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爾爾
編輯 | 車卯卯
粽香中的“新生”
“鮮肉粽!”“鮮肉粽!”位于涼山州西昌市的一條小巷深處,韓姐與身旁的搭檔麗姐,正合力推著小車,扯著嗓子吆喝售賣鮮肉粽。端午節剛剛過去,在炎熱的初夏太陽下,韓姐一邊擦汗一邊盤算,只要能賣出五千元,她和麗姐就能湊齊下半年的店面租金,擁有一間屬于自己的鋪面。
對于43歲的韓姐來說,這意味著自己的生活將迎來嶄新的開始。
過去八年,韓姐被禁錮在了家中的那張床上。她每天昏昏欲睡,時常毫無緣由地頭暈目眩,內心深處還莫名恐懼,總覺得一走出家門,便會有災禍降臨。家人和朋友看到她每天躺在床上,都以為她就是太懶了。直到韓姐看過醫生后,才知道自己患上了抑郁癥和焦慮癥。
“我兒子好小,我和他爸爸又離婚了,父母年事也高了,那個時候我想著哪怕擺個小地攤兒,賺不賺錢無所謂,自己一定要出去。”高昂的醫藥費、父母的贍養費、孩子的撫養費……一筆筆開銷,讓日子格外捉襟見肘,也讓韓姐鼓足勇氣走出家門,開辟自己的天地。就這樣,她把面龐藏在帽子下,穿梭在大街小巷,推著小車賣起了鮮肉粽。
然而早餐吃肉粽本就是南方人才有的飲食習慣,在西昌,粽子是端午節特供食品。韓姐小學畢業,沒有什么文化,僅靠走街串巷賣肉粽,她如何挑起一個家庭呢?可誰都沒想到,短短三年時間,她竟真的賣粽子自力更生,成為年銷售額超過60萬的縣城女老板。
而這一切蛻變的開端,都要從探店業態在西昌悄然興起說起 。
手推車推出來的縣城“女企業家”
與社會脫軌八年后,2022年2月,韓姐在家人和醫生的勸說下開始有了走出家門的念頭,她也經常在手機短視頻平臺看到大千世界的美好生活。在這個3月份,韓姐的生活出現了轉機,她在抖音刷到浙江的枕頭粽后想到——家里祖傳手藝就是包粽子,西昌只有三角粽,沒有枕頭粽,這或許是門可做的生意。
沒有經驗和銷售門路的韓姐在創業的第一天便舉步維艱。韓姐說,她滿心期許買來糯米、粽葉、肉,在家里做頭暈腦脹地做了8個小時,一共66個粽子,興致勃勃地推著小電動車,在熱鬧的街頭眼巴巴地守著,卻始終沒能賣出幾個 。
推著電動車賣鮮肉粽的韓姐
4月份,在朋友的再度鼓勵下,韓姐咬咬牙,變賣了手腕上戴了多年的金手鐲,和合伙人麗姐東拼西湊了一萬塊,四天時間辦了個營業執照。一個小電爐、一口小鍋、一臺小冰柜,就這樣,承載著她們創業夢想的 “汪記鮮肉粽店”就這樣 “小張旗鼓”地開張了。
店內資金緊張,她們請不起員工,麗姐負責洗米,韓姐專注包餡。韓姐說,當時包到手指關節臃腫變形,但時隔八年還能回到社會上自食其力,滿心都是幸福感。兩人齊心協力,趁著端午節的熱潮,辛苦忙碌了兩個月,總算收獲了一萬元的營業額。
然而好景不長。粽子在大家心里畢竟屬于節令產品,端午節剛過不到一個月,店里便沒了生意。她們陷入了困境,既沒有收入,也承擔不起下半年的房租,無奈之下,她們只能重拾小推車,再次穿梭于大街小巷之中,扯著嗓子叫賣,湊齊店鋪的租金。
“酒香也怕巷子深” 這句話,是西昌當地消費的現實寫照。這座位于四川西南部涼山州的五線縣級市,與一線城市那種連鎖大店鱗次櫛比的繁華景象截然不同。在這里,能叫得上名的連鎖大店掰掰手指頭就能數得過來,更多的是隱匿于偏僻角落、依賴方圓幾里熟人買賣的小微商家和夫妻店。
而韓姐的店和眾多小生意一起,扎堆在幽深的小巷之中。“那時候病還沒好,我的心態就是反正都是幾位熟客,下午高興就賣,不高興就睡覺。”韓姐無奈,往往會出現客人七尋八拐終于找到了門臉,但她們已經關門了。
直到2023年1月,西昌本地探店達人陳尋歡的兩條探店視頻的爆火,給韓姐門可羅雀的小店帶來了生機。
“鮮肉粽在西昌很少見,主要是真好吃,不火是真不行。”探店經驗豐富、眼光獨到的陳尋歡回憶,當時,和韓姐深聊了一場天后,韓姐用力生活的韌勁和執著的勁頭打動了他 。
