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譚皓然
在當前環球經濟格局重組、地緣政治博弈加劇的背景下,企業的出海策略正經歷從"產品輸出"向"生態輸出"的范式轉變。金融科技作為數字化基礎設施的核心組件,正在重構國際貿易的價值鏈條。
我們可以看到,數字金融正在重構全球價值鏈,跨境支付體系已出現革新,支付寶香港與渣打銀行合作構建的區塊鏈跨境匯款網絡,已將東南亞匯款成本壓縮至傳統SWIFT系統的五份之一。這種分布式賬本技術的應用,正在消解美元清算體系的技術壁壘!供應鏈金融也正面向智能化發展,京東數科在印尼落地的AI風控系統,通過整合海關數據、物流信息和企業征信,將中小企業的融資審批時間從七天縮短至八小時,有效突破新興市場金融滲透率低的瓶頸,金融科技已逐漸融入企業作全球性的商業戰略布局。
在國際環境持續變化影響下,技術標準與制度話語權博弈是不可避免的,RegTech正在合規突圍,螞蟻集團在馬來西亞的電子錢包項目,通過動態合規引擎實時適配當地伊斯蘭金融法規,成功規避了文化沖突導致的監管風險。而微信支付在南非采用"技術中立架構",既接入本土支付系統,又保留二維碼技術標準輸出,這種"嵌入式創新"策略有效平衡了技術輸出與當地監管需求。而去中心化金融的戰略價值也越見明顯,華為云在拉美部署的分布式金融云平臺,通過智能合約實現了多國本幣的自動清算!
面對經濟和商業環境的種種挑戰,縱觀各種環球急劇變化的因素,金融科技將是企業出海的有效媒介,可加速構建相關技術標準聯盟,輸出我國在數字化領域的技術標準,在"數字絲綢之路"沿線建立協調機制,推動金融創新政策的互認互通。協助行業培育數字服務生態,將金融科技能力封裝為平臺即服務產品,通過技術授權模式實現輕資產擴張。當前全球正經歷金融基礎設施的代際更替,企業的出海策略需要超越單純的商業考量,可將金融科技創新置于數字主權競爭的高度進行布局。
( 筆者為金融科技應用人員協會召集人,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