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網絡
01
農歷二月二十八,是我的生日,今年34歲。
倒春寒過后,柳枝吐出新芽,花開得正好,便是我出生的日子。
從22歲開始,每年生日都會給自己寫一篇文。這個習慣像根細繩,串起12顆被歲月磨得發亮的石子。
半夜被小兒啼哭驚醒,迷迷糊糊以為自己是從10年前做課件睡著的夜里醒來。
那時總愛在課件的第一頁放勵志金句,現在卻在工作群里反復斟酌每個標點。
三十幾歲像道分水嶺,身后是仗劍天涯的少年游俠,面前是推著石磨的碌碌庸夫。工作壓力化作磨盤上的紋路,育兒賬單像永遠篩不完的秕谷。
凌晨兩點改完課題中期報告,發現手機備忘錄里躺著十幾個未成文的選題。
就像擱淺在灘涂的船,知道潮水終將退去,仍固執地釘在原地。
02
哄孩子睡著后,常常對著斷崖式下跌的閱讀量枯坐至霜色染窗。
能在2025年守住公眾號的人,都是甘愿為文字焚身以火的苦行僧。
短視頻浪潮卷走了太多靜默的讀者,可我還是固執地守著這片麥田。
也嘗試過轉型,但真的抽不出時間剪輯視頻,光是堅持兩天更一次文,已耗費太多心力。
我的主業是一名高中數學老師,前段時間看到學生在小黑板上引用我寫的句子,突然想起那些在解數學題的間隙偷藏詩意的午后,到底在光陰里投下了倒影。
后臺收到讀者的私信,有人說她在地鐵通勤時讀我的文字會忘記坐過站。還有躺在病房里的人,靠我的文字度過一些差點熬不下去的夜。
這些星火般的光點,足夠照亮深夜里獨自碼字的寒涼。
現在關注我的讀者是22萬,有兩萬多是今年新增的。
或許自己守著的不是麥田,而是充滿無力感的同類需要的中藥鋪子。
每篇文章都像藥屜的方格,雖封著黃連般的苦,偏有人取去熬成治愈的湯。
03
琴弦繃到第7年總會喑啞,熱情晾到第34個雨季難免返潮。
人到中年,我們都活成超市貨架上快過期的酸奶,既趕不上清晨的活力套餐,又擠不進深夜的治愈清單。
想給父母預約的體檢套餐,飄成掛號單上的柳絮,答應孩子去的海洋館,永遠泡在加班會議的雨里。
通訊錄里躺著無數個“改天聚”,每個字都結著經年的蛛網。
同學群里,有人翻出當年意氣風發的登山照,像雪片落進眼底,而我們正彎腰撿拾地上的六便士。
最怕深夜彈出工作消息,更怕孩子突然發燒時工作群同時閃爍。
一不小心,就活成了擰不緊的水龍頭,在職場與灶臺間漏掉整個春天的花期。
好在,暮色漫過父母鬢角時,總能瞥見老屋檐下那窩燕子還在銜泥。
孩子睫毛忽閃的剎那,奶聲奶氣的呼喊里,包裹著生活的糖衣。
04
站在34歲的埡口回望,前半生是已過期的止痛片,后半程是半融化的水果糖。
鍵盤敲擊聲與吸奶器低鳴在午夜共振,形成某種隱秘的生命節拍。
我們總會被細碎的暖意托著,在湍急的河面放逐自己的紙船。
這個公眾號像列慢速綠皮火車,載著22萬偶然同路的旅人。
有人中途轉乘高鐵,有人走向別的月臺,也有人在靠窗位置留下溫熱的茶漬。
或許我們都在生活的深水里泅渡,文字不過是互相拋擲的救生圈。
當夜色漫過鍵盤,我仍愿做那個固執的擺渡人,收集所有潮濕的心事,在黎明前晾曬成發光的鹽粒。
若你途經我的荒原,請記得這里永遠亮著一盞微弱的燈。它照不亮整個黑夜,卻能照見每個人善良的底色。
種子裂開時,春天就醒了。人生逢絕處,自有回甘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