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法方藥量,重劑起沉疴
1、我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在“理-法-方-藥”之后,應該加一個字,就是“量”。
2、柯雪帆教授考據的時候講的是漢代,沒有分成東漢和西漢,他考證的這個劑量實際上是西漢的劑量,而我們考證的是東漢的劑量。西漢和東漢都是16兩秤,即一斤等于十六兩,但西漢時一斤是250g,而東漢時是220g。那么250g÷16=15.625g,220÷16=13.8g。張仲景畢竟是東漢人,所以我們還是傾向于張仲景的劑量應該是東漢的劑量,即一兩等于13.8g。
3、木防己湯里石膏“如雞子大,十二枚”,秤鴿子蛋大的十二枚石膏,是800g。抵擋湯中水蛭為30枚,比較小的水蛭30枚實際重量是108g。水蛭煎煮后水蛭素破壞掉了,用的話打粉沖服,3g、6g足矣。
4、在漢唐時代,藥物應用能有很寬的劑量閾,那就說明它沒有更大的危險,如果說吃了就死人,肯定沒有這么大的劑量閾。宋代藥物應用劑量突然變小,原因是在宋代的時候由政府來推行的一種劑型,煮散。把湯劑的飲片打成小的顆粒,20-80目,再進行煎煮,這樣大大地節省藥材,同時也能節省煎煮時間?!短胶蛣┚址健贰妒備洝返确綍际且灾笊橹?,這種煮散推行了整整四百年。
5、《藥典》的規定,都是以安全性為主而不是以有效性為 主,這樣大大限制了中藥本身的應用。
6、在唐以前是大小劑量并存,有大劑量,也有小劑量,但以湯劑為主、以大劑量為主。宋代以后也是大小劑量并存,但以小劑量為主。林億有句話,叫“久用散劑,遂忘湯方”。
7、應該說幾千年來,急癥都是中醫來治的,中醫有非常豐富的治療急癥的經驗,但是現在越來越少的急癥來找中醫,而且有信心治療急癥的中醫醫生也越來越少。原因是什么?陣地為什么會縮小?是因為在急危重癥面前該用的藥沒有,該用的量上不去,所以就沒效,你自然就沒有信心。
8、我們從來提倡的都是合理用量,該大則大,該小則小,該用湯劑就用湯劑,該用丸散膏丹就用丸散膏丹,而不是說一味的大劑量。
9、“傷寒”到底是一種什么?。吭诮洑v過流行性出血熱以后,我感覺到它太像流行性出血熱了,它不是所有外感熱病的總稱。
10、只要是不全性腸梗阻,腸鳴音亢進,我們趕緊就給用承氣湯治療。
11、豬苓湯證,陰虛水熱互結。舌干、舌厥萎縮、少苔無苔,這是陰虛的表現。水哪來的?細胞外水分出來了,高度水腫。陰虛哪兒來的?細胞內沒水分,即細胞內沒有水分,而細胞外水鈉潴留的證候,這是典型的豬苓湯證。
12、我相信仲景在當時在治療這個病的時候也是有非常創新的思想,集百家之優勢用在一個病的突破上。
13、我們在治療糖尿病的時候幾乎都是用的經方,思路就是只要病機相合,這個方子就可以用,而不是刻舟求劍的要這個方子一定就要對應幾個癥狀,我們強調的是病機相合。
14、我個人很少去看后世的注解,最好是自己拿著原文一條條地自己琢磨,去思考。有的人參考幾十家、幾百家的注,注來注去腦子都注出漿糊了,所以我覺得讀原文很重要。
15、重用黃芪治療糖尿病合并面部肌肉塌陷。
左側面部塌陷,肛門脫出,五更瀉,用方:黃芪90g,炒白術30g,枳實30g,黨參15g,升麻6g,柴胡9g,炒杜仲45g,雞血藤30g,淫羊藿30g,骨碎補30g。加減四個月,五更瀉消失,墜脹、脫肛消失,由臥床不起到可以干一點農活,最后體力基本恢復。然后用黃芪12g,枳實6g,炒白術6g,三七3g,改成水丸,小劑量維持。
16、煮散的時候大概一天18-27g,煎煮時間不超過15min,一天分2-3次。
