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入4月,中汽數研發布的2025年3月國內車企銷量數據顯示,車市格局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曾在2024年被比亞迪以25.7萬輛差距拉下馬的上汽集團,以38.57萬輛的單月銷量(環比增長30.8%)超越比亞迪的37.74萬輛,重返行業第一。這一成績的取得,猶如一記驚雷,震動了整個汽車市場。值得注意的是,上汽新能源汽車單月銷量達12.57萬輛(同比增長48.22%),自主品牌一季度銷量占比提升至63.6%。這場看似突然的逆襲,實則暗藏上汽集團半年來的戰略調整與市場博弈。
2024年,比亞迪以全年427.21萬輛的銷量,將長期占據國內銷量榜首的上汽集團擠下神壇,上汽集團全年銷量為401.3萬輛,差距明顯。彼時,上汽集團面臨著合資品牌下滑、新能源轉型滯后等諸多問題,市場對其前景充滿擔憂。
然而,2025年3月的這份銷量數據,讓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上汽集團的競爭力。這究竟是短期的市場波動,還是上汽集團戰略調整后的厚積薄發?在這背后,又反映了汽車行業怎樣的發展趨勢和競爭格局?
上汽汽車為何能實現銷量逆襲?
上汽通用五菱在這場逆襲中以14.8萬輛(同比+29.8%)的成績成為最大功臣。其海外市場布局成效顯著,以印尼公司為例,當地市場對其車型需求旺盛,為整體銷量貢獻了可觀的增量。上汽通用五菱通過本地化生產、精準的市場定位以及符合當地需求的產品策略,在東南亞等海外市場站穩腳跟,不僅提升了品牌知名度,還為銷量增長提供了新動力。
上汽大眾與上汽通用合計近13.4萬輛。盡管上汽通用同比下滑29.3%,但通過“品牌一口價”策略成功穩住燃油車基本盤。以別克GL8系列為例,該系列憑借品牌一口價帶來的價格優勢和產品本身的品質,同比增長84%。在市場競爭激烈、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提升的當下,上汽通用的這一策略有效刺激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維持了品牌在燃油車市場的份額。上汽大眾銷售9萬輛,其穩定的產品質量和廣泛的市場渠道依然是銷量的有力保障。
上汽乘用車旗下榮威、名爵品牌3月銷量6.78萬輛。名爵印度公司額外貢獻5500輛,這得益于名爵在印度市場長期的品牌建設和本地化運營。名爵針對印度市場特點,推出符合當地消費者需求的車型,在價格、配置和外觀設計上都進行了優化,逐漸打開市場局面。智己新能源交付3100輛,雖同比下滑,但通過新品L6布局20萬級市場,為品牌未來發展奠定基礎。智己L6在智能駕駛、內飾科技感等方面進行升級,吸引了追求品質和科技的年輕消費群體,盡管目前銷量尚未爆發,但已在細分市場中嶄露頭角。
DMH混動系列成為新增長極,如D5XDMH環比增長179%。這得益于上汽在混動技術研發上的投入,該系列車型在油耗、動力性能和性價比方面表現出色,滿足了當下消費者對于節能環保且動力強勁車型的需求,迅速在混動市場中獲得一席之地。
上汽3月新能源銷量占比32.6%,與比亞迪的92.8%相比有較大差距,但上汽通過“油電同智”戰略實現了燃油車市場份額的固守。以上汽大眾途昂Pro為例,頂配車型占比70%,其智能化配置升級,如智能駕駛系統等,提升了車輛的整體競爭力,讓消費者在購買燃油車時也能享受到智能化帶來的便利和安全性,從而在燃油車市場中保持優勢。
在插混領域,上汽形成了差異化競爭力。其插混車型在技術路線上有獨特之處,結合了自身在發動機技術和電動化技術上的優勢,打造出性能穩定、油耗經濟的插混產品。相比之下,比亞迪依賴“王朝+海洋”系列(占其新能源銷量92.8%),方程豹、騰勢等新品牌仍處培育期。盡管比亞迪新能源整體銷量高,但新品牌單月2萬輛的增量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在市場競爭中面臨著品牌多元化發展的挑戰。
比亞迪3月海外銷量7.27萬輛未計入國內榜單,若合并計算仍可能領先,這反映出統計口徑差異下的短期博弈。比亞迪在海外市場發展迅速,其新能源技術和產品得到了國際市場認可。然而,在國內市場統計中,由于統計規則限制,海外銷量未納入,這使得上汽在3月國內銷量榜單上實現反超。但從整體市場競爭來看,比亞迪的全球布局和市場影響力依然不可小覷。
2024年是上汽憋屈的一年?
