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我是萌芽。
一年一度的清明來了,借著緬懷先人的日子,朋友們記得和孩子談談“死亡”這個話題。
還沒到清明的時候,有位姐妹就問我,如何給孩子科普“清明節”相關知識,她說:
清明節計劃帶孩子去掃墓,小孩子很好奇:“什么是掃墓啊?為什么要掃墓呀?”
她不知道怎么回答才更有深意,所以來問我。
確實,清明節因為跟“死亡”相關,傳統做法是 避免討論它 ,以致于從小我們都沒接觸過完整的“生命教育”,也就不知道該如何給孩子討論死亡。
但我們要知道,生命教育涵蓋了對死亡的深入思考,從思索如何精彩地活著,到坦然面對生命的終結,這是一個完整且連貫的循環,缺一不可。
就如同春去秋來、花開花落那般自然又必然,生命教育也一定要和孩子開誠布公、心平氣和地去交流探討。
4歲之前是孩子的認知啟蒙階段,在他們眼中,死亡或許僅僅意味著“再也見不到”,容易引發分離焦慮; 5-9歲屬于情感感知期,這時候孩子眼里的死亡就像是神秘又可怕的黑洞,容易讓他們心生畏懼; 而9-18歲則邁入了哲學思考期,孩子開始意識到死亡是具有某種存在意義的……
因此,清明節作為中國極具文化底蘊的傳統節日,讓孩子明白如何正確看待死亡、莊重地告別以及滿懷敬意地紀念,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傳承。
我會采用兩種方式讓孩子們全面了解清明節的由來等相關習俗。
第一種方式是帶孩子去看跟清明節相關的電視/電影。比如《尋夢環游記》,每年我帶娃都會重溫一遍。
第二種方式就是利用主題式學習,讓孩子們了解和清明有關的習俗、美食、由來、故事、古詩等,加深對清明節的印象。我微博每年都會分享,相信熟悉我的你能看到。
主題式學習,就是指圍繞一個主題展開各方面的學習。
這種學習不僅僅包括單一知識的學習,還包括與這項主題相關的實踐。
比如我們想讓孩子了解“清明節”,就可以圍繞清明這個主題,從由來、習俗、美食等方面展開來支持孩子去了解。
這個“主題式學習”是很多國際學校在用的教學思路,同時我們國家在新課程改革中也是有引入主題式學習,包括各年級教學、考試題型設置上都有涉及。
比如像在小學學習中,每逢節日,作業上都會有與之對應的主題。像清明節,語文學習上就會有對應的題需要孩子們去完成;
▲某小學三年級語文習題
在英語上,同樣也有清明節為主題的作業,像某小學六年級就說要以清明為主題寫一篇作文,其中就會考察到清明相關的英語詞匯、句型等。
▲小學六年級英語寫作
這些都是圍繞“清明節”大主題展開的內容,這種方式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改善學習的效果。
在這里,我也給朋友們準備了三類清明節主題式的學習資源。
第一類是清明節科普PPT、第二類是清明節科普視頻、第三類是協助孩子理解清明節知識的實踐工具。
這些都是可以幫助我們輔助孩子進行主題式學習,加深孩子們對清明節的理解。
▲部分資源截圖
清明節科普PPT
這類資源是一份PPT,它用文字形式完整介紹了清明節,而且這份資源做的非常得好,整體畫面設計很精美,圖文并茂,孩子們看了也不會覺得枯燥。
這份PPT有兩個版本,一個是中英雙語版本,另一個是全英版本,孩子英語基礎還可以的話,可以直接用全英版本給孩子閱讀;英語基礎比較薄弱的孩子就用中英文版本。
孩子在了解中華傳統知識的同時,還能學習清明節相關的主題詞匯,也算是一舉兩得。
它會告訴孩子們什么是清明節?
會告訴孩子什么時候是清明節?
它還給我們 介紹了由來 ,看完里面講到的故事,孩子就能更懂清明節了。
故事是春秋時代的民間故事,清明節最初就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的一位大臣介子推。
相傳,晉國公子重耳被迫逃亡齊國,有一天在山中迷路,在糧食耗盡的情況下,一位忠臣介子推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煮成肉湯供重耳食用。
逃亡十九年后,重耳重回晉國,順利登上王位,即位晉文公。
重耳重賞了跟隨他逃亡的人,但他卻忘了介子推。重耳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介子推和母親已經隱居山上了。
為了找到介子推,重耳下令放火燒山,想逼出介子推,不過悲劇發生了,火滅時卻發現介子推和母親已經被燒死。
重耳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非常懊悔,于是為 了紀念他,重耳下令在介子推忌日百姓不得焚火煮飯,只吃寒食,這一天就是寒食節。
隔年寒食節,重耳上山祭祀介子推,發現介子推死前抱著的柳樹冒出了新芽,于是他下令寒食節的隔天為清明節。后來這兩個節日逐漸合并變成現在的清明節。
這就是清明節習俗的由來。
除了由來,這份資源里面還講到了人們會在清明節去掃墓,一起清除墳周圍的雜草,并為之獻上鮮花、水果和各種貢品;
在一些地方,人們也會將希望消除的病痛和災禍的愿望放在風箏上,再將風箏放上天空,這個習俗即我們現在所說的“放風箏”。
另外資源里還羅列了一些清明節會吃的食物,如春卷、紅色粿和草仔粿,每一種食物都分享了具體的做法。
孩子們拿著這份資源,就能了解到清明節的時間、由來、習俗、美食了,而且通過這種形式讓孩子自己去了解,一點都不恐怖。
清明節科普視頻
第二類資源主要是視頻向的,共有五個視頻。
第一個視頻講清明節由來,
第二個講我們耳熟能詳的唐詩《清明》,
第三個視頻是講清明祭祖墳頭壓紙的故事,
第四個和第五個視頻給大家分享了離別的暖心短片故事。
第一個視頻是上面所述故事的視頻版,不想看文字版本的姐妹,也可以拿視頻給孩子們去了解。
它是一個不錯的動畫視頻,整體很輕快,內容也不會過于高深難懂。
唐代文學家杜牧古詩《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個視頻里面不僅給我們展示了詩人在清明節春雨中的所見所聞,還分析了每一句的詩詞大意、對單個名詞進行了解釋。
?
