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了乙巳蛇年的春節年貨檔,涼茶兩大龍頭褪去新春禮盒的外衣,回歸日常稍作休整。王老吉籌備起了年報的相關工作,一合計發現去年竟然少賣了十幾個億;加多寶方面則是把精力投入在了內部反腐的工作中,于近日發布公告通報了西南大區一起涉及15人的貪腐大案,涉案金額達千萬級。
“本是同根生”的王老吉和加多寶,共同深陷持續十余年的“內憂外患”之中,何時才能再煥當年的輝煌?
內憂外患,難回正軌。
近日,王老吉母企廣州白云山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后稱“白云山”)發布了2024年的年度業績報告。其中,王老吉大健康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7.64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的100.13億元直接少了十來個億;實現凈利潤11.04億元,同比減少24.38%。
比較奇怪的是,先前發布的半年報曾披露稱上半年度王老吉大健康已實現59.97億元的收入,也就是說下半年加起來才進賬28億不到,即便是計算上各種客觀影響也不至于此,因此其中一定存在重要的“內憂”。
梳理發現,報告期內王老吉及其母企白云山經歷了多次高層人事變動,主要集中在高管辭職、被調查以及新任命等方面:
7月22日,白云山原董事長李楚源因個人原因辭職,隨后又在8月30日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廣東省紀委監委立案調查;
8月30日,白云山執行董事張春波因個人原因辭職,隨后被有關部門帶走配合調查;
9月,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趙敏、總工程師李詞周、媒介總監林俞伊,以及廣州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方廣宏被政府部門帶走接受調查;
11月25日,原廣州公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小軍就任廣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一職。據悉,李小軍此前長期在紀檢系統工作,上任后對廣藥白云山內部進行了調研,此次人事調整或是為推進反貪腐常態化工作的執行;
12月20日,白云山副總經理黃海文因個人原因辭職,隨后被證實已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
12月25日,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翁少全被調任至其他子公司任職,其職位由原白云山董事、副總經理陳昆南接任。盡管此次人事調整被認為是集團內部的正常人事變動,但外界普遍猜測與王老吉近年來的業績下滑和公司內部的反貪腐工作銜接有關。
至此,以執掌帥印11年的李楚源落馬為起始,王老吉大健康的“一、二把手”先后“下課”。在集團反貪腐工作持續推進的大背景下,對王老吉業務的怠慢也充分體現在了業績數字上,昔日百億規模不再,營收數字僅高于2020年的68億低谷,成為2018年以來(王老吉大健康從2018年開始披露營業收入)的第二差成績。
無獨有偶,在王老吉忙著高層“換血”的時候,老對手加多寶也深受內部貪腐的困擾。前不久,加多寶集團風控管理委員會發布了2025年1號文件,對先前就已傳出風聲的西南大區貪腐大案進行通報,明確了涉案行為、涉案人員、涉案金額等詳細信息。
其中,食品飲料綠皮書發現,此案其實并非發生于當下,而是2014年-2018年期間,即加多寶方面也在就十余年前的舊案開展倒查,渴望來場“刮骨療毒”式的自療。
或許是頻繁的人事變動打亂了企業正常的生產銷售工作進度,又可能是大家的日常精力都放在了抓貪腐上,王老吉與加多寶這倆“現金奶牛”的吸金能力似乎正在被削弱。
涼茶之外,再無王牌。
曾有觀點認為,國內涼茶品類其實早已走過了自己的輝煌期。2009年至2012年間是其高速發展的時期,市場整體保持16%-18%的增速狂飆,王老吉的銷售規模也是在這期間突破150億元高點。后來,伴隨新茶飲賽道的蓬勃發展和無糖飲料的消費理念崛起,涼茶市場被一再侵占,至2018年的市場規模或僅剩470億元左右。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涼茶市場區別于其他很多飲料市場,王老吉與加多寶占據了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近乎可以用“品牌即品類”來形容,以至于兩家的銷售情況對市場整體的影響更甚。
自2012年鴻道集團與廣藥集團正式“開戰”以來,雙方過多的精力都消耗在了訴訟糾紛上。王老吉這邊盡管陸陸續續推出了刺檸吉、椰柔、荔小吉等品牌布局新市場,還就原有涼茶基礎上煥新氣泡涼茶、無糖涼茶、原味涼茶等創新產品,卻始終再難造出第二個“王老吉涼茶”神話。
加多寶這邊曾在2010年推出昆侖山新品牌,定位“中國人自己的高端水”,渴望在瓶裝水大賽道內淘金。但總的來看,高端水市場已然被巴黎水、普娜、依云等外資品牌拿捏,常規的低價格帶則是農夫山泉、怡寶、康師傅、娃哈哈等一眾強者齊聚。
“捧著金飯碗出生”的昆侖山自推出后很快躍升集團的十億級大單品陣容,但受制于其4-5元價格帶的尷尬地位,在事后的多年里都難以挖掘更多市場份額,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地。
盲目出海,誰來買單?
盡管當下許多觀點唱衰涼茶市場,主張新茶飲與無糖趨勢共同蠶食著涼茶市場,但就食品飲料綠皮書的觀點,認為不然。
簡要概括而言,新茶飲賽道的比拼逐年激烈,不只是賽道內成員,甚至對整個即飲賽道的玩家們都構成了不小的威脅,因而歸咎于此尚屬片面。另一邊,無糖趨勢襲來很大程度上是品牌與消費者需求相互作用共同推動的,不夠緊跟消費者需求而轉移才致使自身競爭力減退。
當然,王老吉與加多寶并非不懂這些淺顯的道理,只是其近年間做出的部分布局動作著實讓外界摸不著頭腦。于不少食品飲料、餐飲茶飲的同仁來看,當區域市場走向飽和,抑或是競爭過于激烈時,出海尋覓藍海亦是不錯的布局方向之一。但這條規則是否真正適用于涼茶這一單品,或許還是值得商榷。
王老吉“出海”的故事可以追溯至19世紀末,伴隨華人移民的足跡,王老吉的身影早早地就出現在了美國唐人街。在其發展歷程中,王老吉始終活躍在各地華人的餐桌上,截至2023年王老吉官宣進入美國Costco,已成功布局100多個國家或地區,還在2024年4月15日給自己正式取了個名為“WALOVI”的洋名字。
加多寶方面也積極地在國際舞臺上講好中國故事。去年上半年,加多寶集團承辦“中俄文化年”藝術展,用藝術對話的方式推動兩國人民的友好交流;下半年,加多寶來到法國巴黎的“2024巴黎·恭王府服飾秀”,攜東方之美與世界對話……
只是在食品飲料綠皮書看來,海外市場的受眾仍舊是以華人為主。王老吉與加多寶長久以來奠定下的“吉文化”與“寶文化”是不可多得的亮點之一,但想以此激發海外潛在消費者的文化共鳴實屬不易,國內市場才是應當深挖的重點。
圖片來源品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