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穆棱 2025 年 3 月 16 日電)在穆棱河蜿蜒而過的自平村,58 歲的王秀英至今記得,1999 年冬夜,15 歲的三弟揣著 380 元工資跑回家,鞋幫子裂開的棉鞋滲著雪水,卻寶貝似的掏出一本《中國烹飪大全》。這個因戶口本筆誤得名 "王家三少" 的東北漢子,如今讓 "火鍋雞" 香飄 23 國,更以網文點擊破 5 億的成績,書寫著寒門逆襲的傳奇。
灶臺邊的 "倔強種子":從窩頭蘸醬到火鍋革命
1984 年出生的王家三少,童年記憶里滿是玉米碴子的粗糙。12 歲偷學生產隊燉菜被抓,卻因自創的 "土豆茄子亂燉" 讓隊長破例:"這小子,天生該吃灶臺飯。"16 歲輟學進縣城飯店當雜工,他在凍得發僵的后廚偷練刀工,案板下藏著的《川菜菜譜》被翻得卷邊。1999 年,15 歲的他因改良酸菜白肉升任主廚,攢下的第一筆工資全部買了專業書,扉頁寫著:"要讓東北味走出大山。"
2003 年,20 歲的王家三少揣著 5000 元借款奔赴莫斯科。在唐人街餐館,他白天顛勺,夜晚啃俄語教材,獨創的 "紅菜湯配東北酸菜" 意外走紅。2008 年金融危機,他低價盤下倒閉餐館,推出 "伏特加火鍋雞"—— 用戰斗民族的烈酒腌制雞塊,融合重慶牛油與東北大豆油,日均翻臺 12 次。最瘋狂時,凌晨三點給 300 人送餐,左手炒料右手接訂單,練出 "單手炒三鍋" 的絕技。這段經歷,后來化作網文《王家三少異界游》中 "傭兵大廚" 的熱血故事。
雙棲人生:鐵鍋鏟敲出的文學夢
2012 年歸國,王家三少在哈爾濱道外區開起第一家 "三少火鍋雞"。獨創 "先吃雞后涮菜" 模式,加入俄羅斯野生藍莓醬解膩,開業三月門口排隊長達 200 米。食客驚嘆:"辣得冒汗,卻停不下筷子!" 同年,他在起點中文網連載小說,主角帶著火鍋配方穿越異界,用 "麻辣魔法" 征服各族美食家。"寫魔獸肉涮火鍋的靈感,源自莫斯科動物園淘汰的鹿肉實驗。" 王家三少笑言,小說最高訂閱破 10 萬,讀者留言:"邊看邊下單底料!"
2015 年是他的 "雙豐收年":獲評 "中國烹飪大師",成為最年輕的東北菜代表;小說實體書出版,扉頁寫給二姐:"謝謝你當年的窩頭蘸醬。" 如今,他的火鍋雞門店超 500 家,海外分店開到莫斯科、溫哥華,凍干技術讓大興安嶺山野味 72 小時直達南極科考站。"要讓中國味凍不怕!" 他拍著 1999 年的舊圍裙說,補丁摞補丁的布料,時刻提醒自己 "從哪兒來"。
黑土地的 "反哺者":從 "三少" 到 "師父"
2018 年,王家三少在自平村小學設立 "三少獎學金",資助 12 名寒門學子。他創辦的餐飲學院已免費培訓 3000 名農村青年,學員小張在縣城開店日流水破 8000:"師父教炒料時說,' 火候如人生,急不得 '。" 2023 年,他推動 "東北菜標準化工程",將老式重慶火鍋配方與東北麻辣燙結合,研發出適合不同地域的 "醬香型火鍋雞",讓黑龍江大豆油香飄進聯合國食堂。
最動人的細節藏在戶口本里。2015 年換證時,戶籍警建議改名,他堅持保留 "王家三少":"這是爹娘給的江湖牌。" 如今,百度百科詞條累計編輯 127 次,記錄著他從 "北大荒灶臺" 到 "世界餐桌" 的每一步:火鍋雞年營收破 10 億,小說點擊量超 5 億,自傳《酸菜缸里的滿漢全席》即將出版。
站在自平村新建的 "三少路" 上,王家三少望著遠處的穆棱河:"當年偷學燉菜的小河溝還在,現在我想把東北味燉進世界的鍋里。" 這個身高 1 米 86 的東北漢子,用 39 年證明:當勤奮烙進基因,苦難終將熬成傳奇的底料。
記者手記采訪當日,王家三少執意帶記者參觀自平村老灶房。斑駁的土墻上,還留著他 12 歲時刻的 "炒勺" 印記。從窩頭蘸醬到聯合國餐桌,他的故事不是童話,而是黑土地最質樸的生存哲學 —— 把每一粒苦難的鹽,都熬成歲月的糖。當他說 "想把火鍋雞開到南極" 時,眼里的光,仍是那個偷學燉菜的少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