行業的大棋盤上,抽成比例是影響各方利益與行業生態的關鍵因素。啄木鳥維修在這方面可謂是 “一枝獨秀”,其平臺抽成比例之高令人咋舌。從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來看,2021 年、2022 年、2023 年以及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前 6 個月,啄木鳥維修平臺從維修訂單中抽取的服務費占訂單總金額的比例分別穩定在 40.1%、40.3%、40.6% 及 39.4%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萬師傅、魯班到家等其他維修平臺,其抽成比例普遍在 10% - 15% 左右 。這意味著,在啄木鳥維修平臺上完成一筆維修訂單,平臺直接拿走近半收入,是其他同行的兩到三倍。如此懸殊的抽成差距,不僅打破了行業的平衡,也為后續一系列問題埋下了伏筆。
維修師傅無奈 “宰客”
在啄木鳥維修平臺的高抽成重壓之下,維修師傅們陷入了艱難的生存困境,為了獲取維持生計的收入,他們不得不采取一些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宰客” 現象也就此滋生。曾在啄木鳥維修平臺工作過的張師傅坦言,為了能在扣除平臺高額抽成后還能有利潤可賺,有的師傅在報價時就會把平臺抽成費用疊加到價格里,導致維修價格遠高于市場價 。另一位維修師傅也無奈表示,平臺接單后,師傅要完成訂單,而平臺抽成高達 50% 多,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掙錢真的只能坑客戶 。
還有師傅透露,由于直接向客戶報高額人工費很難被接受,所以只能在配件費上做文章,利用消費者對配件價格和購買渠道的不熟悉,抬高配件價格 。這些來自一線維修師傅的心聲,真實地反映出高抽成模式如何扭曲了正常的市場交易行為,讓原本簡單純粹的維修服務變成了一場充滿套路與欺詐的 “博弈”,消費者在這場博弈中顯然處于絕對的劣勢,成為了最終的受害者,他們的合法權益在平臺與維修師傅為了生存和盈利的掙扎中被無情踐踏。
資本加持,上市之路波折
雷軍、姚勁波的投資布局
在啄木鳥維修的發展進程中,資本的力量不容小覷,雷軍與姚勁波的投資更是成為行業內外矚目的焦點 。早在 2017 年,啄木鳥維修進行 A 輪融資時,便吸引了眾多明星資本入局 。雷軍旗下的順為資本,作為知名的投資機構,一直關注著具有創新模式和發展潛力的企業,此次對啄木鳥維修的投資,無疑是看中了家庭維修服務市場的廣闊前景以及啄木鳥維修的平臺潛力 。同時,小米集團控股的孫公司天津金米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也參與其中,二者合計持有啄木鳥維修 3.56% 的股權 。而 58 同城創始人姚勁波,通過其控制的 58 同城旗下 Dream Landing Holdings Limited 和天津五八阡陌,合計持有啄木鳥維修 16.42% 的股權 ,成為重要的大股東之一 。
58 同城在生活服務領域擁有深厚的資源和廣泛的用戶基礎,姚勁波對啄木鳥維修的投資,不僅為其帶來了資金支持,更有望在業務拓展、流量導入等方面提供助力 。這些明星資本的入局,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啄木鳥維修的快速擴張與發展,為其在全國范圍內的業務布局、品牌建設以及技術研發等方面提供了強大的資金后盾和資源支持 。
兩度遞表港交所,業績起伏
懷揣著在資本市場一展宏圖的夢想,啄木鳥維修于 2024 年開啟了沖刺港交所的征程 。1 月 29 日,它首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招股書,試圖敲開資本市場的大門,然而,7 月底港股招股書滿 6 個月后失效,首次上市計劃暫未成功 。但啄木鳥維修并未放棄,同年 9 月 30 日,再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上市,盡管目前上市進程仍在艱難推進中,尚未成功登陸資本市場,但其執著可見一斑 。
從招股書披露的財務數據來看,啄木鳥維修的業績表現猶如坐過山車,呈現出較大的波動性 。2021 年至 2023 年及 2024 年截至 6 月 30 日止 6 個月,啄木鳥維修實現收入分別為 4.01 億元、5.95 億元、10.11 億元、6.23 億元 ,整體呈現出增長態勢,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庭維修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以及啄木鳥維修在市場拓展方面取得的成果 。
其毛利分別為 3.23 億元、4.84 億元、8.51 億元、5 億元 ,高毛利背后是其高抽成商業模式的支撐 。凈利潤方面,卻不盡如人意,分別為 3343.1 萬元、620.4 萬元、4887 萬元、3888.1 萬元 ,盈利的波動較為明顯 。2022 年凈利潤的大幅下滑,或許與市場競爭加劇、運營成本上升以及服務質量問題導致的客戶流失等多種因素有關 。而在 2023 年有所回升后,2024 年上半年又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這其中銷售及營銷開支的持續增加,如 2024 年上半年銷售及營銷開支高達 2.99 億元,占總營收的 48.0% ,對凈利潤產生了較大的擠壓作用 。同時,服務質量問題引發的客戶投訴增多,也可能影響了其業務的持續增長和盈利能力 。這種業績的起伏不定,無疑會給其上市之路增添更多的不確定性,投資者在考量投資決策時,也會對其未來的盈利能力和發展穩定性產生更多的疑慮 。
信任破碎,未來何去何從?
啄木鳥維修此次被 “3?15” 晚會曝光的一系列問題,性質嚴重,影響深遠。它不僅嚴重損害了廣大消費者的切身利益,讓消費者在尋求維修服務時遭受經濟損失和信任危機,也對整個家庭維修行業的聲譽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破壞了行業生態,讓消費者對整個行業產生不信任感 。
在資本的介入下,啄木鳥維修的商業運營模式暴露出諸多弊端 。高抽成模式雖然在短期內為平臺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但從長遠來看,無異于飲鴆止渴 。這種模式不僅壓榨了維修師傅的利潤空間,迫使他們為了生計而采取不正當手段坑騙消費者,也讓平臺陷入了信任危機,阻礙了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為了扭轉局面,啄木鳥維修勢必要進行大刀闊斧的整改 。平臺應降低抽成比例,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保障維修師傅的合理收入,從源頭上杜絕 “宰客” 現象的發生 。同時,要加強對維修師傅的專業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維修服務質量 。嚴格規范維修流程和收費標準,做到透明化、標準化,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 。
監管部門也應加強對家庭維修行業的監管力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建立健全投訴處理機制和信用評價體系 。對違規企業和個人進行嚴厲處罰,提高違法成本,形成有效的震懾 。只有通過平臺的自我整改和監管部門的嚴格監管雙管齊下,才能重建消費者對啄木鳥維修以及整個家庭維修行業的信任,促進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在消費升級的時代,消費者對于家庭維修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我們期待一個規范、透明、誠信的家庭維修市場,讓消費者的每一次維修需求都能得到合理、優質的解決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