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全面邁向高質量,協同共促幼小科學銜接”為主題的經驗交流會在上海市大寧國際小學召開。此次會議聚焦幼小銜接成果展示與經驗分享,吸引了眾多教育領域的專家參與,共同探索幼小銜接的創新路徑。
靜安區教育局在“高質量幼小銜接機制創新的靜安行動”主題報告中介紹,靜安區作為實驗區,在開展深度調研、持續實踐探索與創新的過程,凝練出“建立以兒童為中心、為兒童準備的雙向銜接”的理念共識,實現“從實用主義邁向系統思維、從以點破面升級為多模態結對、從零散支持過渡到合作共贏”三個轉向,構建出“多主體協同”的區域支持體系,并形成主題式聯合教研、深度跟崗觀察、課程一體化銜接、研發微課資源等創新機制,促進學段間深度對話,不斷提升教師的幼小銜接能力。
活動中,“邁向高質量的幼小銜接”叢書發布,《區域推進幼小科學銜接的機制創新》聚焦靜安經驗,介紹了靜安科學幼小銜接的實踐成果。
在“靜安專場”中,靜安教育人分享了開展高質量科學幼小銜接的特色做法與亮點。靜安區教育學院副院長堵琳琳以“區域幼小科學銜接的制度建設、課程開發與教研創新”為題,介紹了靜安區以兒童發展教育理論和指向教師環境創設、傾聽理解等六種能力為內容開展專業培訓,采用集中學習、自主研修、聯盟共研等多種形式,實現問題導向、經驗共享、能力提升和資源共建,規范幼小銜接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上海市大寧國際小學教育集團執行校長朱建飛作了題為“指向兒童連續性發展的主題式聯合教研活動展示——主題式聯合教研:為何&如何”的微報告。
報告分享了大寧國際幼小銜接聯盟體開展幼小聯合教研,將幼兒園一日生活和小學學科教育有機融合,設計實施“小寧—大寧”主題綜合實踐課程的經驗和做法。
現場,大寧國際幼小銜接聯盟體開展了以“指向兒童自主規劃力連續性發展”為主題的聯合教研活動,為參會者展示了幼小深度融合的教研實踐。
此次教研活動聚焦兒童關鍵能力的連續性發展,針對兒童在不同學段、不同學習場景中的行為表現所引發的不同評價這一沖突點,基于問題共研策略,提煉出幼小科學銜接的有效支持策略。
活動最后
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系教授李召存和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室原黨總支書記紀明澤對靜安區幼小銜接工作給予高度評價。李召存指出,靜安區從區域整體架構出發,成果突出;紀明澤肯定了靜安“雙主體主題式聯合教研”做法,認為其形成了幼小銜接的“靜安范式”。
記者:彭旭卉
編輯:葉蘋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