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中國網絡安全產業聯盟(CCIA)發布的最新網絡安全報告——《美情報機構針對全球移動智能終端實施的監聽竊密活動》,揭露美國情報機構針對全球手機用戶實施的大規模監聽和竊密活動。
報告指出,(美國)無差別地竊取賬號、位置、設備鏈、聯系人、數據和位置等敏感信息,嚴重危害全球網絡安全和國家安全。
那么美國是如何做到的呢?
美國的無差別“攻擊”
事實上,美國對于全球范圍的監視、監聽以及網絡攻擊,從來都有。
2023年9月,中國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通報,在西北工業大學遭受網絡攻擊時,成功抓到了幕后黑手。
在網絡交鋒中,中方提取了名為“二次約會”的間諜軟件樣本。
而該軟件為美國國家安全局開發的網絡“間諜”武器,在遍布全球多國的上千臺網絡設備中潛藏隱秘運行。
然而還有更細思極恐的,早在2009年開始,華為就遭受到了持續的監控。
而事實上不僅是中國的大學、企業等單位遭受到了長期的網絡監視,全球范圍內的機構,甚至個人,美國都沒有放過。
2023年4月2日,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美國政府通過第三方公司,在2021年11月8日與以色列間諜軟件公司NSO集團在美國的分支機構簽署秘密合同。
合同的內容讓人大跌眼鏡。
根據合同的約定,NSO將向美國政府提供間諜軟件,用于秘密跟蹤身處世界各地的手機用戶。
《紐約時報》在報道中表示,雖然這份合同是第三方公司出面簽訂,但“美國政府”是間諜軟件的最終用戶。
有一點相信大家很好奇。
為什么美國總是能定位一些名人或者別國政府要員的信息、以及位置。
而這份合同或許給出了答案。
根據這份合同,美國政府可以使用NSO集團一款名為“地標”(Landmark)的地理定位黑客工具,政府官員通過訪問一個特殊的網站,在輸入目標用戶的手機號碼后,即可在該用戶不知情或未同意的情況下精確定位手機的位置。
咱們再往前追溯一下。
2022年,丹麥媒體曝光美國國家安全局利用同丹麥情報部門的合作關系,監聽包括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在內的歐洲國家領導人和高級官員;
2020年,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自二戰后長期控制一家瑞士全球加密機公司,該公司售往全球一百多個國家的加密設備都被CIA植入了后門程序,用來破解各國發送加密信息的代碼,借此竊取多國機密,該事件被稱為“瑞士加密機”;
2015年,“維基揭秘”網站爆料,從上世紀90年代起,德國經濟、財政和農業等部門就進入了美國的監聽范圍。2006年至2012年間,美國國家安全局對法國總統、多名部長、法國駐美國大使等政界要員進行監聽,其中包括希拉克、薩科齊和奧朗德3任法國總統,以獲取施政綱領、對外政策等情報。
2013年,美國防務承包商前雇員斯諾登曝光了美國政府大規模網絡監控的丑聞。美國國家安全局代號為“棱鏡”的全球秘密監聽項目24小時運行,對電子郵件、臉譜網消息、谷歌聊天、Skype網絡通話等進行監聽監控。
美國的“無孔不入”
上面提到了咱們的西北工業大學曾經遭受到攻擊,當時發現一批以科研評審、答辯邀請和出國通知等為主題的釣魚郵件,內含木馬程序,引誘部分師生點擊鏈接,非法獲取師生電子郵箱登錄權限,致使相關郵件數據出現被竊取風險。
同時,一部分教職工電腦也存在遭受網絡攻擊的痕跡。
西北工業大學被咱們稱之為,國防七子之一。
是從事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學研究領域的重點大學,擁有大量國家頂級科研團隊和高端人才,承擔國家多個重點科研項目。
它被攻擊了,國家自然重視。
于是,那一年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和360公司聯合組成技術團隊,全程參與了這件事。
后來通過提取到了多款木馬樣本,也得到了歐洲、南亞部分國家合作伙伴的通力支持,全面還原了攻擊事件的事實。
為了隱匿對西北工業大學等中國信息網絡實施網絡攻擊的行為,美方做了長時間準備工作,并且進行了精心偽裝。
調查顯示,美國國家安全局特定入侵行動辦公室在針對西北工業大學的網絡攻擊行動中先后使用了54臺跳板機和代理服務器,主要分布在日本、韓國、瑞典、波蘭、烏克蘭等17個國家,其中70%位于中國周邊國家,如日本、韓國等。其中,用以掩蓋真實IP的跳板機都是精心挑選,所有IP均歸屬于非“五眼聯盟”國家。
美國的主要手段,咱們簡單聊一聊。
1、手機竊聽。
美國國家安全局有一個“梯隊系統”。
整個系統動用120顆衛星,在加拿大、新西蘭和澳大利亞設置了數十個大型地面接收站,在美國和英國設有兩個數據中心。
它利用美國的衛星網絡,截取移動電話通信的微波信號,在同一時間,可記錄數百萬個電話通信信息,然后利用搜尋設備,篩選可能對安全構成威脅的信息。
可怕的是,據說全世界95%的通信信息都要經過這一系統的“過濾”,包括電話、文件傳輸、電子郵件等都會被它截獲。
2、辦公設備竊聽。
舉一個例子,辦公設備中的復印機。
它完全可以有一個隱秘的竊聽器,在復印材料的時,將信息變成電波輻射到空間。
