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營收的連續下滑、凈利潤的微弱增長、不良貸款率的高企、高管的頻繁變動以及業務結構的單一等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影響。
鄭州銀行,近年來在銀行業的發展浪潮中卻顯得步履維艱。尤其是在2024年,其業績出現了顯著的下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局。
據鄭州銀行發布的2024年業績報告,該行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28.77億元,同比下降5.78%。這一數據在銀行業整體業績承壓的背景下顯得尤為刺眼。盡管歸屬于本行股東的凈利潤為18.76億元,同比增長1.39%,實現了近三年來凈利潤增速的首次回正,但營收的連續下滑無疑給鄭州銀行的盈利能力蒙上了一層陰影。
這背后既有銀行業整體業績承壓的外部因素,也有自身業務結構單一、零售業務轉型緩慢、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高企和高管頻繁更替等內部因素。
營收下滑,利潤增長步履維艱
營業收入,作為銀行經營成果的直接晴雨表,其下降無疑揭示了銀行在獲取收入能力上的嚴峻挑戰。營收的下滑,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早在2023年,鄭州銀行的營業收入便已下降了14.01%,而2024年,這一下滑的趨勢非但沒有止步,反而更加猛烈。連續兩年的滑坡,使得其營收規模已不足130億元。
深入分析,息差收窄成為了這艘巨輪下沉的罪魁禍首。2024年,鄭州銀行的凈利差為1.63%,較上年同比下降0.37個百分點;凈利息收益率為1.72%,較上年同比下降0.36個百分點。
這一連串數字的下滑,如同多米諾骨牌般,引發了利息收入的連鎖反應。數據顯示,該行利息收入同比減少14.04億元,降幅高達5.67%,而利息支出卻僅下降0.22%,這種剪刀差效應,使得利息凈收入大幅下降11.71%,吞噬著鄭州銀行的營收。
市場利率的下行、凈息差的收窄以及信貸需求的疲弱,如同三重枷鎖,緊緊束縛著鄭州銀行的發展。而在非利息收入方面,盡管鄭州銀行在2024年實現了25.13億元的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長30.34%,但細看之下,卻難掩其背后的隱憂。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僅為4.72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了1.07億元,降幅達到了18.52%。這一數據的下滑,映照出鄭州銀行在中間業務拓展上的重重困境。
理財、資金管理、證券承銷及承兌業務等手續費傭金收入的下降,無疑揭示了其在金融創新和服務能力上與同行的巨大差距,未能有效抓住市場機遇,滿足客戶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凈利潤方面,盡管鄭州銀行2024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實現了1.39%的增長,達到18.76億元,但這一增長幅度卻難以驅散心中的寒意。與過往業績相比,凈利潤規模依然處于較低水平。2021年至2023年,其凈利潤分別為33.98億元、24.22億元、18.59億元,呈現出明顯的下滑趨勢。雖然2024年凈利潤增速轉正,但這種增長的可持續性卻如同海市蜃樓,遙不可及。
從盈利質量來看,鄭州銀行2024年的盈利增長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投資收益的增長和信用減值損失的減少。當年投資收益達到18.34億元,同比增長72.35%,這主要是由于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投資收益的變動。
然而,這種增長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大,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而計提信用減值損失為71.83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了8.92億元,降幅為11.04%。但這種減少也可能只是階段性的,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和資產質量的波動,未來信用風險仍可能對凈利潤產生負面影響。
不良貸款,資產質量的沉重負擔
在鄭州銀行的資產版圖上,不良貸款如同一座座沉重的山峰,壓得銀行喘不過氣來。2024年末,其不良貸款率為1.79%,雖然較上年末下降了0.08個百分點,但仍高于同期商業銀行1.5%的平均不良貸款率。
不良貸款率高企,意味著銀行的信貸資產中存在著大量可能無法按時收回本息的貸款。為了應對這些不良貸款,鄭州銀行不得不計提大量的貸款損失準備金,從而減少了可用于盈利的資金。這種惡性循環,使得鄭州銀行的盈利能力進一步下降。
而房地產行業不良貸款對鄭州銀行的影響,更是如同雪上加霜。近年來,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鄭州銀行此前對房地產行業的貸款集中風險逐漸暴露無遺。從2021年至2023年,鄭州銀行的房地產貸款占比雖然逐年下降,但不良貸款卻持續攀升。鄭州本地知名房企康橋集團、美景新瑞房地產、鑫苑集團等都與鄭州銀行存在貸款糾紛,淪為“失信被執行人”,這使得鄭州銀行回收貸款的難度極大。
這些不良貸款的產生,一方面是由于房地產市場的下行,企業銷售不暢,資金回籠困難;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鄭州銀行在信貸審批環節可能存在漏洞,對房地產行業的風險評估不夠充分,未能有效把控貸款風險。
撥備覆蓋率方面,2024年末鄭州銀行的撥備覆蓋率為182.99%,雖然較上年末增長了8.12個百分點,但仍低于2024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209.48%的平均撥備覆蓋率水平。
撥備覆蓋率是衡量銀行風險抵御能力的重要指標,它如同銀行的一道防線,守護著銀行的安全。然而,較低的撥備覆蓋率意味著銀行在面對不良貸款時,風險抵補能力相對較弱。一旦不良貸款進一步增加,銀行可能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
高管頻繁變動,戰略穩定性受挑戰
在鄭州銀行的發展歷程中,高管的變動如同一場場突如其來的風暴,給銀行的發展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自2024年末至今,鄭州銀行經歷了一系列高管變動。
2024年11月28日,鄭州銀行聘任李紅為行長。李紅擁有豐富的金融從業經驗,此前在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北京分行工作長達16年,擔任過多個重要職務。2025年1月25日,副行長傅春喬等卻因工作原因辭任。
2025年2月12日,行長助理劉久慶又因個人原因主動遞交辭呈。與此同時,董事會同意聘任潘峰為首席風險官。這一系列高管的變動,如同走馬燈般,讓人目不暇接。而每一次的變動,都如同在鄭州銀行的發展道路上投下了一顆石子,激起層層漣漪。
在戰略制定方面,不同的高管往往有著不同的戰略眼光和發展思路,頻繁更換高管,使得銀行的戰略方向難以保持明確和連貫。
自2024年以來,鄭州銀行經歷了多輪高管調整。這些調整包括原董事長王天宇被“雙開”引發的首輪重大人事變動,原行長趙飛接任董事長一職并辭去行長職位后的行長職位空缺,以及后續多位高管的辭職和聘任等。
作為一家以對公貸款為主導的城商行,鄭州銀行在同行們都爭相發力零售業務并向此轉型之際,卻顯得步伐緩慢而沉重。對公貸款規模一直維持在總貸款的較高比例,這種業務結構單一的問題,束縛著鄭州銀行的發展。
在零售業務轉型的大潮中,面對客戶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鄭州銀行未能有效抓住市場機遇,提升金融創新和服務能力。這使得其在零售業務領域的發展相對滯后,與同行的差距逐漸拉大。
鄭州銀行2024年的業績表現,猶如一把雙刃劍,看似實現了資產、存款、貸款、利潤的增長,實則在營收、資產質量、內部管理等方面暴露出諸多發展困局。這些問題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給鄭州銀行的未來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結構向優,動能向新:啤酒行業的變革之路
蒙牛乳業,重構增長邏輯
招商銀行,溫水煮蛙與坍塌的護城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