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龍安區馬家鄉充分結合山區鄉鎮的實際情況,以“防風險、保安全、護生態”為目標,積極探索,通過建強專業隊伍、配優裝備設施、強化實戰演練等一系列舉措,打造“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森林防火體系,為當地的綠水青山筑牢生態安全防線。
專業隊伍筑基,網格化守護實現“無死角”
馬家鄉山區林密坡陡,傳統救援力量難以有效覆蓋。針對這一難題,馬家鄉整合各方資源,組建了一支60人的森林防火常備隊,并聯動22支村級應急分隊,搭建起鄉村兩級聯防網絡。這支隊伍以黨員和青年干部為骨干力量,推行“網格化+責任制”管理模式,對重點林區實施24 小時動態巡查。隊員們身著橘紅色防火服,不僅辨識度高,其醒目的顏色也時刻向群眾傳遞防火信號,增強群眾的防火意識,實現了林區巡護全覆蓋,確保責任無盲區。
科技裝備加持,全地形作戰做到“快精準”
在地面防控層面,馬家鄉引進4輛全地形消防摩托車,車上配備高壓水槍裝置,能夠在崎嶇山路間靈活行駛,快速抵達火點并及時撲滅。同時,為隊員配備射程達12米的電動滅火水槍,極大提升了火情處置效率。此外,移動儲水池單池儲水量達2噸,保障了充足的水源補給,實現“以水滅火”的全覆蓋。在空中監測方面,“天眼系統”通過高清攝像頭對林區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測,構建起立體式預警網絡,做到火災“打早、打小、打了”,憑借科技力量織密生態安全防護網。
實戰演練+宣傳動員,群防群控走向“常態化”
在馬鞍山模擬火場,一場緊張有序的滅火演練正在進行:消防隊員熟練操作新型裝備壓制火勢,村級護林員迅速組織群眾有序疏散。為進一步織密防火安全網,馬家鄉線下組建“紅馬甲宣傳隊”,深入田間地頭,發放防火手冊800余份,懸掛宣傳橫幅100余條;線上開設“支書說防火”廣播專欄,村支書用方言播報典型案例,講解安全用火、科學滅火等實用知識,將防火宣傳融入群眾日常生活。通過“演練+宣傳”雙管齊下,馬家鄉成功構建起全民參與、群防群控的防火格局。
如今,從山腳瞭望哨到山頂監測點,從網格化巡護到全民動員的宣傳矩陣,馬家鄉正借助智慧化手段不斷優化防控布局。隨著清明防火關鍵期的臨近,身著橘紅色制服的防火守護者們將繼續用腳步丈量責任,憑借科技賦能使命,為鄉村振興筑牢生態安全根基。(莫文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