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特朗普對華加征關稅到125%,希望中國“服軟”,對其他“貿易伙伴”也拿出90天窗口期,意圖“威懾”他們達成對美有利的協議。
但三大趨勢卻足以令特朗普“失算”:
美國內部加州公然開始唱反調;整個歐洲揚起“自主意識”悍然轉向訪華;全球南方更在中方對三國的訪問安排下團結一心。
那么國際形勢風云變幻之下,美國到底“勝敗”如何?為何中國又成了全球趨勢變化中的“棋眼”呢?
近來特朗普不斷施展其“關稅大法”,實則只有兩大目的,其一就是讓美國“霸權”再次站在世界頂峰。
日前特朗普在國際社會“哀嚎遍野”的情況下,提出了對很多“貿易伙伴”施行90天“豁免期”的舉措,這段時間里這些國家僅僅需要按照“對等關稅”最低標準10%執行。
如若你以為這就是特朗普“網開一面”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10日特朗普終于露出了“猙獰面目”,表示在這90天里,如果有關國家無法與美達成協議,那么關稅仍將恢復。
說的直白點就是美國必須要從這些國家身上“扒層皮”,這個利益要不從關稅上出,要么從其他地方上出,反正“萬邦來朝,歲供奉上”就是他想要的結果。
第二點則是特朗普期望以這個措施深度“遏制”中國。比如上述的90天名單里不僅不包含中國身影,特朗普還特別將對華關稅加碼到了125%。
特朗普的想法真的能實現嗎?或許他從未想過,自己的關稅“施壓”非但沒能讓世界各國“臣服”于美國,反倒讓中國成了多極化對抗單邊霸權的“棋眼”。
更讓特朗普“失算”的是落子第一步反抗棋子的,既不是中國也不是其他被“暫時”減少關稅的國家,而是美國內部。
數日前,美國加州州長紐森忽然公開對媒體表示,如今他正在尋求和其他國家達成協議,從而避免關稅影響。
要知道美國雖然是一個“合眾國”,各州不管是政府還是政策都相對獨立,但終究還是一個國家。
一個下級單位準備繞過政府和他國合作?這種“獨立”意識真是太明顯不過。
不過對于加州州長會有這樣的想法出來,其實也不令人意外,因為至少有三大因素讓他不得不這么做。
首先因為紐森本身就是民主黨人士,更被視為可能在下屆總統選舉被民主黨提名的人選之一,美國兩黨黨爭自然讓其愿意借此“抨擊”特朗普的錯誤政策。
其次在于年初加州山火一事,紐森沒少被特朗普“埋汰”,所以借此次時機故意和特朗普“唱反調”也很正常。
當然最重要的如果問到美國農業和制造業哪個州最強?當屬加州無疑。
可日前中國對美反制已經揭開了針對農產品的有力措施,如今歐盟選擇的反制項目同樣對加州影響頗深,此番表態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按照紐森的說法來看,他呼吁加州政府機構必須要行動起來,從而“提升經濟韌度,讓加州相關產業能夠‘少受影響’”。
至于他的想法會不會成功我們還不知道,至少這一事件足以讓特朗普頭疼可是“確鑿無疑”,而讓特朗普難受的還不止于此。
特朗普的90天其實就是留給各國“赴美談判”的窗口期,但令他想不到的是,很多他以為會訪美的國家卻選擇率先跑向中國。
4月10日開始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就落地北京,而且此事還得到了歐盟的極力認同,被認為是中歐拉開新合作的“前哨站”。
雖然特朗普派出財長高喊這種行為是“切割自己的喉嚨”,但是西班牙仍然義無反顧并且取得了豐厚的成果。
根據《北京日報》報道來看,此次訪華行程西班牙不僅收獲了對于“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全面加強,還在經貿投資、農漁產業乃至電動汽車等前沿領域都獲得了合作意向。
尤其是中國對美限制的農產品,卻對西班牙“大開綠燈”,不僅有意簽署豬肉和櫻桃的合作,還擊破了中歐之間的“貿易壁壘”。
去年因為歐盟追隨美國對華電動汽車加征關稅后,中國一度宣布對歐盟豬肉及豬副產進行反傾銷調查,讓西班牙“受傷頗深”。
如今雙方不僅“握手言和”更是加深合作,不得不說特朗普又一次因為自己的“失算”讓中歐走的更近了。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對華合作保持濃厚意向的不單只有歐盟成員國,已經脫歐的英國同樣表現出了自己的態度。
10日英國多家媒體透露,英國兩位高層人士即將訪華,其中不止有貿易政策國務大臣道格拉斯,甚至還有國防參謀長托尼。
雖然訪問選擇不公開進行,但是從這些高官的名頭上我們也能看出一二,所謂貿易政策大臣來訪必定和如今美國關稅有關。
在特朗普極限施壓下,英國已經選擇站在了美國“對立面”,日前捷豹路虎宣布暫停向美國出口整車就是證明之一。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還是這位國防參謀長的到來,要知道英美一直在防務方面深度結合,不久前對于胡塞武裝的多次攻擊,就都是由美英一起出手的。
如今雖說英國解釋稱此番英國參謀長訪華只是為了“國際地區形勢和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所謂的意見交換,但在國際社會看來美英軍事合作的“裂痕”已經成為“難掩事實”。
對于這些“訪客”中國自然是熱情招待,該談合作的談合作,該化解誤會的化解誤會,不過對中國來說,歐洲的態度固然重要卻仍然不足以放在第一位。
從中國近年以來的多番表態來看,“南方國家”才是撬動多極化崛起,遏制美國單邊主義霸權的基本盤。
這其中尤以“東盟”為重,我們以《博鰲亞洲論壇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2025年度報告》為例,其實就能看出“端倪”。
該報告指出在“南方國家”合作力,中國和東盟已經形成了“雙引擎”,不僅相互攜手合作讓超過10個國家的全部人民都感受到了“發展變化”,更是直接突破了“全球經濟復蘇低迷”的限制。
值此之際,中國和東盟在5年內不但互相成為進出口“魁首”,貿易額更是有望突破1萬億美元,所以東盟才是中國應對“美國極限施壓”的最好伙伴。
我國外交部也于11日宣布,中方將會在14日-18日期間,接連對三國東盟國家柬埔寨、越南和馬來西亞進行訪問。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接連訪問并非由中國主動發起,而是應三國之邀前往,這一點也足以證明中國和東盟本就是“雙向奔赴”。
至此之際,美國內部問題頻發、整個歐洲悍然轉向,全球南方團結一心。
或許對于特朗普來說不只是“失算”那么簡單,因為這極有可能就是美國踏上“霸權崩解”道路的起點。
參考資料
北晚在線《特朗普發出新威脅:90天內不達成協議就恢復加征關稅》
北京日報《全文|中國、西班牙關于加強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行動計劃》
環球時報《加州州長公開發聲:特朗普關稅“不代表所有美國人”,加州已準備好與全球貿易伙伴對話》
觀察者網《“兩名英國政府高官同時訪華”》
新民周刊《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看點多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