17、大面積腦梗,早期大劑量安宮牛黃丸加通腑活血的藥,三天把臟腑里的熱清掉,立刻用補陽還五湯。不要等到恢復期到最后的后遺癥期才考慮大劑量的問題,那個時候不需要那么大劑量。真正的大劑量是在這個階段,非常關鍵。
18、重用莪術治療胃癌術后刀口瘢痕硬結。莪術30g、三七30g、酒軍6g、黃連30g、生苡仁120g、干蟾皮9g、刺猬皮30g、生姜5片,配合六味地黃丸蜜丸含化。三七用到了30g,這個劑量才真正是化瘀的劑量。
19、三七小劑量活血止血,大劑量真正化瘀。輕者活血,重者化瘀,再重通絡。
20、經方就是經典、精煉、精干,圍方就是大包圍,很多情況下也有必要,復雜性疾病都需要圍方,針對多靶點的綜合性考慮,劑量往往比較輕,應用時間較長。
21、治療的時候需要湯藥,調理的時候可能需要丸散膏丹。
22、一兩到底是多少克?我們的體會是要根據病情。大病急病15g,治療性疾病9g,調理性疾病3g。
23、因病施量,因證施量,因方施量,因藥施量。
24、《藥典》里的600多味藥物應用劑量整體偏小,以安全性為第一,有效性是次要的,而且整個都是10g、15g。其實很多藥物差別非常之大。連山藥都規定的15g,我不知道山藥吃一兩會不會死人,就是說這種規定非常欠缺一種科學的依據。
25、黃連藥典規定的2-5g,我們做葛根芩連湯降糖的研究,在治療糖尿病上黃連最小9g,中劑量是27g,這個9g組的降糖效果和安慰劑相同,9g都沒有顯示出療效,更何況2-5g呢?2-5g調理脾胃可能可以,但治療糖尿病就不夠。
26、半夏,一兩可以止嘔,二兩可以催眠。
27、桃核承氣湯加味治療甘露醇誘發急性腎功能衰竭。生大黃30g,元明粉15g沖,桃仁18g,厚樸18g,枳實18g,桂枝18g,灌腸,每日一次,次日血肌酐血尿素氮開始下降,第六日(腎衰發生第七日)恢復正常。
28、酸棗仁湯酸棗仁用兩升,即現在400ml,量出來酸棗仁180g。
39、一般規律下,湯劑作一的話,散劑應該是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丸劑是湯劑的十分之一,大概是這樣的比例。
30、重用夏枯草、雷公藤治療甲狀腺凸眼。
31、中醫只有走向量化的時代,才能有大的發展。希望大家在這方面能夠共同努力。
32、建議大家去毒藥基地看一下,怎么炮制附子,怎么炮制半夏,看完之后就會覺得怎么應用都不會出現問題,因為太安全了。
33、第一大便黏臭,第二舌苔黃膩。就這兩條,就可以用葛根芩連湯。
34、當前的辨證論治是有限的,中醫在這些年的教學中,過度強調了辨證論治。不是說辨證論治不對,而是過度強調了,似乎中醫就是個辨證論治,其實是不對的。有時候是要辨病的,不一定非要辨證。
35、中醫還有兩大塊短板,一是審因論治,中醫的病因太少太少了;第二點是辨病論治,很多藥物,在辨病方面非常不強調。
36、現在的形勢,我們中醫最欠缺的不是辨證論治,不是調理,而是真正有效地解決疾病。病人頭痛欲死欲撞墻,你說我先給你慢慢調理,能行嗎?
37、張仲景很多方子就是對癥處理的藥,非常強烈,見效非常明確。我們把這些老祖宗的東西,對癥處理的東西給忽略了,辨病論治給忽略了,審因論治給忽略了,只強調一個辨證論治,所以治病非常之偏頗,療效非常之有限。
特別提醒:文中所涉及處方,僅供臨床中醫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士請勿擅自試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