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月初開始,中美的關稅戰正式開啟,高達125%的加征關稅,預示著雙邊貿易即將降到冰點。
在雙方關稅戰激戰正酣之時,國家最高領導人對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進行國事訪問的消息,引發了外界猜想。因為出訪的這幾個國家,都是這次美國對外加征關稅的重災區。
比如越南,曾被宣布加征46%的關稅,柬埔寨49%。就連最低的馬來西亞,也被加征了24%。
越南依靠和中國接壤的地理優勢,已經成為了美國的主要進口國,而其國內的主要產業其實是轉接了中國產業升級后淘汰下來的。尤其是一些如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因為更為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成了中國商品最佳的替代者。
在夾縫中找到了發展機遇的越南,如果遭遇到美國的關稅打擊,必然會遭受重大創傷。所以在美國加征關稅后,越南成了第一個“跪”的國家。從結果來看,這一跪似乎受益匪淺,至少從目前來看,越南短時間內美國訂單暴增是必然的。
此次國事訪問,第一個國家選擇越南,有深刻的含義。第一,越南的產業基礎薄弱,產業鏈不完整,還需要高度依賴中國。第二、隨著中美關稅戰的不斷升級,越南必然會成為中美之間轉口貿易的主戰場。
4月16日,媒體報道,中國商務部和越南工貿部共同簽署了關于加強產供鏈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提到雙方將充分發揮雙邊機制作用,鼓勵兩國企業通過貿易、投資、技術合作等方式加強多領域的產供鏈合作。
很多人看到“諒解備忘錄”,就認為這個文件的作用不大,因為諒解備忘錄并沒有約束力。但從目前復雜的國際環境來看,已經足夠了。
首先,如果越南成了此次關稅戰的最大受益者,那么轉移過來的巨量訂單已經超出了越南的承接能力,也給中國企業在越南投資提供了契機。
其次,如果有了越南這塊跳板,將會大大削弱美國關稅戰的打擊力度。無外乎把中國的部分產業攆到了其他國家,而美國的高端產品卻無法做到這一點,比如美國絕不會允許自己國內的高端產業到國外建廠而繞開關稅戰。
另外,之所以以備忘錄的形式出現,一是避免美國以此為借口,升級關稅戰。二是在備忘錄的后面,肯定還有很多實質性的合作落地。比如越南的大型基建,很可能會給中國企業更多的參與機會。
這次關稅戰,中國還有巨大的轉圜空間,比如做其他國家的供應鏈,從成品出口改為半成品、零部件出口。而對于美國來說,缺少了這樣的操作空間。所以這場關稅戰最終的結果肯定對美國打擊更大,這也是中國奉陪到底的底氣。
此次對東南亞國家的國事訪問,其核心一定是經貿合作。通過雙方高層的對話,打開和周邊國家合作大門,通過產業的取長補短,化解美國關稅戰的不利影響,是關鍵中的關鍵。
國與國的合作,有時候是雷聲大雨點小,有時候則是悶聲發大財。至于呈現出來的方式,可能并不那么重要,但可以相信,其成果肯定是豐碩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