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平日里事業編也和公務員一樣俗稱“鐵飯碗”,但實際上,事業編遠遠不如公務員。
就拿晉升來說,公務員干個幾年不出錯即便混不上副科,也能爭取個四級主任科員,但管理崗事業編想從管理崗九級晉升到管理崗八級,那可太難了。
在基層事業單位,管理崗九級到八級的晉升,就像一道無形的天塹,橫亙在無數基層事業編干部面前。別看這小小的一步,卻讓無數人耗盡半生心力也難以企及。
一、九級到八級看著一步之遙,可能一生無法跨越
在事業單位管理崗的職級序列中,九級對應科員,八級對應副科。根據政策規定,從九級晉升八級需滿足任職滿三年、年度考核合格以上等基本條件。然而,這只是理論上的可能性。
以某縣直單位為例,一名本科畢業的事業編新人,轉正后定級為管理九級,若想晉升八級,理論上只需三年。
但現實情況是,太多太多的事業編,一輩子困守九級,到退休也熬不上個八級。
一位基層干部在網絡上自述:“剛進入時以為努力就能晉升,十年后才發現,單位里八級崗位只有三個,排隊的人卻超過二十個。”
這種“職數荒”越往基層越是嚴重,科級事業單位通常僅設1-2個管理八級崗位,而處級單位也不過5-7個。
更殘酷的是,這些崗位往往被資歷更老、關系更硬者占據,年輕人即便能力出眾,但受限于“論資排輩”,也只能耐心等待。
二、事業單位管理崗為何晉級如此之難
1、職數限制的原因
事業單位的崗位設置需遵循編制部門核定的“三定方案”,基層單位規格越低,管理八級職數越少,鄉鎮事業單位多為股級,根本不設八級崗位。
2、事業編職級并行遲遲沒落地
公務員體系自推行職級并行后,即便不擔任領導職務,也能通過年限積累提升待遇。
而事業單位管理崗職級并行政策的風聲雖然傳出來有幾年,卻始終停留在“傳說”“探索”階段。政策遲遲不落地導致管理崗事業編既無職稱可評,又無職級可升,工資增長全靠工齡微調,與公務員差距越拉越大。
3、能力和資歷難以兼顧
即便職數空缺,晉升也非能力優先。部分地區明文規定“年長者優先”“工作突出者優先”,但實際操作中,“資歷”常被異化為“熬年頭”,“突出”與否也幾乎靠領導主觀判斷。
一名基層干部無奈道:“我連續五年考核優秀,但每次晉升都被‘照顧老同志’的理由刷下。”
三、事業編管理崗晉升的出路有哪些?
破解事業編管理崗晉升難題,需從制度層面“動刀子”:
1、加快職級并行落地:參照公務員制度,允許事業編干部通過年限積累晉升職級,打破“職務至上”的單一通道;
2、動態調整崗位比例:根據單位職能和人員規模,適當增加基層八級崗位職數,避免“千軍萬馬擠獨木橋”;
3、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建立量化評價體系,將工作實績、群眾滿意度等納入晉升標準,減少人為干預。
結語
管理崗八級,傷的不只是基層事業編干部的心,更是事業單位人才體系的“內傷”。
唯有打破制度桎梏,讓事業編干部看到“努力就有回報”的曙光,才能極大限度激活這支扎身基層治理和服務的隊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