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煤礦子弟到大學生,到中醫藥企業家,再到中醫藥產業發展推動者,博愛堂名醫館館長李俊峰完成了他人生的“三級跳”。然而,回想起最初創業的經歷,李俊峰感慨萬千:“非典之前,中醫醫生的收入和社會地位普遍都不高。他們的孩子很多都不選擇中醫職業……中醫在非典期間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之后中國中醫藥產業也有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機遇期……”。那么,是什么原因讓李俊峰選擇從事中醫事業,多次主辦“中醫影響世界論壇”,決心發起“中國中醫藥發展史代表人物標準肖像繪制工程”,并為推動中醫藥產業的發展貢獻畢生力量的呢?
“北京博愛堂名醫館館長,我最看重的頭銜”
李俊峰有很多社會職務與頭銜,如“北京市中醫藥文史研究會會長”、“ 北京市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北京中醫藥學會中醫藥綜合改革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北京河南企業商會常務副會長”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常務理事”等等。但李俊峰說,他最看重的還是北京博愛堂名醫館館長。
李俊峰,上世紀60年代末出生于河南省平頂山市,父母都是平頂山煤礦的工人。青少年時期的李俊峰,是在煤礦家屬院和礦區成長起來的。之后,他也順理成章成為了煤礦子弟。當了幾年煤礦工人,李俊峰便有了更高的夢想:讀書,考大學。1990年,靠著自己的努力,22歲的李俊峰考上了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習文秘專業。畢業后,趕上平頂山煤礦機關精簡,李俊峰決定下海經商。從平頂山,到海口,再到北京,李俊峰奮斗的汗水灑遍了祖國的天南海北。
1999年,李俊峰做某藥品北京區域的總代理,正式接觸到了醫藥產業。2003年,經歷過非典的李俊峰,見證了中醫藥在非典期間做出的巨大貢獻,開始學習、了解中醫藥,以及中醫藥產業。依靠著自己的努力,李俊峰的事業做得風生水起:2006年12月成立北京博愛堂中醫門診部,2009年2月成立北京博愛堂醫院管理公司,2010年4月成立北京博愛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1年05月成立北京博愛堂中醫醫院,2012年6月成立北京博愛堂中醫藥研究所,2022年4月成立北京博愛堂峻鋒中醫醫院。
李俊峰介紹,北京博愛堂是一家為患者提供高質量中醫藥診療服務的中醫醫療機構,主要開展中醫腫瘤、中醫皮膚、中醫風濕、中醫腎病、中醫肝病、乳腺病、脫發白發、中醫內科、中醫婦科、不孕不育、中醫小兒等疑難疾病的中醫臨床治療方案的探索、研究與實踐。博愛堂匯集了享譽京城及國內外的近200位名老中醫專家和中青年中醫專家。醫館遵循“上醫治未病”的理念,致力于中醫藥產業的發展與振興。在中醫界以及傳統文化各界專家的支持幫助下,北京博愛堂健康穩健發展,在“既病防變”、“已病早治”的基礎上,為患者提供優質的純中醫診療服務。
中華慈善總會大健康工作委員會總干事趙文華先生評價李俊峰先生及博愛堂,故宮書法家董正賀、中國美術家協會李翔副主席題寫:“看好中醫,找李峻鋒;吃放心藥,來博愛堂。”
“公益事業,回饋家鄉,反哺中國中醫藥產業”
李俊峰出生在河南省平頂山市,創業從事中醫藥產業。他受益于家鄉,也受益于中國中醫藥的發展。同時,他也為河南家鄉人看病、上學做出了很多優惠與捐贈。老鄉生病又沒有錢,他免費幫忙;家鄉特困學子大學交不起學費,他每年每人捐贈1萬,至今幫扶了29位大學生,有的已經是在讀博士;自費發起并計劃刊印《中國中醫藥發展史代表人物標準肖像繪制工程》,弘揚優秀的中華中醫藥文化,為中醫藥在世界的傳播貢獻自己的力量。
