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老齡化加劇和青年心理問題頻發(fā),如何理性面對死亡、珍惜當下生活成為重要課題。
3月30日,清明節(jié)前夕,一場以”愛在清明,致敬生命“為主題的特殊的生前告別儀式在江蘇蘇州溫情舉行。這場儀式是蘇州天路生命禮儀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管馨遠女士和一群90后新生團隊策劃的”生前葬禮“,儀式主角是44歲的郭雪英女士,成為蘇州地區(qū)首次公開舉辦的活人葬禮實踐。
顛覆傳統(tǒng)的生命教育課
儀式現(xiàn)場,身著素雅白衣的郭雪英女士靜臥在粉色花叢中。在主持人誦讀她的生平介紹后,雪英女士在預先錄制的“人生告別視頻”中向親人朋友們一一道愛、道謝、道歉、道別,在場者無不動容。隨后,伴隨著她最愛的音樂《我愿》,所有來賓手持玫瑰列隊祝福。現(xiàn)場既保持著葬禮特有的肅穆,又因主人公的“在場”呈現(xiàn)出獨特的互動性——多位親友在凝視“安息”中的雪英時體會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貴,提升了對生命的敬畏感,止不住地潸然淚下。
中國生命協(xié)會人文護理專委會主任委員李惠玲教授動容地分享到:“這絕非嘩眾取寵的行為藝術,而是用極致體驗,至高境界打破死亡禁忌的生命教育。當主人公能親耳聽見他人評價自己的一生,這種反饋對生者而言是珍貴的成長契機。”
生前預囑:讓生命歸途掌握在自己手中
活動特別設置的“生命規(guī)劃研討”環(huán)節(jié),將“生前預囑(Living will)”這一前沿概念推向公眾視野。作為中國大陸首個生前預囑立法地區(qū)(2023年實施)的實踐者,深圳安寧療護專家通過視頻連線分享數(shù)據(jù):立法兩年來,當?shù)睾炇鹕邦A囑的市民中,83%為40-65歲群體,其中72%表示“希望避免過度醫(yī)療帶來的尊嚴喪失”。
中國生命關懷協(xié)會人文關懷常委、中國人口促進會臨終關懷專委會常務理事、蘇州生前預囑推廣中心創(chuàng)始人、蘇州彤日華瑞老年精神關愛中心創(chuàng)始人、蘇州天路生命禮儀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管馨遠女士,她在現(xiàn)場一段深情告白,以及對于生前預囑的推動,再度升華了這一場生命教育的意義:“人的一生不過就是在地球上活好、走好的一段旅程,因活好才走好,因走好才心安。一場活人葬禮這是對活著的生命最好的教育,簽署生前預囑不是放棄生命,而是對生命質(zhì)量的更高追求。”
死亡教育的破冰之旅
一位傳統(tǒng)文化學者稱,此類活動反映城市知識群體對死亡認知的轉(zhuǎn)變:“當‘好死不如賴活著’的傳統(tǒng)觀念遭遇現(xiàn)代醫(yī)療倫理困境,人們開始重新定義生命終點站的意義。”現(xiàn)場參與者俞女士的感言頗具代表性:“看著健康的朋友模擬死亡,我突然理解為什么母親臨終前反復拔掉鼻飼管——我們強加的‘孝心’可能正是最殘忍的折磨。”
這次“生前葬禮”,將死亡從抽象的概念轉(zhuǎn)化為具體的體驗,使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更加深刻地意識到生命的不可逆性和獨特性,進而更加珍惜當下,重視與家人、朋友之間的關系。蘇州首次舉辦的這場“活人葬禮”,以獨特的方式向社會傳遞了生死教育的重要性,必將引發(fā)公眾對死亡問題的更多關注和深思,幫助更多人學會正確看待死亡,珍視生命。據(jù)主辦方介紹,后續(xù)還將推出“安寧療護志愿者培訓”“遺囑公證公益服務”等配套項目,讓更多人體會到生命的意義。(周躍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