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老白第61篇原創筆記
前言
周五下班,在停車場遇見了那位主動降職做技術員的副主管。
其實我很好奇,他調崗的真實原因是什么,但又不便交淺言深,只能閑聊幾句。
分別時,他向我揮手說再見。
看著他的背影,我想起《人民日報》的一句話:
“人生最讓人佩服的是,經歷萬千之事,活出一個瀟灑的自己。”
我也大概明白了他的心態:
單位里,表面上不要跟任何人翻臉,但心底深處可以跟任何一個人說再見。
01 與其翻臉,不如翻篇
前幾年的一次培訓課上,老師提到了職場人際關系中的一種定律:
不管在任何行業,任何單位,都難免會遇到不合拍的同事。
說心里話,對于任何讓自己感到不舒服的人或事,我更傾向于該翻臉時果斷翻臉。
因為在職場上,“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是稀罕事;
“忍一時得寸進尺,退一步變本加厲”才屬平常。
然而,現實情況大多是我們不缺翻臉的勇氣,但缺乏底氣承擔翻臉后無法預料的后果。
心理學家叢飛說過一句話:
“那些敢于吵架,敢于沖突,敢于強勢的人,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他們有解決沖突的能力,更有收拾殘局的能力。”
這句話點醒了我:
不夠強大時,一味忍讓會被人看成懦弱;足夠強大時,反而能用翻篇展現心胸遼闊。
曾仕強先生也說過一句話:
“任何讓你不爽的人,不是去跟他糾纏,而是離開去做你自己的事。”
職場上,翻臉是本能,翻篇才是一種本事。
對于讓你糟心的人,發自內心的冷淡才是最好的回應。只有當你強大到別人不敢招惹時,世界才會對你溫文爾雅。
02 擁有“真誠但不真實”的智慧
2個星期前,同事說看到我的文章,覺得很不錯,想跟著我學寫作。
我說:“我自己都是個新手,哪有本事能教你。”
他又問寫作靈感去哪找?
我告訴他:“藝術來源于生活,多觀察身邊的事,有空多讀書,自然就會有輸出。”
看他興致沖沖的樣子,有一句話到嘴邊,我還是忍住了:
“世界上沒有任何事能一蹴而就,所有成功的背后,都是苦苦堆積的堅持。”
稻盛和夫曾說:
“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說難聽的話。因為人性不需要聽真話,只需要聽好聽的話。”
我不算聰明,只是明白,如果實話告訴他寫作道路的艱辛,以及看不到希望時的困惑,他并不能真正體會,反而會認為我在藏私,或是在裝X。
所以我覺得,職場上,不管和誰打交道,都一定要有這個能力:
用胡說八道來自保,用已讀亂回知進退。
簡單來說,就是做人要真誠,但說的話未必要全部真實。
要知道,一味標榜自己的“真實”,對別人來說往往是一種傷害,結局無非就是要么翻臉,要么和你說再見。
唯有懂得“真誠但不真實”,才能既保全體面,又守住底線。
03 職場最大的底氣就是不怕說再見
同在一個單位,我多少聽過一些那位副主管的傳聞。
他本就是技術員出身,專業水平過人,以此獲得前任一把手力薦。
老領導退休后,在別人眼里,他的底氣難免失色不少。
他的部門正職,離退休只差5、6年,無欲無求,基本不過問具體事務,所有壓力都由他一肩挑。
他曾多次吐槽,過多的瑣事,讓他沒有精力研發技術;過多的應酬,也耗費了他私人時間。
當他提交降職申請時,現任一把手極力挽留,都沒能改變他想法。
如今看來,他之所以如此堅定,正是手里的10多項專利讓他深信:
職場真正的安全感,從來不是來自某個人脈,也不是某個職位給的,而是憑借能力,讓自己有隨時說再見的底氣。
前幾年的熱播劇《我的前半生》中,賀涵有句臺詞:
“首先要做到可以取代任何人,然后再考慮做到任何人都不可以取代你。”
在我看來,職場上,人脈會過期,職位也會被取代,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真正的“鐵飯碗”。
寫在最后
德國哲學家康德提出過一個觀點:
“真正的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能不做什么。”
人在職場,我們無法左右別人,但可以修煉自己,只需明白:
所有恰到好處的“不翻臉”,都是為了某天優雅的“說再見”。
共勉~
感謝你讀到這里,想必我的文字讓你有所感觸。
歡迎你點個關注,讓老白有機會見證你的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