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是實體經濟發展的“筋絡”,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重要支撐。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有助于促進社會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和效益最大化。4月2日,浙江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浙江省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有關情況。
浙江《行動方案》認真貫徹了中辦國辦印發的《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要求,針對浙江實際情況,聚焦6個方面的降本行動,包括22條舉措、103個具體的政策點。
聚焦制度性降本,優化“四大環境”
一是優化市場化環境,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鐵路貨運基礎設施建設和鐵路貨運市場化運營。
二是優化公平競爭環境,持續打擊和規范貨運車輛超載超限、不公平競爭等行為,破解城市貨車“通行難”等問題。
三是優化開放共享環境,用好“四港聯動”云平臺,打破全省海港、陸港、空港數據孤島,強化車、貨、倉信息共享,讓貨車不再“空跑”,園區更加“有序”。
四是優化便利通關環境,重點提升港口、機場等通關效率,持續壓縮貨物進出口通關時間。
聚焦網絡性降本,破解“三個難點”
一是破解項目落地難,特別是聚焦物流項目受“畝均稅收”等制約問題,下一步將實施物流倉儲“標準地”改革,分門別類、因地制宜設置物流倉儲“標準地”指導性指標。
二是破解用地保障難,未來3年,全省計劃新增倉儲物流用地10000畝以上,同時推廣“工業上樓+倉儲下地”等多元用地供給模式,靈活拓展物流發展空間。
三是破解產業集聚難,下一步將重點做好國家物流樞紐經濟區等平臺創建培育,實現以物流樞紐集聚產業發展的良性局面。
聚焦結構性降本,實施“三網融通”
一是提升設施能級,包括大力推進“航運浙江”以及干線鐵路、疏港鐵路等重大工程建設,補齊物流基礎設施短板。
二是調整貨運結構,重點是引導大宗散貨及中長距離貨運“公轉水”“公轉鐵”,爭取到2027年全省鐵路、水路貨運量較2023年分別增長8%和 10%。
三是推動公、鐵、水“三網融通”,打通三網互通節點,讓貨主企業能夠擁有更便捷、更具性價比的物流組合方式,有更優的“自選項”。
聚焦行業性降本,降低“五類成本”
一是降低大宗物流成本,圍繞礦產品、油氣、糧食等大宗商品,建強現代化儲運物流體系,優化進出口監管模式,降低大宗流通成本。
二是降低跨境物流成本,圍繞跨境電商國際樞紐省建設,拓展海外倉網絡布局,支撐浙江品牌“一倉發全球”。
三是降低制造業物流成本,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為制造業企業提供“原料采購+生產配送+出口清關”等一站式服務,布局一批供應鏈服務中心。
四是降低冷鏈物流成本,完善冷鏈物流網絡節點體系,實現生鮮產品從田間地頭到商超、餐桌全程冷鏈不斷鏈,進一步降低損耗成本。
五是降低山區海島物流成本,大力發展低空物流,開發“低空+物流”應用場景,“朝發城市倉、暮收漁家船”,實現千山瞬達、萬水即送。
聚焦技術性降本,推進“三化賦能”
一是數智化賦能,大力發展“5G+智慧倉儲”、“AI+港口調度”等業務場景,推進物流設備更新改造,持續挖掘物流技術性降本潛力。
二是綠色化賦能,進一步擴大新能源卡車、LNG動力船舶等應用范圍,加大力度推廣綠色可循環物流包裝等。
三是標準化賦能,推廣物流標準化托盤,探索長三角地區跨省域物流標準互認。
聚焦要素性降本,推進“兩升兩降”
“兩升”,一是“提升”骨干物流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二是“提升”各級財政資金對物流領域的支持力度。
“兩降”,一是落實好物流企業的減稅降費政策、二是持續降低物流企業的各類融資成本。通過“兩升兩降”的措施,培育更多的物流行業頭部領軍型和專精特新型企業,打造更多的標桿企業和細分賽道的單項冠軍。
《行動方案》是牽頭管總的綜合性文件,相關單位還將結合職能,研究制定分領域的配套政策,形成“1+N”的政策體系。下一步,浙江將切實推動《行動方案》落地見效,積極營造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良好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
來源:浙江省交通運輸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