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農村商業銀行(以下簡稱:渝農商行)2024年半年報雖呈現資產規模突破1.5萬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5.33%的亮眼成績,但在數據勾稽關系、業務結構及風險披露層面存在多處值得深究的疑點,反映出潛在財務信息質量與經營風險問題。
財報顯示,利息凈收入同比下滑7.99%至110.81億元,主要歸因于貸款收益率同比下降30個基點至4.07%。
然而,非利息收入卻逆勢增長27.27%至35.91億元,其中投資收益同比激增159.69%至27.85億元,占營收比重達18.98%。
這一劇烈波動存在兩點矛盾:其一,在整體市場利率下行周期中,債券投資收益的可持續性存疑。據披露,投資收益主要源自其他債權投資的盈利兌現,但同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虧損擴大,顯示其金融市場業務收益高度依賴市場波動,存在明顯的短期操作痕跡。其二,利息收入與非息收入的反向變動幅度差異過大,若扣除投資收益,核心營收實際下降幅度將超過10%,可能掩蓋了主營業務盈利能力的實質性惡化。
盡管不良貸款率維持在1.19%,但關注類貸款遷徙率從2023年末的26.60%驟升至43.38%,預示未來12個月內或有大量關注類貸款劣變為不良。更值得警惕的是,重組貸款余額半年內激增25.36億元至31.51億元,其中房地產行業不良率仍高達6.88%,但財報未披露重組貸款中涉及房地產項目的具體比例及抵押物評估方法。
此外,逾期貸款率上升10個基點至1.52%,暗示部分貸款的風險分類可能存在延遲確認問題。會計處理上,若嚴格執行IFRS 9的預期信用損失模型,撥備覆蓋率應從360.29%相應上調,但實際撥備反而下降6.41個百分點,存在人為調節撥備以平滑利潤的嫌疑。
資本充足率從15.99%下降至15.71%,而風險加權資產增速(4.97%)顯著高于核心一級資本增速(0.30%)。盡管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微升0.30個百分點至13.83%,但這主要得益于利潤留存而非內生資本生成,ROA僅0.50%的盈利能力難以支撐持續資產擴張。
值得注意的是,在信貸投放加速背景下,對公貸款中的基建類貸款新增占比達33.7%,此類長期低收益資產將加劇資本消耗,與財報中“優化資產結構”的表述形成邏輯悖論。
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12個基點至1.79%,但定期存款占比仍高達74.70%,且個人定期存款平均余額同比增加640億元。這種成本下降更多依賴存量存款的滾動重定價,而非負債結構實質性改善。
考慮到存款定期化趨勢延續(定期存款占比環比提升3個百分點至52.5%),未來進一步壓降付息率的空間已極為有限。更矛盾的是,在負債成本“優化”的同時,貸款端收益率卻大幅下降30個基點,凈息差收窄速度(16個基點)遠超行業平均水平,顯示其定價能力存在系統性缺陷。
財報對關鍵風險敞口的披露存在明顯選擇性:一是房地產“白名單”項目融資余額、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占比等數據缺失,僅籠統提及“支持存量房地產企業平穩發展”;二是重組貸款的合同條款修改細節、抵押物估值方法等核心信息未予說明,難以評估相關資產的真實風險狀況;三是數字化轉型投入產出比缺乏量化指標,所謂“33個關鍵工程、57個項目”未披露具體投資金額及效益測算,存在資源錯配風險。
在“零售立行”戰略框架下,零售貸款占比不升反降,個人貸款余額較上年末僅微增15億元,按揭貸款更減少17.41億元,與2900萬零售客戶規模形成鮮明反差。
這揭示出客戶數量增長未能有效轉化為信貸投放,零售戰略存在“空心化”風險。與此同時,對公貸款過度集中于基建領域(新增占比33.7%),但相關項目平均收益率僅4-5%,較市場化項目低150-200個基點,這種犧牲收益換取規模的增長模式難以持續。
綜合審視重慶農商行2024年中期財報,整體來看,作為我國西部金融體系的重要一環,渝農商行在市場經濟的表現可圈可點,為地區的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
但其表面穩健的財務指標下暗含多重風險:利息收入與非息收入的異常背離揭示盈利結構脆弱性,資產分類標準寬松化可能低估真實信用風險,資本充足率下降與資產擴張速度不匹配隱含監管達標壓力,而選擇性信息披露更削弱財報的可信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