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一到清明節,這首傳頌千年的絕句便會在人們腦海里浮現。杜牧筆下這場穿越時空的細雨,不僅打濕了詩人的衣襟,更浸潤著中華文明對生命最深刻的思考:生與死,哀與樂,彼岸與此岸。清明時節的中國人,掃墓、踏青、祓禊祈福,他們用這些特殊的儀式,在追思與新生之間架起橋梁,來完成一場跨越千年的生命對話。
清明時節,太陽到達黃經15°,此時東亞大陸的冷暖氣團交鋒激烈,形成了“清明時節雨紛紛”的特殊氣候現象,江南地區平均降水量較驚蟄增加43%,而華北平原正經歷“清明斷雪,谷雨斷霜”的氣溫轉折,這種獨特的天氣特征,使得清明既是農耕文明的重要節點,也成為中國哲學中“天人合一”的絕佳注腳。
清明節作為傳統節氣與節日交融的文化復合體,其實經歷了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三節合流的一個歷史過程。
上巳節
上巳節是農歷三月的第一個巳日,由于巳日并不固定,所以魏晉之后改在三月初三。上巳節的源頭很可能來源于上古先民在春分時祭祀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的習俗。最初上巳節是大規模求子、戀愛、祈福、踏青、賞春的民俗節日,后來又陸續增加了水邊宴飲、文人聚會等內容。
寒食節
而寒食節則起源于上古的改火習俗。人們認為舊火代表舊能量,不吉利,新火能排舊毒,獲得新能量。取新火前,要滅盡舊火,而在新火點起之前,人們只能吃寒食。在民間傳說中,這一節日又與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忠臣介子推的典故結合,形成了禁火冷食、掃墓祭祖的核心習俗。
清明節
上巳、寒食和清明,基本都在農歷三月初,本來三個節日互不相干,上巳節水邊祈福、踏青游玩,寒食節改火吃冷食、祭祖掃墓。清明只是一個節氣,唐朝之前還沒成為節日。但從唐朝開始,上巳、寒食的習俗就漸漸合并到清明里,清明成為了融掃墓、祭祖、踏青、游樂為一體的深得士人與平民重視的節日。開元年間,朝廷規定:“寒食、清明四日為假。”后來又把假日增加到五天和七天。宋代也把寒食節假期保留在七天。至明清時期,這三個節日徹底統合為兼具追思先人、親近自然、順應天時的現代清明節,其文化內涵既包括對生命終結的沉思,也蘊含萬物復蘇的歡欣,形成中國人獨特的生死智慧與時空觀念。
為什么要把這個節氣稱作清明呢?《禮記正義》中說:“謂之清明者,謂物生清凈明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也說:“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
“清”字在周朝留下的鐘鼎竹簡里就有了“水”旁加“青”的構形,表示春水初漲時青碧澄澈的意象。(圖一)《說文解字》:“清,朖(lang3,)也。澂水之貌。從水,青聲。”(圖二)其實該字聲中有義,《釋名》:“清,青也。去濁遠穢,色如青也。”而“明”字的演化更具哲學意味。甲骨文(圖三)和早期金文(圖四)中的“明”都由“日”“月”并置構成,而到西周晚期,逐漸演變成“囧”(窗牖)加“月”,會月光從窗牖照進來之意。(圖五)、(圖六)這體現了《易經》“懸象著明,莫大于日月”的認知。故《說文解字》把“明”解釋為“照也。”但古籍中還有另一種解釋:“明者,陰陽之精。”也許這種理解更貼近清明節氣陰陽平衡的天道觀。
中國古代文化史里的清明鏡像映照出歷史的細節、人間的煙火和文人的機趣:宋代畫家張擇端或許沒想到,《清明上河圖》中那艘即將撞橋的貨船,會成為后世解讀北宋清明的關鍵符碼。畫中掃墓歸來的轎馬與汴河漕運的繁忙形成微妙對照,恰似黃庭堅筆下"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的視覺注解。
明清小說中的清明敘事充滿生活的煙火氣。《金瓶梅》第八十九回“清明節寡婦上新墳”中寫道:“吳月娘備辦香燭、金錢冥紙、三牲祭物、酒肴之類,抬了兩大食盒,要往城外五里新墳上,與西門慶上新墳祭掃。”但見“郊原野曠,景物芳菲,花紅柳綠,仕女游人不斷”,一路寶馬香車,秋千風箏隨眼可見。在墳前擺祭臺、燒紙錢、點香爐、哭墳,點點細節,堪稱明代北方清明習俗的微縮景觀。而《聊齋志異》中《青鳳》、《神女》、《阿寶》等故事里書生與女鬼相逢總是在清明之際,讓清明節的意象在文人想象中平添幾分幽冥色彩。
詩詞長河里的清明浪花尤為璀璨。白居易"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的蒼涼,與吳惟信"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的明媚,構成了清明節的雙重變奏。晏殊“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的小詞像一部風趣幽默的微電影小品,充滿了戲劇性。最有趣的當屬清代才子紀曉嵐的燈謎:"清明前夜(打一食品)",謎底竟是"元宵"——這里的“清明”已經別解為朝代的名字,“清”朝和“明”朝之“前”正是“元”朝,而“夜”扣“宵”,可謂妙不可言的佳謎。
從改火寒食到水邊祓禊,從掃墓踏青到現代的“云祭掃”,清明節始終是中國人調和生死、連接古今的文化樞紐。當我們在暖暖春風中擦拭先人的墓碑,在煙雨江南里觀賞凋零的杏花,實際上在進行著一場穿越千年的文明對話。那些青團年糕里的艾草清香、曲水流觴里的詩詞余韻、甲骨金文間的日月輝光,都在訴說著同一個真理:唯有直面死亡,才能更好地擁抱生命——這或許就是清明節帶給我們最珍貴的啟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