1996年出生的張風君,是李俊峰資助過的大學生之一。如今,張風君已經是上海中醫藥大學在讀博士。他說:“我個人和家庭對李老師是非常感恩的。我母親時常對我說要記住李老師的恩情,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回報李老師的恩情,也像李老師一樣,將這份善舉傳遞給其他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我去北京博愛堂學習的時候,親身接觸李老師,感覺李老師非常平易近人,對我非常關心和照顧。我從李老師的言語和行為上,體會出一位中醫企業家的使命、愿景和價值觀。特別是中醫名人畫像工程,真的是實打實的做事,為中醫的傳承貢獻力量。包括定期舉辦的中醫影響世界論壇,對中醫人才的培養和理論的發展,影響力的擴大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從李老師的身上,我學習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是不斷地“利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醫的發展也必將由像李老師這樣的企業家去推動。”
2025年春節,張風君給李俊峰發了拜年微信:“李老師,過年好哇!謝謝老師對我一直以來的幫助和鼓勵,讓我能夠有繼續學業,不斷向上攀登的勇氣和動力。通過跟診耿建國老師以及其他的中醫老師,使我有能力使用中醫的方法為父母和周圍的人治療疾病;碩士期間用獎學金給父母收拾了房子,讓他們能夠有一個好一點的生活環境;經歷波折卻也順利入學上海中醫藥大學,成為村里第一個中醫博士生。我認識到中醫生的成才成長離不開家庭、社會、國家的支持。我也立志成為洪戰輝、劉秀祥老師那樣的人,通過學業成長來成為對社會有幫助的人,渡人渡己,將老師的機緣傳播出去。感恩感謝感激!祝老師和家人在新的一年身體健康,萬事勝意,心想事成,一切都好!”
“中國中醫藥發展史代表人物標準肖像繪制工程”,共計 70 幅畫像,每幅畫像高2米、寬1米。成品已于2021年1月25日起在中國中醫藥報第 8 版以《中華民族名醫像》專欄進行刊登,每周刊登 1-2 位人物, 持續刊登一年之久。據《中國中醫藥報》介紹,如此大的篇幅和宣傳規模是報社歷史上 第一次。弘揚中醫藥文化巨著——《中華民族名醫像》,計劃于 2025 年出版發行。對此,中醫史學泰斗、中國中醫科學院榮譽首席研究員、資深研究員李經緯評價:“這是中醫藥 學頂天立地的工程,意義非常深遠!”
“中醫影響世界論壇,推動世界中醫藥產業發展”
關于中國中醫藥產業的發展,李俊峰表示擔憂:“中國制定政策,要反復論證,尤其是人命關天的中醫藥產業。而日本與歐美國家制定政策比較快,這也是張仲景《傷寒雜病論》里很多漢方在日本藥店隨處可見的原因。”為了推動中國乃至世界中醫藥產業的發展,2008年6月發起李俊峰發起并主辦了公益性學術論壇“中醫影響世界論壇”。
“中醫影響世界論壇”自發起以來,本著“傳承、弘揚、發展中醫藥,為全人類健康服務”的宗旨,堅持“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和“貢獻思想、分享智慧;貢獻力量、發展中醫”的原則,不斷的邀請政府領導,中醫藥、西醫藥、哲學、藝術、國學、教育、文學、體育、戲劇、經濟學、統計學、心理學、法律、環保等各界專家,華人代表,外國友人及各方媒體通過不定期的論壇形式,討論中醫藥的發展,為中醫藥的發展出謀劃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北京市中醫管理局、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國中藥協會、北京市中醫藥文史研究會、北京大學等多個單位的領導和學者對本論壇高度重視并多次親自參加論壇。目前論壇已經舉辦了30次會議,均取得圓滿成功,會議文獻成果達400萬余字。隨著論壇影響力的不斷提升,“中醫影響世界論壇”已經逐步發展成為研討醫學、文化、健康領域的一塊陣地。
2014年,博愛堂聯合北京大學合作舉辦北京大學國學國醫班。國醫班以“國醫十三經”為主導,旁通儒釋道傳統文化,以國醫藥防病、治病、健康長壽為主線,嘗試體驗傳統文化精髓,系統學習中國傳統的醫學理論與哲學思想。該班邀請我國著名的國醫藥及儒學、佛學、道學與傳統藝術等領域的專家學者親自授課,講授中華文明的核心理念,傳授國醫藥及健康的國醫知識。該班由北京大學組織教學,學員完成學習并考核合格后,由北京大學統一頒發結業證書,證書統一編號。
