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間,松江有一位監生,學問廣博,口才也很好,但是有一個毛病,就是迷戀煉丹之術。有個丹士先用小手腕騙取了監生的信任,等監生給他大筆黃金作丹母時,就席卷而去,逃得無影無蹤。監生心中慚愧,對此十分氣惱,打算四處游歷,希望在哪一天碰見這個騙子。
突然,有一天,他在吳縣閶門遇見了那個煉丹術士。丹士不等他開口,就邀請他到酒家喝酒,很主動地表示歉意、認錯。又與監生商量說:“我們這些人得到金銀后,就隨手花掉了。現今和東山有一大戶人家有約,等我師父來了才開始煉丹。你暫且做我的師父,那么就很容易還清你的金銀了。”監生想早點把自己的金銀要回,就答應了。
于是監生被剪去頭發作了僧人,丹士以師父之禮侍候他。大戶人家接待這二位師徒,為師父的口才所折服,每天在一起高談闊論,而將煉丹事委托給徒弟進行,并認為師父在這兒,不會有事。
一天丹士又竊走了黃金,師父被抓住,打算將他送到官府治罪。監生號哭自我申述事情的首尾,僅獲釋放。等到他返鄉時,親友故知見他禿禿的腦袋,都覺得好笑。
【原文】
嘉靖中,松江一監生,博學有口才,而酷信丹術。有丹士先以小試取信,乃大出其金而盡竊之。生慚,憤甚,欲廣游以冀一遇。
忽一日,值于吳之閶門。丹士不俟啟齒,即邀飲肆中,殷勤謝過。既而謀曰:“吾儕得金,隨手費去。今東山一大姓,業有成約,俟吾師來舉事。君肯權作吾師,取嘗于彼易易耳”。生急于得金,許之。
乃令剪發為頭陀,事以師禮。大姓接其談鋒,深相欽服,日與款接,而以丹事委其徒輩。且謂師在無慮也。一旦復竊金去,執其師,欲訟之官。生號泣自明,僅而得釋。及歸,親知見其發種種,皆訕笑焉。
選自(明)馮夢龍《古今譚概》。
【注釋】
1.小試取信:用小手段騙取信任。
2.冀:希望。
3.不俟:不等。
4.吾儕:我輩。
5.業有成約;已有約定在先。
6.權:暫且,權宜。
7.取嘗于彼易易耳:就很容易取得傭金償還于你。
8.頭陀:僧人。
9.款接:親切接談
10.種種:短發貌。
11.訕笑:譏笑。
【簡評】
讀書人耳朵軟,聽不得三句好話。此君得“師父”虛名,卻送掉了受之父母的頭發,悔之不及。
未完待續……
本系列是從浩繁的文獻中精心選編出來的宗教小品故事。
本號是一個傳播優秀文學傳承傳統文化的平臺。閱讀是一件重要的小事,關注本號,一起來讀書養性、終身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