▲《清明》視頻資源截圖
杜牧的這首詩后來也被世人廣為傳誦。孩子在看的過程中能夠加深對這首詩的記憶,這首詩也是小學必備的古詩哦!
如果孩子也參與了家中的祭祀活動,配合所見所聞,那么他對清明節就會理解得更深刻。
清明祭祖墳頭壓紙故事:
從古代開始,人們就有了掃墓的習俗,在親人的墳墓前進行祭祖燒紙,寄去對親人的緬懷。
那為什么掃墳要在墳頭壓幾張紙?
其實這個習俗來源于漢高祖劉邦。
他出生于沛縣,后來去和項羽爭奪天下。經過艱苦的奮戰之后他贏了,奪得了天下,榮歸故里后,他就想要去祭拜自己母親的墓。
但由于多年戰亂,很多墳墓的墓碑都沒有了。
他是怎樣找到自己的家人的墓碑的?又是如何處理的?
這個故事可以跟孩子一起來看看,增長文化知識。
《云上的阿里》故事:
它是個溫暖的故事,能讓孩子學會感受”愛”的存在,珍惜擁有的當下。
阿里離開了媽媽,媽媽獨自悲傷著,其實嬌小的阿里在云上也思念著媽媽,但他們卻無法見面,最后怎么樣了呢?
?
看著失去孩子的羊媽媽的憂傷,也許孩子們能夠從中體會到媽媽的辛苦。
《和你在一起》故事:
它也是個溫暖的故事,能讓孩子明白愛,明白珍惜當下的可貴。
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老奶奶帶著鮮花去墓地祭奠她死去的愛人。有一團潔白的云朵一直跟著她,直到大雨突至,老奶奶都感覺到被保護著……
在人生短暫而漫長的路上,我們和愛人可能不會一起走到終點,但是我們的愛與陪伴不會停歇。
▲視頻資源截圖
這個視頻可以和孩子一起看,讓孩子感受到視頻演繹的:
無論我在哪里,
我都會一直陪伴你,
雖然你看不到我,
但是我會一直在你身邊守護你,
直到永遠。
清明節學習實踐工具
第三類主要是一些輔助孩子學習清明節有關知識的實踐工具,主要有單詞閃卡、古詩上色卡、清明節主題手抄報。
單詞閃卡:
它涉及到的都是跟清明節相關的專有名詞,每個名詞都有對應的英語。
孩子在看完第一類資源之后,就可以拿這個單詞閃卡去考一下孩子,看他記憶了多少。
這些專有名詞在孩子寫英語作文的時候,是大有用處的。
▲部分資源截圖
古詩上色卡:
在古代,清明節也是合家團聚,一起踏春祭祖的節日。
《清明》這首詩描述的是,清明節正好遇上紛紛春雨,路上的行人失魂落魄。
所以當詩人看到其他人的團聚,再想到自己孤身一人,難免有些失落感。
于是便有了“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等孩子熟悉了古詩以后,我們還可以讓孩子給圖片涂上顏色,這樣,他對清明節時的場景就會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清明節主題手抄報:
每逢節日,相信很多學校都會讓孩子完成跟節日相關的手抄報。
這對會繪畫的孩子來說倒不是難事,但如果孩子不會畫畫,那這肯定就要費大人了,所以我也給各位姐妹們準備了一些清明節主題相關的手抄報。
彩色有字的、黑白涂色、彩色無字的都有。每種類型都有幾十個模板,到時候直接臨摹或者打印出來都是可以的。
▲彩色有字版
▲黑白涂色版
▲彩色無字版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通過上面的這些方式,能夠更加了解清明節,更加珍惜身邊的人。
孩子是需要生命教育的,生命教育,也是愛的教育。
就像電影《尋夢環游記》里說的:“人生的終點不是死亡,而是被遺忘。”
所以請不要避諱和孩子談論死亡,而是可以告訴孩子:
“記住愛,
記住所愛之人,
只要對方還在我們心里,
那么……任何事情都不會讓彼此分離。”
想要以上資源的姐妹,在文末點贊和在看+轉發,公眾號“萌芽研究所BUD”后臺消息框回復關鍵詞“清明”就可以下載了。
Yours,萌芽~
End
二胎媽媽坦白局:佛系老二竟然是……黑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