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ia
編輯| 赤木瓶子
剛剛過去的十多天,各個行業面臨著巨大震蕩,恐慌情緒在全球股市蔓延。
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當日宣布將對所有國家征收10%的“基準關稅”。此外,特朗普將對美國貿易逆差最大的國家征收個性化的更高“對等關稅”。
當地時間4月9日,特朗普又宣布,他將暫停對部分國家實施新關稅90天,降低“對等關稅”至10%,同時進一步提高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從104%提高到125%,立即生效。根據4月15日美國白宮網站發布的一份針對232條款的相關事實清單 (fact sheet) 中提到,“中國現在面臨著對進口到美國的產品征收最高可達245%的關稅”。
美東時間4月12日,美方公布相關備忘錄,豁免計算機、智能手機、半導體制造設備、集成電路等部分產品的“對等關稅”,中方正在對有關影響進行評估。
“全球村”成為一個遙遠的夢,時代巨浪下,文娛行業亦不能幸免。電影局發聲減少進口后,多家美國電影公司股價下跌,當日華特迪士尼和華納兄弟探索公司的股價當日分別下跌6.79%和12.53%,另外,眾多有出海業務的公司紛紛調整戰略。面對波譎云詭的國際局勢,誰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會成為下一張倒下的多米諾骨牌。
日本片能代替好萊塢進口片嗎?
文化是政治經濟關系的一面鏡子。
4月10日晚間,國家電影局官方網站發布了一則名為《國家電影局就電影方面應對美升級對華關稅答記者問》的消息:“美國政府對中國濫施關稅的錯誤行徑,勢必會令國內觀眾對美國影片好感度進一步降低。我們將遵循市場規律,尊重觀眾選擇,適度減少美國影片進口數量。” 并表示會增加更多國家優秀影片的引進。
特朗普在內閣會議上被問及此事時表示,“我見過更糟的情況。” 考慮到加州和好萊塢是資深“藍州”、反對特朗普統治的左派大本營,其內閣及其支持者對該事件或反響不一。
而在美國國內,短視頻分流、流媒體攻陷、罷工、電影觀眾高齡化等共同作用下,好萊塢日益衰落,索尼和迪士尼市值加在一起不及奈飛市值,傳統好萊塢制片廠在牌桌上的份量、話語權和影響力也在降低。在華市場受損,或將再次對其帶來打擊。《瘋狂動物城2》和《阿凡達3》等原定年內上映的大片,前景也蒙上了一層不確定性。
此前,網傳可能“全面禁止美國電影進口”,從官方信息來看,仍留有一絲余地并未一刀切,措辭為“適度減少”。當前已經確認引進和定檔的美國進口片未受到影響,漫威新作《雷霆特工隊》定檔4月30日,目前貓淘想看數加起來僅有7.5萬,預計票房億級。當前正值北影節舉辦期間,據悉,近300部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影片陸續被進口,其中也包括多部美國影片。
自2012年以來我國晉升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直至2018年,國內票倉對于進口片曾意味著寸土必爭之地。
事實上,最近幾年里,由于好萊塢IP老化、疫情沖擊、國產片崛起等因素,進口片票房占比低至15%-20%左右,對國內票房影響相對有限,國內票房于這些影片的全球總票房占比也在降低。據拓普數據,2024年美國電影在國內電影市場總票房為61.3億,占進口片總票房的61.7%,占全年總票房的14.4%。
今年《白雪公主》等美國進口片票房不足千萬,從《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到《芭比》等10億美元+全球爆款,到近期游改爆款《我的世界大電影》,國內票房均在1億-2億+,隨著中美加速脫鉤,中國正在成為一個以國產片為主要驅動力的電影市場。
自《哪吒2》之后再無大片撐起大盤,有十多天單日票房跌至2000萬以下,雖然減少進口片對市場熱度的影響有限——反正已經冷到不行了,其受眾群體也大多集中在一線城市,但進口片在豐富內容供給多樣性,填補冷門檔期,提振觀眾觀影頻次等方面,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據燈塔報告,2023年非檔期時間的33個周末里,有12周的票房冠軍是進口片,其中9周都是美國電影。去年,躋身季軍的《異形:奪命艦》便曾為“最冷暑期檔”帶來驚喜,《哥斯拉大戰金剛2》《毒液:最后一舞》,也共同填補了5-10億區間小爆款缺失的空白。
在減少進口美國片后,國內影院營業壓力增大,將率先受到沖擊。需要思考的是,在此之后,哪些進口片能夠補上缺口?
