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留言詢問:自己是廣東某地級市正科級Gwy,到手薪資加上公積金33萬一年。螞蟻社招給到我P7,年薪稅前75萬,我值得過去么?被裁員的風險很大么?
大喇叭我是這樣想的:如果你在Base地定居有房,年紀沒過30歲,想拼一把,從經濟方面考慮可以過去。但是從長遠來看,體制內穩定,你所在地區的薪資不算低,也許更適合你。
后面聊天過程中,得知他的年齡,給到的P7職級也不算年輕。并且所在的監察部門崗位選擇面比較窄。
近幾年,隨著各家大廠平臺對內部合規審查越來越重視,相關人員的缺口也不少。不少人從體制內執法部門跳槽到大廠去做內部反腐、反舞弊、安全合規、黑灰產調查等相關工作。
但是從體制內跳槽到大廠,除了極大的勇氣做出決定,更重要的是適應工作環境和方式的改變。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互聯網大廠“優化”人員的手段——績效排名,末位淘汰,絕不養閑。一位從體制內到大廠的朋友這樣總結:在互聯網大廠看似獲得了自由,實際上你失去最多的反而是時間。他曾經無數次夜里已經睡著還要爬起來工作,就因為要處理領導安排的突發工作。
他剛到大廠,最不適應的就是工作環境。之前在體制內,三、四個人在一間屋子里辦公,每個人都是寬寬大大比較舒服的桌凳。同事之間在辦公室朝夕相處會很熟悉,中間休息不忙的時候會一起拉家常聊八卦。每間辦公室有各自的私人柜子(可以上鎖),食堂飯菜中規中矩,選擇少但味道還行。下班一般比較準時,即便有加班,一般一個小時內就能處理完。
來到大廠以后,一層樓烏泱泱的全是人。一個大的辦公大廳內,每人在一個小桌子、大通鋪式的工作,同一個部門的人坐在一起,一般是一排或者兩排,包括領導。上班的時候很少聊天,即便有交流也是工作,并且更多的時候是通過線上軟件溝通的。茶水間各種飲料、零食等很齊全,食堂餐品很豐富,剛開始看著有食欲,但是時間長了感覺都很油膩。入職半年胖了5、6斤,原因大概因為坐不動加上油水比較大。
那大廠的監察崗位,究竟是做什么的呢?
在大廠,監察也是公司內部風險管理常見的崗位之一。監察、中控、審計一起配合工作,每個崗位職責不同。 監察與內控和審計的區別在于,內控主要是做事前和事中的風險預防,審計是做事后的風險檢查,兩者都是對事不對人。監察則是主要調查公司內部的貪污舞弊,主要是針對人的調查。比如常見的如挪用公司資金、收回扣、違規送禮、業績造假、以權謀私等。
那為什么大廠比較喜歡招體制內執法體系人員?重要的是有經驗,對于案件的調查取證、立案、起訴判決等流程熟悉,能夠快速切入重點,針對不同部門對接。
作者:大喇叭;編輯:思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