他以第一視角為韓姐拍攝了一條人物視頻,畫面里,她用本地的語調說道,“我是汪記鮮肉粽的創始人,雖然長得不贊,也不漂亮,說話也不太行,但是我家鮮肉粽,味道好極了,沒有高科技,全是手工包。”
韓姐真誠的表達,打動了本地網友,也吸引他們紛紛前來線下購買。而原生態、無添加劑的鮮肉粽也通過探店視頻被更多人看到。韓姐售價 7 元一個的鮮肉粽,在抖音賣出了30萬的年銷售額,而到了 2024 年,業績更是一路飆升,年銷售額直接翻了兩倍。
抖音上的探店短視頻從西昌市、涼山州、甚至更遠的地方帶來了客流和知名度,也源源不斷地為韓姐輸送著重新站起來的力量。她每天都特別有干勁,和搭檔、兒子把小店打理得紅紅火火,在陳尋歡的指導下用抖音記錄著每一天的經營情況。
韓姐的兒子也說:“之前我媽因為生病感覺能活下來就不錯了,現在相當于重生了,精神頭起來了,人也自信了”。
之前的韓姐VS如今的韓姐
“過去因為生病沒有安全感,不管去哪兒都戴著帽子,把自己緊緊包裹起來。”韓姐感慨,一直到 2023 年底,去醫生那兒復診時,醫生都笑著開玩笑說——她終于舍得把帽子摘掉了 。
曾經的西昌人普遍認為,粽子是個端午節限定美食,過完了五月就明年再見。然而在陳尋歡的靈機一動之下,粽子的“出勤時間”有了改變。
這源于陳尋歡在韓姐這里探店時,腦海里閃過的一個念頭:“大家平時吃早餐總是包子、稀飯,為什么不能像南方人一樣,加入粽子呢?”帶著這個想法,他在后續拍攝探店短視頻時,將自己早餐吃汪記鮮肉粽的場景加入其中,不知不覺中讓很多人覺得,早餐來一個粽子,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同時,陳尋歡還向韓姐提出可以將店面改造成透明化的后廚,這樣在后續拍攝的短視頻中,就能全方位展示粽子從原料準備到制作成型的每一道工序。如此一來,每次顧客看到了制作過程,也對食物的健康安全有了信心。
韓姐在抖音視頻上展示全透明化的后廚
久而久之,早餐吃粽子的風潮逐漸融入西昌人的日常生活,成為了一種“新”習慣。起初,前來打卡消費的大多是西昌本地的年輕人,然后年輕人又帶回家給家人吃,后來上至老人下到孩童,都會來汪記鮮肉粽店吃排隊買粽子當早餐。
汪記鮮肉粽鋪每日排隊景象
“之前,有個 90多歲的老人來到店里,一開口就要買抖音74 元的粽子套餐。”那一刻,韓姐切身感到,探店短視頻的影響力超過了自己的想象,好像已經到了本地人生活的各個角落。
韓姐也感受到了口碑的滾雪球效應:不少醫院、學校等單位也找韓姐定制粽子當作工作餐,這樣韓姐又多了一些固定的客戶。韓姐出去辦事時,還有看過她短視頻的顧客主動來打招呼。
愛吃汪記鮮肉粽的顧客不僅僅限于西昌或者涼山州,甚至有四千多公里外的黑龍江黑河,都有粉絲想要途跋涉來嘗一下。
有個二十歲的年輕姑娘讓韓姐尤其印象深刻,“她原本是從黑龍江到成都旅游,專門繞路西昌來我店里打卡,說是在抖音看到鮮肉粽是來西昌必吃的特產,無論如何都要嘗一嘗。”
女孩返程后,還特意聯系了韓姐,詢問能不能發快遞。“當時快遞費比粽子本身的價格還要貴呢,可她就是對這粽子的味道念念不忘,堅持要再買。”
去年,陳尋歡告訴韓姐,抖音生活服務的直播發展很快。韓姐也增加了新的任務,每天在店里開著直播與消費者們聊聊天,帶帶店里的粽子套餐。她圓圓的臉上掛著爽朗的笑容,每天僅通過直播,就能額外多賣出幾千元的粽子。
像韓姐一樣受惠于直播的商家還有很多,根據《2024年抖音生活服務探店數據報告》,探店直播場次同比增長22%,觀看人數、人均觀看時長分別同比增長23%、19%。
如今,汪記鮮肉粽已經是涼山州知名的粽子品牌,店面規模也不斷擴張,從最初的手推車,到僅有 50 平米的狹小門面,逐步發展到如今近 300 平米的寬敞店鋪。汪記的經營模式也實現了質的飛躍,不再是全家老小沒日沒夜加班加點,而是斥資 20 萬購置了專業的絞肉和蒸煮設備,但在包的環節,韓姐依然堅持全手工。
