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從南走到北
我還要從白走到黑
我要人們都看到我
但不知道我是誰
——《假行僧》,崔健
從人大附校服說起
傳統認為,LOGO是品牌的核心體現,所以要大,要醒目,要給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最近人大附的校服,因為LOGO太大、太晃眼,火了,引發了熱議:
圖:小紅薯66384664/小紅書
支持者認為,考上不容易,就該嘚瑟一下:
有人說穿著舒服,性價比高,為什么不能天天穿:
還有人說,罵的人都是沒考上的,考上了恨不得印滿LOGO:
還有人說要是自己家孩子能上人大附,睡覺都讓孩子穿著:
反對的人,則更加犀利:
有人說,硬邦邦的哪里舒服了:
有人說人大附校服里面有膠,穿上脫不下:
還有說校服紋在身上的:
還有人說在國外也見過穿人大附校服的:
甚至還有人在紐約地鐵里面穿校服、唱人大附校歌:
別管是理所當然,還是酸葡萄,我雖然不理解,但表示尊重。
我想說的是,人大附中這幾個字(嚴格來說算不上LOGO,但功能上甚至超過LOGO),太醒目了,讓喜歡的人情不自禁去努力展示。
說完校服LOGO,再說說服裝品牌LOGO。
大部分品牌都把LOGO放在特別醒目的位置,讓人一眼就能看出穿的什么牌子的衣服:
圖:阿迪達斯,下同
圖:Nike
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跟大部分品牌不一樣,優衣庫的衣服上,外面很少有LOGO:
圖:優衣庫
圖:貝大叔
圖:貝大叔
圖:優衣庫
圖:優衣庫
圖:優衣庫
你幾乎看不到優衣庫衣服上的LOGO,當然,嚴格來講,并不是優衣庫的衣服沒有LOGO,你要是想找LOGO,可以在衣服的領標、水洗標、吊牌等位置找到。
圖:優衣庫
圖:優衣庫
圖:優衣庫
那么,優衣庫的衣服,為什么不把LOGO露出來呢?
沒LOGO,但一眼優衣庫
關于優衣庫大部分衣服看不到LOGO這件事,網友們眾說紛紜。
有人說不喜歡大LOGO衣服,減分:
有人說討厭LOGO:
有人說優衣庫不適合大LOGO:
有人說沒LOGO也能一眼認出,且撞衫也不尷尬:
有人說快消哪有印大LOGO的:
顯然這個不成立,我就不舉例子了,不少快銷品牌衣服外面都有明顯的LOGO。
有人說優衣庫沒LOGO也很容易認出:
有人說有LOGO就不買了:
有人說穿有LOGO的衣服,感覺像是廣告牌:
有人說想起了自己的朋友,像是阿迪達斯的代言人:
有人說沒LOGO,才厲害:
有人說穿優衣庫感覺像是NPC:
有人說不想買帶LOGO的衣服,有LOGO,要打廣告費:
有人說優衣庫返璞歸真:
有人說,賣低價產品有羞恥感,所以優衣庫不放LOGO:
別管網友們怎么看待優衣庫沒LOGO這件事,但似乎大家都表示理解,甚至有人就是因為沒LOGO,才購買的優衣庫。
我這些年也一直穿優衣庫的衣服,原因很簡單:省心。
首先是合身。優衣庫的衣服,我穿起來特別合身,輕輕松松就能跳出合身的衣服。對我來說,合身最重要。感覺優衣庫的衣服,就是為東亞體型設計的。
穿別的牌子的衣服,尤其是歐美一些品牌的衣服,要么夾肩膀,要么卡襠,要么特肥,要么特瘦。
即便有些別的牌子穿起來很合身,還容易買到假貨,退換貨太麻煩。
另外價格方面,我覺得優衣庫不便宜,也不貴,價格能接受。
穿優衣庫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我喜歡路人感,我喜歡走在哪里,都給人一種NPC的感覺。優衣庫的無LOGO設計,深得我心。
就像崔健唱的那樣,我要讓人們都看到我,但不知道我是誰。
無LOGO設計的底層邏輯
好久沒寫LOGO相關的文章了,今天正好借著優衣庫這個機會,我查了好多資料,發現優衣庫的無LOGO設計,大有講究。今天咱們就來分析分析,優衣庫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果然不出我所料,優衣庫的無 LOGO 設計并非偶然,而是其品牌哲學與市場策略的核心體現。
這種 “去標識化” 的選擇,既源于對產品本質的回歸,也暗含著對消費趨勢的精準預判。
1??產品主義的極致表達:
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曾明確表示:“服裝只是穿衣者的配件,只有當其真正的個性和魅力被激發出來的時候,才是實現衣服價值的時候。”
