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綠腰肥”
時間過得真快,一晃在今天的16 時 14 分 37 秒,我們將正式迎來春分。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4個節氣,也是春節的第4個節氣,到了春分,也就意味著春季已經過半,忙碌的農耕時節已經到來。此時,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北方地區開始春灌、施肥,防御晚霜凍害;南方地區則忙著做好排澇防漬工作,同時也是早稻育秧等農事活動的關鍵時期。
“春分”是什么意思呢?《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的解釋為:“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 這里明確指出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將春季平分。同時還提到 “雷乃發聲”,意思是春分后雨水增多,常常伴隨著雷聲。
《春秋繁露》中有“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的描述,這句話清楚地解釋了春分晝夜平分、寒暑均衡的特點,這是由于春分日太陽直射赤道,使得全球晝夜時長相等,氣溫也處于相對平和的狀態。
春分不止是一個節氣,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禮記》:“祭日于壇。” 孔穎達疏:“謂春分也。” 春分是春耕春種的關鍵節點,古時帝王會在春分這天祭祀太陽,以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除此,在民間也有眾多的慶祝活動,如豎蛋、放風箏、吃春菜、送春牛、粘雀子嘴等習俗,其中,吃春菜并非特指某一種蔬菜,而是泛指春季應季的時令野菜或嫩蔬,像北方常見薺菜、蒲公英、韭菜等,南方的野莧菜等,做法也多種多樣。
春分作為歲時節令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一直備受關注,古人經過長期的觀察發現,這一天的起始和特征對后繼的天氣有著一定預測和指示作用,我國民間就有“雨水多不多,就看春分”的說法,今天春分,今年降雨會很多嗎?我們一起看看農諺是怎么說的。
“雨打春分頭,春雨不用愁”
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如果在春分這一天下雨,那么后續一段時間內春雨就會比較充足,不用擔心春雨缺乏的問題。
春分時節,正是春季農業生產關鍵時期,農作物開始進入快速生長階段,對水分的需求逐漸增加。如果春分這一天有降雨,往往預示著暖濕氣流較為活躍,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降水的概率也會相對較高,能夠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有利于農業生產。
“春分曬日頭,下雨要用求”
了解了上一句,這句農諺就很好理解了,意思是說如果春分這一天是晴天,陽光明媚,那么后續可能會出現降雨稀少的情況,農民需要祈求雨水來灌溉莊稼。
從氣象角度分析,春分后冷暖空氣活動頻繁,若春分天晴,說明暖濕氣流還未完全占據主導,冷暖空氣的博弈還在持續,導致后續晴天多、降雨少。而此時正值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越冬作物開始進入快速生長階段,春播作物也需要土壤有充足的墑情來發芽生長,缺少雨水會對農業生產造成不利影響。在過去靠天吃飯的年代,農民只能通過祈求等方式來盼望雨水降臨,以保障莊稼的收成。
“春分有雨病人稀,五谷稻作處處宜”
春分時節,天氣逐漸轉暖,各種病菌、病毒也開始活躍。如果此時有降雨,雨水可以起到凈化空氣、降低空氣中灰塵和病菌濃度的作用,減少呼吸道疾病等的傳播。同時,春雨還能緩解干燥的氣候,使人體感覺更加舒適,有助于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所以說 “春分有雨病人稀”。
春分是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此時降雨對五谷稻作等農作物非常有利。春雨就像大自然的 “及時水”,能夠滋潤土壤,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促進種子發芽、幼苗生長。而且,適宜的雨水還能調節土壤溫度和濕度,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動,加速土壤中養分的分解和轉化,為農作物提供更好的營養條件,使得五谷稻作在各處都能茁壯成長,為豐收打下堅實的基礎。
“春分無雨劃耕田,忙來忙去是空年”
春分無雨劃耕田:春分時節,氣溫回升,農作物開始進入快速生長階段,對水分的需求較大。如果此時沒有降雨,土地就會比較干燥,農民即使努力耕田,也難以保證土壤有足夠的墑情來滿足種子發芽和作物生長的需要。“劃耕田” 描述的是一種無奈的狀態,即便耕田勞作,也可能因為缺水而效果不佳。
忙來忙去是空年:由于春分無雨導致土壤缺水,農作物生長受到影響,可能會出現出苗不齊、生長緩慢、發育不良等情況,最終影響收成。農民一年的辛勤勞作可能因為春分時節關鍵的雨水缺失而付諸東流,所以說是 “忙來忙去是空年”。
今天就是農歷的二月二十一,也就是春分節氣了,大家所在的地方天氣如何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