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謝圓圓
“修了一次電視,只是顯示屏不亮就被收了700塊,家里熱水器壞了,換一條線就被收了380。在保修期間,要么聯系不上維修員,要么上門后說是別的問題需要重新付費。現在才知道,原來都是套路。”一位消費者向科技浮世繪分享自己在啄木鳥平臺上的經歷。
今年315,國內最大家電維修平臺啄木鳥推上輿論風暴中心。
這家宣稱覆蓋300城、擁有10萬維修師傅的行業巨頭,被揭露存在系統性高價維修、虛假維修、偷換零件等亂象。
據央視報道,記者在臥底過程中被告知,做家電維修門檻其實很低,培訓幾天就可以上崗,且培訓的內容重點集中在營銷套路上,完全不涉及家電維修的實操。
而上門維修人員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想盡辦法在服務過程中提高收費。如果客戶嫌貴,就可以表演一出“雙簧戲”給顧客看。而若在維修過程中遇到不會的情況可以直接和老師傅視頻,現場教學。
不僅如此,為求業績,維修師傅還會因為平臺的壓力向客戶虛報價格,因為如果不隱瞞實際情況漫天收費,就掙不到錢,甚至還會因為業績差,最終丟掉這份工作。
“開個水龍頭100元,換個成本91元的塑料電機收費659元……”啄木鳥已然成為維修刺客。
三次回應
被315晚會點名后,啄木鳥在短時間內回應了三次。
首先是在昨日晚上7點半左右,啄木鳥官方回應媒體稱:公司管理層非常關注此類問題,針對維修師傅他們有著嚴格的投訴流程,稱已建立“客服登記-專人回訪-查實處罰”三級投訴機制,承諾48小時響應,確認屬實將會對師傅進行嚴格處罰。
這種“甩鍋”維修師傅的回應并不能讓外界滿意。在被315曝光之前,網上已經有不少關于啄木鳥維修亂象的吐槽和避雷帖。
據電數寶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啄木鳥家庭維修”共獲得13 次消費評級,均為“不建議下單”評級,2024 年整體消費評級為“不建議下單” 。
晚上9點半左右,啄木鳥在官微發布了正式聲明,稱媒體報道的問題都是啄木鳥家庭維修平臺的完全責任,公司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調查組,將對報道情況進行徹查。
在0點左右,啄木鳥官微發布了第二次聲明,稱放棄公關,接受陽光下的檢驗。“面對突如其來的質疑, 我們的客服、內部團隊在各個端口的溝通混亂,回答不一致,甚至在緊張和失措中做出了推諉責任的錯誤回應。” 啄木鳥稱,全體管理層做出了一個決定:放棄公關,接受陽光下的檢驗。
沖刺上市,毛利率超過80%
公開資料顯示,啄木鳥公司運營主體為重慶啄木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2000年開始全國連鎖運營,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法定代表人與實控人均為王國偉,且曾吸引眾多投資者的關注,其中包括知名企業家如58同城創始人姚勁波和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等。
據介紹,該公司專注于各種家庭維修項目,服務覆蓋超300個主要家電和家居設施類別,包括家電維修、家電清洗、家電安裝、水電維修、管道疏通、開鎖換鎖、防水補漏、墻面翻新等。
天眼風險信息顯示,該公司曾多次因修理合同糾紛、合同糾紛、承攬合同糾紛等被起訴。對外投資信息顯示,該公司持有60余家存續企業股份。通過直接或間接持股,該公司擁有100余家企業實際控制權。
據媒體報道,2024年1月29日,啄木鳥維修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IPO(首次公開募股)上市。但7月29日,其遞交的港股招股書滿6個月后失效。隨后于同年9月30日,啄木鳥再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繼續謀求在香港主板上市。
從業績數據來看,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截至6月30日止6個月,啄木鳥維修實現收入分別為4.01億元、5.95億元、10.11億元、6.23億元,一路上漲。
假設啄木鳥在2024年下半年收入與上半年持平,啄木鳥近四年收入已超過30億。
此外,在同一時期,啄木鳥的毛利分別為3.23億元、4.84億元、8.51億元、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343.1萬元、620.4萬元、4887萬元、3888.1萬元。
另據媒體報道,近年來,啄木鳥毛利率均超過80%,公司在訂單上的收入占訂單支付總金額的約40%。這一抽成比例相較于其他維修平臺如萬師傅、魯班到家等高出兩到三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