由北京博愛堂、北京市中醫藥文史研究會發起的中醫人講述中醫故事的活動2018年命名為《中醫小事》,中醫泰斗路志正擔任名譽總顧問并為《中醫小事》題字,中醫史學泰斗李經緯、“人民英雄”張伯禮院士擔任總顧問。《中醫小事》以視頻訪談、個人講述的方式,從多方面挖掘中醫藥學和中醫藥文化的豐富內涵,從多角度充分展現傳統醫學與當下每個普通人的密切關系。并與愛奇藝平臺合作,創辦《中醫小事》專題欄目,所有影像作品通過愛奇藝平臺與廣大觀眾見面。
博愛堂還發起舉辦北京中醫協會中醫跨學科傳承工作委員會中醫跨學科傳承班(公益班),計劃于2025年4月開班,旨在培養具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底蘊的,擁有多學科知識且掌握中醫藥技能技藝的真正熱愛中醫的新時代的中醫藥人才。三年制學習結束后,經主辦單位考核合格的學員,可獲得主辦單位頒發的結業證書。
2025年,經中華慈善總會批準,博愛堂發起了“中華慈善總會名醫走基層工程”項目,并設立項目辦公室,組織開展系列健康醫療幫扶慈善活動。本項目將在中華慈善總會領導管理下,充分調動優質醫療資源,引導名醫名院等優質資源下沉、上下聯動,搭建名醫下鄉、村醫進城、聯合會診等醫療服務體系。廣泛發掘、凝聚、團結蒼生大醫和年輕醫師,開展鄉村醫生醫藥知識培訓,為基層建立實用人才培養體系,培養高水平的醫療衛生人才。為基層群眾提供基本、安全、便捷、經濟的醫療衛生服務,為實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做貢獻,助力健康中國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健康根基。
博愛堂還計劃組織舉辦“中華民族名醫故里尋根暨道地藥材考察暨傳播中醫藥學、中醫藥文化30年工程”,將花費20年以上時間對“中國中醫藥發展史代表人物標準肖像繪制工程”中的70位名醫故里(出生地、成名地、去世地等)進行深入地實地考察和探尋。
不管是“中醫影響世界論壇”,還是“中國中醫藥發展史代表人物標準肖像繪制工程”, 還是“中華慈善總會名醫走基層工程”,或是“中華民族名醫故里尋根暨道地藥材考察暨傳播中醫藥學、中醫藥文化30年工程”,對普通人看來,都是很難實現的巨大工程。而對于李俊峰來說,他已經堅守了很很多年,有些事業早已踐行,有些也即將踐行。所有的這些,也都是為了推動中國乃至世界中醫藥產業的發展。
李俊峰潛心研究中醫藥產業的發展,通讀了歷代有關中醫藥書籍,并撰寫了大量有關中醫藥產業發展的理論文章:《關于中醫藥如何才能健康發展的思考》、《關于推進中醫門診按病種收費的思考》、《關于大力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的思考》、《中醫藥管理需要符合自身發展規律》、《振興中醫藥應從建設中醫藥重大項目開始》、《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中西醫并重》等20余篇。其中,《推動中醫藥健康發展的思考與對策》、《中醫藥的改革、創新與突破》、《中醫藥產業(鏈)集團項目規劃》、《振興中醫藥產業應從獨立自主開始》、《振興中醫藥產業應從建設中醫藥重大項目開始》等論文5篇,自2011年起連續五年選入《中國改革報告》。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關于未來,李俊峰信心滿滿:“當前,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和要求下,各級政府都很重視中國中醫藥產業的扶持與發展。在我前行的道路上,也得到了張伯禮等中醫大家的指導,還有很多醫療、醫藥行業有關企業家的支持。中國中醫藥產業的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好,中醫影響世界不是空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