甚至碎紙機也可以是竊密裝置,當你在銷毀文件時,隱藏在入紙口內的特殊裝置可將紙兩面的內容轉變為電波輻射到空間。
還有計算機的各種輸入輸出設備、室內的煙霧報警器等設施都有對應的竊聽裝置。
3、網絡竊聽。
在被曝光的“棱鏡計劃”中, NSA和聯邦調查局(FBI)嵌入微軟、谷歌和蘋果等9家互聯網公司的中心服務器,獲取和追蹤用戶的語音和視頻聊天、照片、電子郵件等。
4、納米竊聽。
利用納米技術研制的袖珍偵察器在信息化戰場可令對手防不勝防。這些“間諜”極其微小,很難被發現,它們裝備有微型攝像機、感應器等,可以大面積散布,通過網絡感知外界各種信息。
美國的竊聽技術還有很多,比如激光竊聽、微波竊聽、輻射竊聽等等。
2017年3月,俄羅斯衛星網報道稱,據維基解密網站透露,美國中情局曾利用黑客手段將三星智能電視轉變為竊聽器,并將錄音傳輸到中情局服務器上。據悉,美國中情局與英國軍情五處聯手制定了針對三星電視的網絡襲擊,使用名為“哭泣的天使”惡意軟件,制造電視似乎處于關閉狀態的假象,實際上則將其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竊聽器,對房間中的對話進行錄音。
美國的“不打自招”
美國國家安全局曾連續監聽希拉克、薩科齊和奧朗德三任法國總統的通信,而且時間跨度至少6年。
事件被爆是在2015年,當時美總統奧巴馬表示,“我們現在沒有這么做了(對法國進行監聽),我們已不再這么做了,而且我們將來也不會再這么做了。這一點我可以向你保證。”
奧巴馬的話,毫無疑問地承認了美國安局曾經的監聽行為。
還有……
2024年3月1日,美國微軟-全國廣播公司(MSNBC)發布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接受該媒體采訪視頻。
視頻中,雷蒙多極力渲染“中國威脅”。
雷蒙多在采訪中聲稱,如今的汽車如同“裝了輪子的蘋果手機”,可以記錄大量信息。對此,她渲染稱,“想象一下,假如世界上有100萬輛汽車,比如有數百萬輛中國汽車在美國的道路上行駛,每天每分鐘都在收集數百萬美國人的數據,然后把這些數據傳回北京……”
而該言論也被多國網友解讀,這位高管已經承認美國正在通過某款手機收集的數據。
美國對于全球各地的掌控欲已經達到了癲狂的狀態。
就監聽、監控、監視、網絡攻擊這個層面上來講,甚至已經達到了變態的程度。
西北工業大學遭受攻擊時,美方先后使用了41種專用網絡攻擊武器裝備,僅后門工具“狡詐異端犯”就有14款不同版本。
后來360公司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國安局利用網絡武器對中國等全球47個國家及地區的403個目標開展網絡攻擊,數十年不曾停歇……
而他們的官員卻這樣認為……
美國聯邦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羅杰斯(Mike Rogers)說,外國政府對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大規模搜集數十位國際領袖及平民百姓的通訊數據感到憤怒,根本是“虛偽”。
羅杰斯同時譴責新聞媒體錯誤解讀美國的做法。他說:“我認為,如果美國情報機構沒有試著收集信息來捍衛美國國內外的利益……才是更大的新聞。”
美國眾院反恐與情報小組委員會(Subcommittee on Counterterrorism and Intelligence)主席彼得·金(Peter King)說,奧巴馬應該停止為了國安局竊聽丑聞道歉,因監控計劃“拯救數千條人命”。
他說:“總統應該停止道歉、停止辯解。事實是國安局拯救數千條人命,不在美國,還包括法國、德國和整個歐洲。”
羅杰斯則表示,如果法國公民了解美國攔截法國電話通訊紀錄的行動如何保護了他們,他們就會去慶祝一番,“如果法國公民確實知道事情是怎么一回事,他們就會鼓掌、大開香檳慶祝。(攔截)是件好事,保障法國安全,保障美國安全,也保障我們所有歐洲伙伴國安全。”
而可笑、可悲的是,他們這種無恥的行為,不僅引起了全球范圍內的抵制,就連他們的國民也看不下去。
2013年10月26日,“停止監視我們”聯盟發起示威活動,反對美國國家安全局監聽的活動人士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示威活動,要求美國政府停止監聽。
有數千人參加抗議活動,當時組織者表示,已經收集到50萬人在請愿書上簽名。
組織者向美國會遞交一份請愿書,要求停止國家安全局的大規模監聽行動。示威人士還要求美國國會對國家安全局監聽計劃至今所搜集的內容展開調查。
示威者高舉寫著“停止大規模監控”、“謝謝你,斯諾登”、“拒絕國家安全局監控”等字樣的布條,高喊口號在國會山莊游行。
當美國這個監聽帝國連自己人都無法說服時,證明其全球信任體系的已經開始崩塌。
從“棱鏡門”到“飛馬門”,從“梯隊系統”到量子霸權,其本質是對他國主權的赤裸裸侵略。
而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采取的反制不僅關乎國家安全,更是為全球數字文明保留多元性的最后努力。
正如《環球時報》所言:“當‘自由’變成‘監控’的遮羞布,世界需要的不是‘美國治下的網絡秩序’,而是真正的數字正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