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語:
郄雪剛,國內目前最大的軌道交通單體工程(“深圳之眼”)主導設計第一人。
他的設計作品和創新精神,不僅為深圳的城市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為中國的交通樞紐設計領域樹立了新的標桿。
郄雪剛參與了深圳之窗“我的深圳我的城”網絡故事征集活動予以投稿,如果你也想投稿,歡迎把你的故事講給我們聽!郵箱:3659477995@qq.com
一個人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什么,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么。 —— 愛因斯坦
在深圳這片“來了就是深圳人”的熱土上,有位建筑界的“基建狂魔”用近十年時間,在地下三層處設計出了讓世界驚嘆的“深圳之眼”。
圖源:文旅深圳
開通首周,崗廈北站累計客運量就達到了 105.01 萬人次,與崗廈北樞紐相關的話題迅速在抖音、小紅書等平臺走紅。而這位把地鐵樞紐建成“地下網紅打卡地”的設計主導者就是郄雪剛。
誰說交通樞紐只能是鋼鐵森林?郄雪剛及團隊打破固有思維,把地鐵站修成了“美術館”。
右邊為郄雪剛
追隨勘察設計大師李愛東大師學習
“陽光發散”流線設計讓自然光像瀑布般傾瀉而下,“費馬螺線”天花仿佛把數學公式變成了藝術裝置。在此站換乘的乘客會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望著45°斜上方的閃耀“明珠”驚嘆道:“這哪是坐地鐵,分明是在賽博朋克美術館里穿越!”
更絕的是他們對無障礙設施的精心設計——盲道與藝術鋪裝相融合,母嬰室堪比星級酒店,細節處展現了對每一個人的關懷。
圖源:深圳地鐵
當深圳人還在為早高峰換乘擠到變形時,郄雪剛及團隊已經在思考如何打造一個既滿足交通功能需求,又富有藝術美感的交通樞紐。
施工期間設計巡檢
由于周邊高層建筑鱗次櫛比,地下管線比深圳人的頭發還密集,地面交通量大,廈北樞紐核心區還肩負著四線換乘的重任,設計過程堪稱地獄級難度。
郄雪剛在工地和施工單位總工巡檢
迎難而上不退縮是每位成大事者的共性,郄雪剛便是其一。他帶領團隊深入研究,不斷探索,采用大跨鋼混組合結構、特殊消防系統和 SPMT 技術等一系列創新手段,攻克了技術難題,還創造了多項國內外、行業的第一和首創,大大提升了乘客的出行體驗。
郄雪剛對“深圳之眼”的貢獻不止于設計。他把復雜的工程術語變成“基建冷知識”,用近200次講座和導覽向公眾普及和講解交通樞紐設計的知識與理念。
科普講座之一:某校公益科技課程
公益導覽之一:深港澳青少年創新設計之旅
從圖紙到落地,他把人生最黃金的十年獻給了深圳。世上哪有什么基建奇跡,不過是有人把圖紙熬成了光。
崗廈北樞紐的建成,讓深圳實現了“地上地下雙生長”。這個24.38萬平方米的 “地下城”,不僅是交通樞紐,更是城市更新的“超級引擎”。
圖源:深圳市交通運輸局
在這里,地鐵、商業、藝術完美融合,不僅滿足了當前的城市交通需求,更為未來的城市發展預留了空間。它像一個窗口,向世界展示著深圳的創新實力和獨特魅力。
郄雪剛的故事,是深圳精神的最佳注腳。他用創新破解難題,用藝術溫暖城市;用堅持詮釋熱愛,用自己的才華和汗水,在深圳這片熱土上書寫了一段佳話。
崗廈北地鐵站開通兩年
與兒子一同見證
正如深圳人常說的:“在深圳,連地鐵站都在搞內卷!” 而正是這種永不停歇的 “向上精神”,讓深圳從邊陲小鎮蝶變為國際都市。
下次經過崗廈北樞紐,記得抬頭看看費馬螺線天花 —— 那不僅是數學之美,更是深圳人寫給未來的情書。因為在這里,每一塊地磚都刻著 “來了就是深圳人”的滾燙誓言,每一盞燈光都照亮著“深圳速度”的星辰大海。
今日互動話題
看到這里,你是否已經積攢了千言萬語想與窗妹、與深圳訴說呢?
這一次,我們鄭重向每一位與深圳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朋友發出誠摯邀約。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5周年之際,深圳市互聯網行業聯合會指導自媒體“深圳之窗”策劃開展2025年“我的深圳我的城”網絡故事征集活動,面向全社會征集個人與深圳的故事,廣泛挖掘最真實、鮮活、富有生活質感的素材。
歡迎每一位與深圳有故事的您快快找窗妹報名。郵箱:3659477995@qq.com;征集格式包含主題方向、關鍵詞、1500字內容梗概、與內容相關的圖片、故事提供者姓名及聯系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