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的賽道,跑的都是職場不敢撒的瘋。
我們已經訴說了太多中年人的苦,人到中年才發現生活有太多的無可奈何,賽道就是中年跑者釋放的唯一途徑,在馬拉松中找到了自我救贖的曙光。
職場上唯唯諾諾,賽道上嘶吼狂叫,在馬拉松的比賽中可以完全做自己。跑者無論是在操場還是職場上總是會發揮自己無限的潛力。
當你在工位上對著甲方改完18版之后還是覺得要換回第一版時,深吸了一口氣緩緩地在鍵盤上打出了一個“好滴~”,但是卻能在起起伏伏的虐心又虐身的賽道大喊一句:我X!
當你在會議上提出了自己熬了好幾個通宵想出的方案,結果直接就被領導否決,讓你回去再沉淀一下,對齊顆粒度,只能思考一會說出:“我再努力想想”,但是卻能在沖向終點時發出一聲怒吼。
在下雨天奔跑時高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實則是在報復性宣泄“為什么有需求不能一次說完”?
跑馬就像是平行宇宙的自己一樣,做著現實生活不敢做的事,辦公室里不敢摔的鍵盤、會議上壓住的怒氣值、出差保持24小時online的無力感,最終都化成賽道上的汗水與怒吼和朋友圈的九宮格。
為什么說中年跑者熱愛馬拉松?在賽道中可以找到真正的自己,去舒緩自己職場上帶來的壓力,就像是投射一樣,用間歇跑來替代報復性對抗甲方的改稿耐力,越野跑來幻想自己是逃離OKR的野人,跑馬拉松就是把人生KPI從“年薪百萬”改成“破三成功”。
訓練就像是日常工作,畢竟每天10km的訓練和每日工作安排都靠“再堅持5分鐘”的自我催眠續命,不同的是跑步靠的是信念和補給,工作是靠的是一杯冰美式,用冰美式的苦來掩蓋工作的苦。
同時都遵循“量變引起質變”的玄學定律,需要通過日常的積累,才能在真正的匯報時刻發揮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量多的時候無論是跑步還是工作,都會讓身體超負荷工作,還得量力而行。
訓練和日常工作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老板和周圍人覺得這個人雖然菜但還是挺努力,制造出一個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人設。
跑馬就是項目匯報,日常的訓練/工作量總會有要評估的時刻,這就證明了你這段時間努力的成果,當你沖過終點線的那一刻就是宣告你這段時間努力成果的總結,匯報完ppt也結束了自己這段時間跟進項目付出的精力。
修改無數次的方案換來的完賽證書來之不易,熬禿頭做的方案和跑崩的配速表一樣精彩,跑者的生活就是如此的樸實無華且枯燥。
成年人的世界里,痛苦是默認設置,但熱愛是破解一切的密鑰。
跑步APP里的數據,就是當代打工人的生存法則。平均配速相當于工作效率,速度越快,在職場的武力值就越高,這就是中年人的體面;平均心率就是工作的心態,心態越好心率越低,跑最穩的路,做職場菩薩,品佛系人生;運動表現就像是你的工作表現,一直持平就是最佳模式。
我們不斷重復報名、訓練、比賽的惡性循環就像是上班、加班、調休一樣,區別僅在于,賽道旁的攝影師會抓拍你痛苦面具的表情,而公司監控只會記錄你麻木的臉。
那些在朋友圈曬出的九宮格,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收到請回復”,只不過點贊代替了已讀,獎牌代替了加班費,跑群里的「加油」比同事的「辛苦了」更真誠。
比賽結束足部被磨破的血泡和加班后僵硬的頸椎,本質是同一種疼痛的不同包裝,持續分泌多巴胺的秘訣不是逃避痛苦,而是在痛苦里逐漸覺醒,找尋自我。能堅持跑馬拉松的人,跳槽頻率比普通人低,畢竟連馬拉松都堅持跑下來了,生活還能有什么難事呢?
不必追問跑步能跑到幾歲,就像不必焦慮職場能卷到幾歲,當運動手表記錄下又一份人生周報,是時候繼續開啟自己的新的一天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