這種理念直接體現在產品設計上 —— 通過取消外顯 LOGO,將消費者的注意力從品牌符號轉移到面料、剪裁、功能性等本質屬性。
例如,其招牌的 HEATTECH 系列和 AIRism 系列,均以技術參數而非 LOGO 作為賣點,甚至連吊牌都采用極簡設計,僅標注材質成分與洗滌說明。
2??文化審美的東方基因:
日本傳統美學中的 “侘寂(Wabi-Sabi)”強調質樸、去雕飾,這種理念深刻影響了優衣庫的設計語言。
無 LOGO 設計與 MUJI 的 “無品牌” 策略異曲同工,都是對過度商業化的反思。
例如,優衣庫的基礎款 T 恤采用無縫線工藝,衣領內側僅用熱印技術標注極小的 “UNIQLO” 字樣,這種克制的設計在亞洲市場尤其受歡迎,符合消費者對 “低調奢華” 的追求。
3??全球化適配的商業考量:
在進入歐美市場時,優衣庫刻意弱化品牌標識,以規避文化沖突。
例如,其巴黎旗艦店選址在 LV、Gucci旁,但產品設計保持中立,避免與奢侈品牌形成直接競爭。
圖:ARON.KLEIN
這種策略在紐約、倫敦等多元文化城市尤為奏效,消費者可將優衣庫單品與其他品牌混搭,而不必擔心 LOGO 破壞整體風格。
無 LOGO 設計的利與弊
優衣庫的去LOGO化設計,有利有弊。
先說好的:構建差異化競爭壁壘。
降低消費決策成本
無 LOGO 設計減少了品牌符號對消費者的干擾,使選擇回歸產品本身。
例如,優衣庫的搖粒絨外套憑借保暖性和性價比成為經典,而非依賴 LOGO 營銷。
這種 “去品牌化” 策略吸引了注重實用的消費者,尤其在經濟下行期,基礎款銷量逆勢增長。
延長產品生命周期
無 LOGO 單品不易受潮流更迭影響,比如優衣庫的 “神褲” 系列(如 Airism 棉混紡直筒褲)連續十年保持熱銷。
相比之下,帶有醒目 LOGO 的快時尚單品往往因過時更快而被淘汰。
提升品牌溢價空間
當消費者認可產品質量而非品牌標識時,品牌更容易通過技術升級(如與東麗集團合作開發面料)實現溢價。
例如,優衣庫的高級線 “+J” 系列定價是基礎款的 3-5 倍,但仍供不應求。
規避文化風險
在敏感市場(如中東、東南亞),無 LOGO 設計避免了因品牌符號引發的爭議。
例如,優衣庫在沙特阿拉伯的門店僅通過店鋪標識而非產品 LOGO 傳遞品牌信息。
再來說說弊端:隱形的品牌傳播挑戰
辨識度不足的隱患
在社交媒體時代,缺乏醒目 LOGO 可能降低用戶自發傳播的意愿。
例如,ZARA通過頻繁的聯名款制造話題,而優衣庫的基礎款在社交平臺的曝光更多依賴穿搭博主的二次創作,而非產品本身的標識。
聯名款的矛盾困境
當優衣庫推出聯名款(如 KAWS 系列)時,往往需要放大 LOGO 以提升吸引力。
這種 “基礎款無 LOGO、聯名款有 LOGO” 的策略可能導致品牌形象分裂。
例如,2019 年 KAWS 聯名 T 恤因 LOGO 設計引發爭議,部分消費者認為與品牌調性不符。
市場教育成本高
無 LOGO 設計需要消費者對品牌有較高認知度。在新興市場,優衣庫需投入更多資源進行品牌宣傳。
例如,其在印度市場通過 “全民試穿” 活動推廣基礎款,而非依賴 LOGO 認知。
仿品沖擊更嚴重
無 LOGO 設計降低了仿品的侵權門檻。
例如,中國市場出現大量仿冒優衣庫基礎款的產品,消費者難以通過 LOGO 辨別真偽,只能依賴渠道和價格判斷。
優衣庫的無LOGO設計,像是一把雙刃劍,隱去了身份,也隱去了光芒。
無LOGO化設計,另一種未來
優衣庫的實踐,揭示了品牌發展的另一種可能:通過無LOGO設計,實現從 “視覺符號依賴” 到 “體驗符號沉淀” 的轉型。
這種策略的成功依賴于一些核心要素:
技術壁壘:以產品力替代符號力,如 HEATTECH 技術的持續迭代;
文化解碼:精準把握不同市場的符號禁忌與審美偏好;
體驗閉環:通過全渠道觸點強化品牌感知,而非依賴單一標識。
未來,隨著消費者對 “去標簽化” 需求的深化,無 LOGO 設計或將成為品牌形象差異化的關鍵路徑,但需警惕過度依賴產品力導致的 “符號空心化” 風險。
在符號經濟與體驗經濟的博弈中,優衣庫的探索為行業提供了重要的啟示樣本。
無招勝有招,無劍勝有劍,是金庸小說中武學修為的最高境界。
無LOGO設計,大概也是類似道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