韓姐也有了自身的影響力,為當地女性開辟了新的就業路徑。“24小時不停地煮,最多的時候我們需要雇40多個人。”在韓姐的店里,女性占據絕大多數,有年輕的寶媽也有四五十歲的中年阿姨,一天干完手頭的活兒,就能接孩子放學,或是操持家庭事務,甚至有學到技術的寶媽,自己還出去開了小店。
在韓姐的店里,女性占據絕大多數
她們的收入也頗為可觀,多則上萬,少則五六千元,韓姐說,她深知女性在生活中面臨的種種不易,這些人都是曾經需要被幫扶的“她自己”。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韓姐仍在探尋賺錢之外的意義。最近,她推出了蕎麥雜糧肉粽新品,原料所選用的蕎麥均來自涼山州,“我希望借助抖音生活服務,不僅能把粽子賣得紅紅火火,還能將我們涼山優質的特產推廣出去”。
“他們覺得我是個'西昌通'”
在西昌,像韓姐這樣的小老板還有很多。他們分布在吃喝玩樂各個領域,各有各的生意經,共同撐起了西昌本地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也各有各的困境,都希望能找到個突破口。
幫助過韓姐的陳尋歡,則給安靜的小城帶來了一種新鮮的做生意方式。
90 后的他,是個土生土長的西昌人。從學校畢業后,他一直在傳統行業里打拼。但年輕有想法的他,總希望能打拼出一番屬于自己的事業。
一次機緣巧合,陳尋歡發現了一家燒烤店很好吃,便隨手拍了條探店視頻發布出去。沒過多久,商家興奮地告訴他,說那條視頻竟帶動店里賣出了高達八萬元的銷售額,一定要感謝他。這意外的收獲,讓陳尋歡覺得做探店達人是個新的出路。
陳尋歡的探店視頻雖然短,但是親切自然,讓本地小店有了向大家自我介紹的一個機會,大家都很歡迎陳尋歡來自己店里看一看。
有一次,陳尋歡去一家烤肉店探店時,發現高峰期店里只有一桌客人,而吃完一頓烤肉居然要四百多元。
做探店達人前,陳尋歡也和朋友們或真或假地抱怨過,家鄉是幾千元的人均收入,一線城市的消費水平。但真的跟商家聊過之后,他發現,對于這些小商家來說,每一筆經濟賬都與 “生存” 息息相關,沒有人流量,只能靠高客單價保利潤。因為沒有太多的試錯成本,所以哪怕知道自己生意上陷入了惡性循環,老板們也不敢輕易做出改變。根據自己的探店經驗,陳尋歡建議店家推出體驗套餐試試,結合自己的探店短視頻,先把店里的特色和品質“推出去”,再用體驗和服務把顧客“留下來”。
老板一開始有猶豫,但是沒過幾天,陳尋歡的探店短視頻為小店帶來了久違的客似云來的盛況。現在這家烤肉店的體驗套餐已經在抖音生活服務上線一年多了,老板沒有再提高過店里的菜價。他給陳尋歡算了帳:全西昌的食客都能刷到他家的短視頻和直播,慕名而來的人是之前的幾倍,店家也能通過人流量的增加提升翻桌率來增加利潤空間,自己的生意也就這么轉起來了,不用再掙扎在生死線上。
伴隨著探店達人這一職業的興起,西昌本地的線下消費市場也進一步被盤活。
現在,無論走到西昌什么地方,陳尋歡都會被商家認出來。在店家看來,他是專業又細致的西昌通,甚至還會專門邀請他去做運營培訓。陳尋歡說,這是做探店達人三年來最有成就感的時刻。
陳尋歡給商家做培訓
曾經,西昌的本地就業機會有限,有想法的年輕人會選擇到大城市比如廣州、成都去打拼。如今,新的就業機會開始眷顧先勇敢嘗試的那批年輕人。陳尋歡把自己的事業規劃定位成在抖音做生活服務內容的綜合類探店達人,這樣可以帶動更多年輕人入行“探店”,更垂直地幫助當地各行各業中小商家擴大知名度,帶動本地消費。
