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楔子
最近幾年,房地產行業不景氣,導致很多建筑從業者的日子都不好過。前兩天,我偶然之間刷到了萬科的創始人王石居然在代言“燕窩”,這讓我非常吃驚。
一個征服過世界這么多高山的男人,現在居然開始賣燕窩了。而讓我更吃驚的是:王石代言的燕窩要528元一碗,但三天只賣了30盒!
眾所周知,王石作為萬科的創始人,早已經是財務自由了。而且他還是個非常愛惜“羽毛”的人,現在居然經濟困難到靠賣“燕窩”養家糊口嗎?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我們更多的建筑行業從業者,所謂的中產階級,在如此低迷的行業形勢下,返貧還會遠嗎?
02
為什么缺錢?
早幾年,王石先生在視頻中親口承認:他從萬科退休之后還是有1000多萬的退休金,所以完全夠用。
但是天有不測風云,這兩年萬科的日子也不好過,所以2023年王石主動放棄了千萬退休金,與企業共克時艱,這可能是缺錢的主要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王石與田樸珺結婚后,家庭開支直線上升。雖然田小姐公開表態要養老王,但是王石這樣的真男人怎么會答應呢?
據報道:王石和田樸珺的女兒上的是國際學校,每年的學費要幾十萬;另外還有每年的高端醫療支出、豪宅的維護使用支出等等,這些一疊加,一年的開銷就不得了了。
所以王石出來代言燕窩,也就不足為奇了。除了代言之外,他還在銷售12.8萬元/年“私董會”的課程,這些都是通過個人IP變現的方式。
所以,王石可能真的缺錢了!
03
中產返貧
年景好的時候,我們很多建筑從業者都能歸為“中產階級”。但是現在這兩年,行情不好了,我們就遇到中年危機了。
一、高杠桿與資產縮水
我們很多中產家庭76%資產沉淀在房產。而一線城市房產流動性跌至15年最低、再疊加房貸、教育貸等場景貸占比超40%,據報道家庭負債率攀升至62% ,形成“資產貶值-債務擠壓-消費收縮”的惡性循環。
二、收入來源單一化風險
知識型崗位47%已被AI工具替代,35歲以上從業者已經是職場”鄙視鏈“中最低的一群人。中產階層過度依賴工資性收入,一旦遭遇行業變革,抗風險能力脆弱。
三、代際消耗與剛性支出
421家庭結構中,單個中產需承擔4位老人醫養支出,疊加子女興趣班等非必需支出占比達38%,家庭現金流持續承壓
所以中產返貧真的不是一句“戲言”,如果碰上家庭還是二孩,還有一方是”全職“,那中產返貧是大概率事件。
04
解決方案
作為這個年齡段的一員,我其實也面臨“中年危機”。所以如何突圍,是我和每個與我有相同困境的家庭,都需要面對的課題。
焦慮其實解決不了問題,甚至還會讓問題變得更嚴重,只有“韌性”和方法論,才能幫助我們擺脫困境。
一、開源無望,那就節流
在開源沒有很好的途徑的時候,節約生活開支是最好的辦法。孩子沒有必要的輔導班就不要再上了,臨期甚至是逾期的食物也別扔了,反正大人吃也吃不死。甚至是水電煤,能省的就省一點吧。
實施“需求三階驗證”,從需要→想要→必要,砍掉所有剛需之外的開支,重構”理性消費“。
二、學一門能掙錢的手藝
通過自學,開拓一門能掙錢的技能。即使是掙得不多,也比不掙錢強多了。不要再妄想用原來會的掙錢技能,去等待“掙大錢”的機會了。我們每天的生活開銷,就像一個每天在“掉血”的人,如果沒有新的“輸血”途徑,家庭是會走向分崩離析的。
現在AI工具這么發達,真要想學一門“糊口”的技能,也不是太難的事,就怕有些人不愿意開始。
三、優化家庭資產結構
有些家庭除了房貸、車貸之外,可能還有各種貸款。以前收入高的時候,這些都不是問題;而現在收入斷崖式滑坡了,只有通過“斷舍離”來優化家庭資產結構,才能根本性的扭轉局面。
該賣的就賣了吧!
05
結束語
王石作為一個行業的標志,代言燕窩引發的中產返貧的思考,實際上是折射了中國經濟轉型期社會財富格局的深刻變化。
這一現象背后,既有個人財務困境的縮影,也揭示了中產階層正普遍面臨著系統性風險。
雖然大家誰都不愿意“返貧”,但連王石都開始賣燕窩了,中產返貧還遠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