2024年對于上汽集團而言,或許是其經歷顯著挑戰的一年,標志著該集團首次在國內汽車銷量排名中退居次席。具體數據顯示,上汽集團全年累計實現批發銷量為401.3萬輛,而比亞迪則以427萬輛的銷量成績領先,二者之間銷量差距達到25.7萬輛。
回顧歷史,自2006年起,上汽集團憑借122萬輛的銷量成績超越一汽集團,成為中國最大的汽車集團,并連續18年保持國內銷量第一的位置。然而,在2024年這一情況發生了變化。
盡管上汽集團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表現不俗,2024年的終端銷量達到了137萬輛,同比增長了30%,但新能源車銷量僅占總銷量的34.13%。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突破了1000萬輛大關,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了40.9%,相比之下,上汽集團在新能源領域的進展仍面臨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超過60%的銷量依舊來自于傳統燃油車,而當前市場趨勢顯示燃油車市場份額正在快速萎縮。據分析,2024年中國國內乘用車銷量總計2260.8萬輛,同比增長3.1%,但其中傳統燃油乘用車銷量為1155.8萬輛,同比下滑了17.4%。
此外,上汽集團旗下三大合資品牌——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的市場競爭力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特別是在自主品牌迅速崛起的背景下,這三大品牌的銷量從2018年的610.67萬輛下降至2024年的361.9萬輛,跌幅接近四成。到了2024年,隨著比亞迪、吉利等企業市場份額的擴大,上汽集團的合資品牌銷量進一步受到擠壓。
上汽集團在2024年所面臨的銷量下滑問題,不僅反映了行業整體向新能源轉型的大趨勢,同時也揭示了上汽集團自身在適應市場變化過程中所遇到的挑戰。
新能源車撐起上汽增長了嗎?
2025年一季度,上汽新能源車銷量占總銷量的36%(27.3萬輛/75.8萬輛),同比增速29.89%高于行業均值。飛凡、智己等高端品牌銷量提升,單車利潤空間擴大,表明上汽在新能源車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新能源車銷量的增長不僅推動了上汽整體銷量的提升,還對品牌形象的提升起到了積極作用。隨著新能源車市場的不斷發展,上汽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逐漸顯現出成效,成為企業增長的重要引擎。
對比比亞迪2024年新能源車占比超80%,上汽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上汽在電池、芯片等核心部件方面仍依賴外部供應商。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上汽需要加強在核心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減少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以提升自身在新能源車市場的競爭力。
2025年,燃油車銷量占上汽總銷量的比例約為64%,仍為上汽利潤的主要來源,尤其得益于合資品牌的貢獻。上汽在海外市場的表現也為燃油車業務提供了支撐,MG品牌在歐洲、中東市場的銷量增長,對沖了國內燃油車市場下滑的壓力。上汽通過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等方式,在燃油車市場收縮的情況下,保持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
目前來看,新能源車市場份額將不斷擴大,燃油車市場將逐漸被壓縮。上汽需要加快新能源車的發展步伐,提高新能源車的市場占比,以應對燃油車市場萎縮帶來的挑戰。
比亞迪加速推出高端車型,如仰望、方程豹,蔚來、小鵬等新勢力也在逐漸復蘇,特斯拉的降價策略更是對市場造成了沖擊。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上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各競爭對手在技術創新、產品質量、品牌營銷等方面不斷發力,上汽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上汽與華為合作的“尚界”品牌能否打造出差異化競爭力,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在與華為的合作中,上汽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加強技術吸收和轉化,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避免在技術合作中處于被動地位。只有實現技術與合作的平衡,上汽才能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可持續發展。
上汽需要加強產業鏈整合,提高供應鏈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通過優化供應鏈管理、加強與供應商的合作等方式,上汽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確保產品的穩定供應。在成本控制方面,上汽需要進一步挖掘潛力,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以應對市場競爭和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
上汽集團在2025年3月的銷量逆襲,已經為2025年打下了良好的開端,未來,若上汽能夠成功推出“尚界”等有影響力的新品,有望讓新能源車占比突破40%,上汽重回增長軌道指日可待。
作 者 | 元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