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余承東發了一條朋友圈,他說有位企業家開玩笑,讓他考慮搞搞中國足球,他回答說,自己對足球是門外漢,但他可以分享帶團隊的一點經驗。
他洋洋灑灑寫了一大段,我給他總結成一個公式:王者之氣與使命感+雙手雙腳粘泥+集體利益高于一切+學習力=吹過的牛就能實現。
其實這個公式只是余承東管理智慧的精簡版。
我每年都會帶嘉賓派企業家同學去華為訪學、聽余承東親授,很多本就極為優秀的同學,在經歷了那一堂課的洗禮后就改變了氣場和人生。早在幾年前,余承東就在現場詳細講過自己帶團隊無往不勝的4個重要秘密。
今天我就把價值不菲的課堂當中的精華內容,做個精華版總結。
第一個秘密是:樹立一流的目標,要做就做世界第一。
余承東在課堂上引用了一句古話,“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你把目標定的高一點,團隊都會往最高的標準上去努力,成為擁有王者之氣的團隊,即使你結果做的不太好,掉下來也不會太差。
這種敢于追求第一的精神,早在他小時候就身體力行了。小時候的余承東,打架都要追求必贏,周圍小伙伴都說他有股不要命的狠勁兒,打得滿臉是血,也不怕。不僅是打架,上學的時候,無論是小學、中學還是大學,他也都追求成為第一,用他的話說,“我考個第二名回去,我媽太沒面子了”。
余承東不僅自己學習追求第一,還帶班里的同學追求第一。高中的時候,他讓班里愿意學習的人跟著他,然后他帶著大伙兒把學習成績搞上去;有喜歡踢球的,他就組個球隊把冠軍拿回來;有喜歡跑步的,他就帶著把長短跑的冠軍拿回來。在他的影響和帶領下,當時班里“人人都有分工,人人都在爭第一”。
在家中,他農忙時幫忙務農,農閑時專心學習,在這樣的條件下,他還是以理工科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他又考上了清華。
1993年,余承東加入華為公司,他又把追求第一的精神帶到工作中。
比如他帶隊8個月就開發出分布式基站,一舉打入歐洲市場。比如還有接手手機項目后,直接砍掉年銷量3000萬部的貼牌機業務,要做就做華為自己的智能手機,還放出狠話,3年干不到世界前列,就主動下課。后來的結果我們有目共睹。
在嘉賓派課堂上,余承東總結到,企業成功的核心就在于團隊對目標的追求。他比喻說,這就像考試一樣,你不可能每門課都拿第一,但只要有五門課考第一,你的總分就能“遙遙領先”。在工作中同樣如此,你不可能每個項目都做到第一,但只要在某些關鍵部分做到第一,這些部分第一相加,就能做到整體第一,遠超對手。
團隊有了遠大的目標,就能激發大家的戰斗力,大家就比、學、趕、幫、超,戰斗力空前。
余承東的第二個秘密,是“強調官兵人人平等,尊重每一個人”。
他在朋友圈也提到“主管絕不高高在上,主管重心低、雙手雙腳粘泥,團隊團結一心,構筑團隊成員間兄弟姐妹們般的情誼”。
其實在華為的企業文化中,也一直強調“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的團隊合作精神。他們鼓勵上下級和同事之間互相請客吃飯、吃面條,通過日常的互動,來營造一種平等、開放的工作氛圍。
當然,工作中也不可避免會吵架,甚至吵得面紅耳赤,但這就像“家里的兄弟倆打架一樣,打完之后還是兄弟,這種情誼是變不了的。
正是這種溫暖的凝聚力,讓員工相互信任,團結可靠協作。這樣余承東在帶領團隊的時候,就能非常簡單高效,戰斗力強悍。
余承東的第三個秘密,是要求團隊成員堅持終身學習、持續學習,能看到自己的問題和不足,敢于自我批判。
余承東自己就是愛學習的典范。他在西北工大讀本科時,他就學習了自動控制系的本科和研究生課程,還把計算機系的本科、研究生課程以及電子工程系的本科課程全都自學了。再后來,他讀了清華電子工程系的研究生。所以算下來,余承東在本碩期間是學了3個系的本科和3個系的研究生課程。
為什么華為做高端產品這么厲害?余承東在課堂上告訴我們,這和他被派到歐洲工作多年有關系,歐洲是奢侈品的天堂,他是在那生活工作期間,學會了什么是高級的審美、好的產品設計。
那他又是怎么帶領團隊學習的呢?他提到,在團隊內部,經常會講一些過去錯誤的案例、失敗的教訓和經歷的危機。不過余承東也說,失敗太多你就起不來了,所以成功的經驗也要學。
對于這點,我是極其認同的,案例學習很重要,嘉賓商學已經八年如一日地把案例學習作為企業家學習的頭等大事,因為商科是綜合性學科,必須實踐出真知。“世界上最悲催的事就是別人優秀的經驗你一無所知,別人踩過的坑你接著踩。”
余承東的第四個秘密,是華為一直倡導的構筑長期的能力,不追求短期的利益。
他在我們嘉賓派課堂上給大家引用了一句諺語:“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準備著田里的”,也就是說,企業不僅要滿足當前的需求,還要為未來做好準備,未雨綢繆。
余承東帶隊研發的時候,就采取了“堅持開發一代、跟蹤一代、預研一代”的策略。不僅關注當前的產品開發,也積極跟蹤和研究未來的技術趨勢,瞄準5到10年后的市場。
比如鴻蒙系統(HarmonyOS)以及海思芯片的研發,就是華為長期戰略規劃和持續投入的結果。
早在2012年,天下太平的時候,華為就已經開始規劃自有操作系統了,也就是鴻蒙,事實證明這一決策是多么超前。
而海思更早,2004年就成立了。造芯15年,虧損7年,但華為堅持投入,最終在遭到美國制裁后,海思系列“備胎轉正”,為華為的高端產品保駕護航。
他說,這種長期投資的戰略就像種果樹,雖然需要長時間的培育,但一旦成熟,產出的經濟價值將遠高于短期作物。做企業,果樹模式比水稻模式,更長期主義。
在訪學現場,我還問了他我的那個靈魂拷問:如果有一天華為倒下了,你認為是因為什么?他說,如果華為倒了,不會是因為外力的打擊,而是因為我們內部出了問題,能打敗我們的只有自己,而不是對手。所以,只有在內部樹立一個好的價值觀和文化,公司的發展才會更穩健。
這就是余承東在嘉賓派課堂上的分享。對于這四點,你做得是不是都做的遙遙領先呢?一起來評論區聊聊。
作者 | 吳婷
嘉賓商學創辦人吳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