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ART 1
單節段腰椎間盤切除術后的長期再手術風險患者與醫生需知的關鍵數據
腰椎間盤切除術是治療椎間盤突出引發神經根痛的常用手術,但術后再手術風險一直是醫患關注的焦點。近期一項基于美國醫保數據庫的大規模研究(納入30.8萬例患者)揭示了術后長期再手術率及風險因素,為臨床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1]
核心發現:
(1)再手術率
初次手術:術后5年內14.4%的患者需接受二次腰椎手術,其中6.1%需進行腰椎融合術。
翻修手術:若初次術后復發且接受翻修患者,則未來5年內需面臨再手術率升至18.2%,腰椎融合率更高達12.4%。
(2)時間規律
再手術風險在術后第1年最高,尤其是翻修手術后。
(3)風險因素
肥胖(風險增加12%)和較高的合并癥指數Elixhauser Comorbidity Index(風險增加6%)是再手術的獨立危險因素。年齡增長和男性可以輕微降低復發風險,但臨床意義有限。
2
PART 2
對患者的建議:
術前需充分了解手術的潛在風險,尤其是肥胖或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病)的患者。
術后需嚴格遵循康復計劃,控制體重,定期隨訪,以降低復發和再手術風險。
對醫生的啟示:
初次手術規劃需謹慎,尤其是對高風險患者(肥胖、合并癥多),可優先考慮更徹底的手術方案(如融合術)。翻修術后再手術風險顯著升高,建議與患者充分溝通,制定個體化隨訪和干預策略。
研究局限性:
數據來源于醫保數據庫,缺乏具體手術細節(如椎間盤節段、術式)和患者主觀癥狀記錄,未來需結合臨床深度分析。
總結:
腰椎間盤切除術的再手術風險不容忽視,醫患需共同關注風險因素,優化術前評估和術后管理,以實現更好的長期療效。
參考文獻
[1] Etigunta SK, Liu AM, Gausper A, Chan V, Scheer J, Perry T, Skaggs DL, Walker C, Tuchman A. Long-Term Reoperation Rates After Single-Level Lumbar Discectomy: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Spine (Phila Pa 1976). 2025 Mar 13. doi: 10.1097/BRS.0000000000005328.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085443.
來源:脊柱甘露語林
作者:甘露雨林學術
聲明:本文內容及圖片均為轉載內容,如涉及版權問題請相關權利人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會立即處理配合采取保護措施,以保障雙方利益。
為什么要投稿?是為了記錄自己的醫學之路!是為了與更多的骨科同道交流分享!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而受益!讓傳播知識成為一種習慣,是“玖玖骨科”讓你投稿的理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