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發現了沒
現在很少人討論云計算了
有人調侃,云計算廠商,像極了35歲中年人
他們只看朋友圈,不發朋友圈…
默默看著周圍人熱烈討論DeepSeek
回憶著當年人們也唾沫橫飛地熱議他們一樣
當云計算變成了一種司空見慣的存在
當大模型浪潮兇猛呼嘯而來
云計算廠商正在遭遇一場“中年危機”
利潤空間被壓縮,市場存在感降低
一邊跟同行互卷,一邊還要應付客戶對服務、對數據隱私的挑戰…
他們沒有新招數了嗎?
不!其實這正是他們人生最好的時候!
最近,我發現云計算圈的老炮大叔們
都在背地里暗暗蓄勢,準備來一場突圍之戰!
突圍的方向,只有一個:那就是「智能」
為什么「智能」會成為云計算的突圍方向?
只因大模型和智能體需求雖火,但是實際落地,“最后一公里”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大堆挑戰↓
調API可能會不合規、不安全,一體機則可能性能受限,智能體與實際業務適配難、功能迭代難…,面臨著安全性、系統性、持續性等挑戰。
昨天,特大妹參加了浪潮云在北京的發布會,看到他們的突圍戰術——「分布式智能云戰略」,腦瓜子嗡嗡的,心里只有一個字:絕!
為什么說“絕”呢?
首先,這是第一次有云廠商提出了面向“組織”用戶的云架構。
這里的「組織用戶」,特指那些有一定組織規模、有清晰組織架構、有嚴格組織流程的客戶。組織內的成員(自然員工和數智員工)都具備明確組織歸屬、崗位職責。
整明白這一點,對后期智能體(數智人)落地,至關重要。
同時,浪潮云分布式智能云實現了“云、數、智、安”一體化交付,憑借三大核心特征,保障交付效率和效果。
一、可信賴(Credible)
一切智能的根基,讓客戶吃定心丸!
分布式智能云的第一個點,強調“可信賴”。
就好比中年人,不再“嘴上沒毛,辦事不牢”,他們會憑借多年的成長經驗,為自己疊滿了信用buff。
浪潮云為自己疊了哪些“信用buff”呢?
在合法合規層面,模型、智能體和算法,全部都通過了備案。
在云基礎設施安全層面,網信辦《通過云計算服務安全評估的云平臺》數量,浪潮云排名第一。
在大模型技術保障能力層面,浪潮云首批通過了公安部大模型安全能力測評,并獲得賽迪顧問大模型安全能力測評第一。
這些buff,成為大模型和智能化能夠順利落地的前體,也給廣大組織用戶吃下一顆定心丸。
二、可落地(Concrete)
不做“玩具”項目,三步穩扎穩打
分布式智能云的第二個點,主打可落地。
這好比中年人,不再是“毛手毛腳,反復試錯”,他們社會打拼豐富,注重實戰,個個都是老司機。
浪潮云就是這樣一個,行業場景化落地實戰經驗豐富的老司機,他們為廣大組織用戶制定了大模型(智能體)落地三部曲:①場景匹配;②數據匹配;③組織匹配。
首先是場景適配,大部分用戶在剛踏上智能化轉型路的時候,完全不知道該怎么走,有多少坑?先切那塊業務?效果好不好?花錢多不多?
“老司機”浪潮云早就想到了前面,新手上路不會開沒關系,浪潮云可以讓用戶“試駕”。
面向組織用戶,通過試駕來實現場景匹配,識別效率提升點,鎖定高價值場景。
下面這張圖,就是某省會城市12345熱線場景的試駕流程:選定場景,同步試車,擇優推進。
一輪“試駕”跑下來,用戶就知道到底自己那個業務場景更適合先落地,少跑冤枉路,少花冤枉錢。
在試駕過程中,浪潮云依托分布式云,通過多種形式實現安全分級匹配:自建專屬云、公有云、專屬云、專屬托管云…
這就好比試車結束、場景選定,然后通過安全分級,劃分出不同的車道和車場,正式上路,滿足各種智能體的可靠、安全落地。
接下來看數據匹配,行業智能化離不開優質的行業數據,這些數據如何提煉、如何安全供給?
浪潮云給出了一套完整的數據治理流程,通過可信數據空間實現數據煉化及可信供給,筑牢數據底座。
最后看組織匹配,要給大模型智能體“編制”,讓它們有組織歸屬感,才能更好的適配業務。
浪潮云在智能化應用落地過程中,通過人機協同接口實現機器智能人格化,明確組織歸屬。
每個數智員工(智能體)都會對應一個自然人員工作為監護人,一一對應,建立監督管理機制,持續迭代,共同進步。
這樣,有了三部曲(場景匹配、數據匹配、組織匹配)加持,大模型智能化落地可以大大加速。
基于此,浪潮云給出了海若大模型的交付標準:“三個1”,1天、1周、1月。
三、可持續(Continuous)
項目當娃一樣養,每次迭代更強能力
分布式智能云的第三個點,夯實“可持續”。
好比中年人,不再“虎頭蛇尾,有始無終”,他們往往飽經社會毒打,堅韌不拔,做事情有始有終,而且預案滿滿,善于未雨綢繆。
如何有始有終呢?在浪潮云看來,硅基人(數智人)和碳基人一樣,也要有完成的生命周期管理。
要為數智人建立完整的、持續的學習迭代、健康維護的流程和機制,這樣ta們才能在行業智能化的大戰場擁有持續戰斗力。
浪潮云通過概念驗證中心、智能體中試基地、海若大模型工廠、OpsCenter智能運營中心,為數智人建立起閉環的、可持續的成長體系。
從而也讓廣大組織用戶感受到智能化帶來的持續推動力,一次投入,長期收益。
不僅如此,在分布式智能云的大戰略下,浪潮云還推出了「可運營私有云」解決方案,并與IDC聯合發布《可運營私有云白皮書》。
可運營私有云是分布式智能云落地的最佳路徑之一,滿足用戶合規上云用數賦智需求。
助力用戶提升私有云平臺可持續運營能力,構建自身數字化轉型能力模型和智能應用支撐架構體系。
至此,3C(可信賴、可落地、可持續)之下,浪潮云分布式智能云的戰略目標也更加清晰,他們吹響了新的沖鋒號角——
特大妹注意到,前兩個帶數字的目標很明確,很好理解,那么「智慧系統的全場景運營商」又是什么意思呢?
其實,熟悉浪潮云的圈里老司機都知道,浪潮云創業15年,經歷了三次躍遷,每次都能與國家戰略、技術趨勢、客戶需求相吻合。
2011年,國家大力發展云計算,實現產業升級。
浪潮云看準了政務云建設需求,適時出擊,一舉奠定了政務云市場老大的地位。
2018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概念被首次提出。
轉過年,浪潮云再次踩準點,在業內首個定義分布式云,并完成國內最大的分布式云升級建設。
2025年,DeepSeek爆火,大模型掀起落地熱潮,國家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
浪潮云再次躍升,成為智慧系統全場景運營商。
這一次,浪潮云的定位和戰略都非常明確:致力于通過數據驅動,提升服務產品的能力,充分激發市場活力,打通組織智能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云計算沒有消失
而是像水滲入大地般融入每個智能毛孔
當某大模型新貴終于落入用戶應用時
角落里中年大叔傳來一聲輕笑
“年輕人,你的「腦子」在我云上,有云處皆智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