202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智庫發布的《中國新職業形態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認為,探店達人新職業已經是高質量充分就業體系的有效補充。調研數據顯示,有約80.1%的探店達人選擇在本省就業,在寧夏、西藏、甘肅、廣西、湖北、江西、山西、湖南、黑龍江九個省份的省內就業比例均不低于90%。
出生于99年的@吃貨小仙女是陳尋歡公司的探店達人。她曾在美容院工作,每天早出晚歸,工作時長超過13個小時。而現在做達人的工資至少是之前做服務人員的兩倍,時間也更自由,生活更可控。她說,收入最高的一個月,加上拿到的獎勵一共四萬七千元,這在西昌是非常可觀的一份收入。在成為探店達人之前,家人朋友都擔心這份工作做不長久,但如今她已經從事這份職業兩年之久。
《報告》統計顯示,從事探店3年以上的達人,月收入高于5000元的比重均超過45%。而在探店達人中,青年群體(年齡<35歲)占比76.76%。
探店達人拍攝現場
95后小劉,上一份工作是在西昌當地做外賣騎手,走街串巷知道不少寶藏店鋪,后來他轉行做了探店達人,工資不比騎手低,但時間更靈活。行業更專業的分工讓他也有了自己成長的曲線。如今,小劉正在從達人轉向運營,開始負責公司抖音團購系統的后臺服務。
無論是@吃貨小仙女還是小劉,他們都探尋到了達人這份工作除了“搞錢”之外,更大的意義——一份自己可以全情投入的事業。通過探店,他們去到了很多不曾知曉的西昌角落,從餐飲到休閑娛樂,基本都摸得門兒清。很多新店他們看一眼,就能知道應該怎么做推薦,會吸引哪一類消費者,這些日常磨練出來的技術,成為了他們獨特的工作技能。
除了年輕人,以家庭寶媽為代表的等弱勢群體在探店達人中的參與率變高。《報告》的問卷調查顯示,截至2024年7月,家庭寶媽群體的探店參與度最高,為15.81%,且平均月收入達到3343元人民幣。
在陳尋歡的團隊,寶媽群體就占了三分之一,“她們可以當業務員、達人,或者給達人當攝像。探店最需要真實感受,雖然拍攝視頻入門門檻低,但是需要個人琢磨,發展出自己的特色和專業,寶媽們非常珍惜就業機會,每一次工作都很用心。”
探店達人背后的團隊
距離今年的端午節已經不到兩個月,陳尋歡和團隊如約回到韓姐的店里,幫助韓姐對預熱視頻、直播、產品上架做規劃:“不用韓姐來找我們,一般都是我們主動打電話提醒韓姐該做些準備了。大家從最難的時候認識,現在就像姐弟一樣”。
結語
如今,韓姐終于過上了踏實卻又心滿意足的日子,她在西昌擁有了一個帶著小小花園的新房,房子裝修好了就可以入住。她不再懼怕出門和與人交往,今年還打算帶著團隊去北京看看天安門。
與此同時,在西昌的大街小巷,越來越多像陳尋歡、@吃貨小仙女、小劉這般的 “探店達人”,正在西昌每一家店面的穿梭中找尋工作的價值和意義。對于這些年輕人來說,他們新的未來不再一定是遠方,回歸家鄉也有一份事業可以打拼。
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分布著1813個縣域和288個低線城市,這里還有上億個韓姐、陳尋歡和小劉這樣的普通人,用最樸實的方式跨過曾經看似高不可攀的經營、技術門檻,搭上探店、直播等數字經濟的快車,為自己的事業和人生找到一條向上攀折的曲線。
韓姐與陳尋歡,從中年傳統餐飲從業者到利用短視頻、直播平臺幫助小店鋪打出影響力的年輕人,他們都在家鄉試圖去謀求屬于自己的一份生計和更好的發展。
始于街角巷陌的微小商家,依托探店這個行業,也能串聯起屬于自己的點點星光。小城市也自有消費潛力和活力,小微商家們能成為承接日常煙火氣的主力,這或許是像西昌這樣的城市,給出的一份打造美好生活的答案樣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