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復旦大學光華樓前草坪上人頭攢動,藍色棚子下,每個攤位擺放著設計獨特的海報,展示著“強國之路”思政大課2023級本科生踐行課題作業成果。
693份海報囊括694個踐行課題,按照科技創新與國家、社會、行業發展,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等分成10個大類。3600多名同學在現場,以海報為載體,互相交流、靈感碰撞,每位同學手中有18張三類貼紙,將票選出“我最喜歡的課題”“最想進行交叉碰撞的課題”與“最能觸發靈感的課題”三類課題。
《基于可持續生計框架的漁文化遺產旅游活化、傳承策略研究:以舟山貝雕與螺鈿鑲嵌工藝為例》課題攤位前火爆,幾位課題成員被提問的同學圍了起來。2024級化學專業余中天介紹,“目前該非遺的商業化策略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驗證。舟山貝雕與螺鈿鑲嵌工藝通過新生力量的工作室建設與宣傳、文創產品設計和制作體驗等形式得到了推廣,有了更大的知名度。”
本學期,復旦思政大課進入“悟”階段。在上學期的“踐”階段師生跨專業自行組隊、開展踐行課題的基礎上,這一階段同學們將把對現實問題的理解和思考,轉化為學術問題、研究課題或生涯思考,獨立醞釀課題。
“當模型輸出沒有標準答案時,如何量化其可信度?”在《大模型推理的語義不確定性研究》課題海報前,23級軟件工程專業的牟昱榕和同學們探討大模型推理任務中答案不一致的難題。課題創新性地提出“結果熵”和“過程熵”指標,通過動態采樣策略顯著提升推理準確率。實驗顯示,基于結果熵的方法比傳統語義熵效率更高,為AI可信輸出提供新思路。
2023級國際政治專業的安哈爾·艾尼完爾希望自己與同學們合作的課題成果能夠在實踐中有所應用。“我們的課題《地緣政治沖突對中歐運輸通道的影響——基于義烏實地調研和數據分析的思考》,通過多次實地調研和線下研討,得出了比較海運和鐵路運輸效益的成本核算模型。進一步細化后,我相信模型能對運輸業有很好的作用。”
不到半小時,《科技強國之基因治療讓聾啞兒童聽見》課題的投票區域被貼滿投票貼紙。課題組通過臨床調研,為耳聾的個性化治療提供數據支撐和改進依據。23級臨床八年專業的閆雨曦說:“最后票選出的優秀課題成果,有機會在相輝堂北堂進行集中展示匯報。我們的課題能夠站在相輝堂門口了!”
2023級化學系的王馨怡將“交叉碰撞”投給了《復旦人和中國航空航天事業》。“我覺得這種定性訪談的形式非常有趣,它讓我們看到復旦如何參與國家重大工程,也幫助我思考未來的研究方向。”
在“悟”階段, 每個學生需要獨立撰寫一份總結兩年“強國之路”思政大課“學思踐悟”學習感悟報告、一份體現“悟”階段學習效果和個人成長成果的個人創新設計與發展愿景報告。復旦將為本科生提供下一階段的“發展計劃包”,其中包括校內外學科競賽、復芏計劃(FDUROP)、研究生申請、留學項目、創新創業項目、創新大賽、挑戰杯、職業規劃大賽等內容。
原標題:《由“踐”到“悟”,復旦大學展示思政課作業成果》
欄目編輯:郜陽 題圖來源:新民晚報制圖 圖片來源:復旦大學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張炯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