連續兩年在內地市場拿到23億以上票房,“第二大主力”日本進口片是可能的答案。近幾年來,從《鈴芽之旅》《灌籃高手》到《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隨著泛二次元圈層壯大,日本進口動畫電影在國內屢創新高,與國內谷子經濟熱度聯動,但過往案例已經證明,只有宮崎駿新海誠等名導、漫改大IP有票房號召力,真人電影和非知名IP相對落寞。
本周有《孤獨的美食家 劇場版》《火之鳥 伊甸之花》《黎明的一切》《觸碰你》四部日本電影上映,兩部動畫電影,兩部真人電影,但熱度不算樂觀。
東南亞、印度、歐洲等小國別進口片,時有小黑馬出現,過往“爆”的以懸疑片等類型片為主,主要依靠口碑出圈吸引一二線影迷群體達到1億+體量,大部分文藝片仍只有百萬到千萬級體量,對市場帶動作用有限。
合則兩利,斗則俱傷。美國進口片的困境,是中美關系的一個縮影。
中國公司出海業務怎么辦?
一批積極布局出海的中國公司也在感受著貿易戰的巨浪,其中有新消費品牌代表,跨境電商平臺,也有文化娛樂公司。
泡泡瑪特股價一飛沖天,重要動力之一便是出海。此前公司高層表示應對關稅問題的措施,包括將供應鏈向東南亞轉移、可能部分漲價,4月14日,泡泡瑪特創始人、CEO王寧發布了全員信,宣布啟動公司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全球組織架構調整。此舉同樣被解讀為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降低關稅政策的影響。
名創優品此前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其美國本土直采的比例已接近40%,從東南亞日韓等采購的比例迅速提升,以確保商品的供應穩定性和成本可控性。另一措施是產品價格可能進行相應調整。
TEMU、SHEIN等跨境電商平臺及其商家,已經提前加快布局美國以外的其他市場,號召商家由全托管轉向半托管。
一片混亂中,仍然潛藏著機遇。名創優品CFO表示,在整個行業都受到關稅的沖擊而普遍成本上漲的時候,名創優品的產品仍能保持性價比,這能幫助公司在挑戰中不斷提升市場份額。
同“TikTok難民涌入小紅書”事件類似,今天下午,“淘寶在美國爆火”話題沖上微博熱搜。公開數據顯示,截至4月16日,淘寶已經沖上了美國App下載榜第二,在加拿大、英國等國家上升至第二,法國市場排名第一,下載量較關稅風波前大幅上升。據淘寶數據,大服飾行業、3C數碼行業部分店鋪訪問量暴漲1000%,涌入大量英語問詢。
而將目光投向文娛行業,短劇和游戲是近兩年來出海最熱的一塊。點點數據顯示,中國短劇出海在北美和東南亞等地快速拓展,年收入預計達到40億美元,主要平臺DramaBox、ReelShort和ShortMax貢獻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美國為中國出海短劇海外收入的主要貢獻國,2023年7月~2024年7月,其月度平均收入貢獻占比超54.4%。
中國游戲是最早出海的泛文娛賽道之一,據游工委的《2024游戲產業報告》,2024年國產游戲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為185.5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55.5億元),同比增長13.39%,其中美國市場占比高達31.06%。
特朗普本輪關稅戰主要集中在貨物貿易領域,暫未涉及文化產業、數字內容等領域,因此其受到的影響更多是間接的。
參考上個世紀的大蕭條時期,全球貿易戰可能引發經濟衰退,進而影響居民消費欲望和購買力,進而波及短劇、游戲產品的ARPU值、付費率,且投資信心受影響將會使得融資更難。國內海外收入比例持平的米哈游,可能受到較大影響。另外互聯網平臺可能轉嫁成本降低風險,從而導致短劇、游戲買量成本上升。
由于中國是主機硬件制造大國,相關行業和廠商將會受到沖擊,其銷量受影響也會波及到主機游戲。此前剛剛舉辦發布會的任天堂,因為美國關稅政策的影響,已經于近日宣布推遲Switch 2在美國市場的預購計劃。
同制造行業一樣,本土化、轉移產能和溢價將會是文娛行業抵御出海風險的主要選項。
黑天鵝事件頻發,大洋彼岸的關稅鬧劇最終化為每個人頭上的颶風,如何穿越周期,熬過寒冬?或許唯有“廣積糧,高筑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