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墅,之所以成為改善住宅的終極選擇,最主要并不是別墅這種房產形態、戶型,而在于其小區整體的存在形式:
以較低的容積率,占據了城市寸土寸金的地塊。
尤其是主城區的別墅,幾乎就是城市里面最保值的硬通貨資產。
另一方面,在經歷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別墅和大平層的維護和重建成本也是不一樣的。
一套房產,在經歷過若干年的風吹日曬雨淋、人群居住之后,是否仍有出售和居住的價值,這和房產的形態、居住的人數密切相關。
換句話說,別墅可以作為祖屋傳給后代,高層或者大平層,你得考慮最長30年就要置換,而置換是很考驗你余生和你后代的賺錢能力的。
包括大平層在內的大多數高層住宅,30年后,外墻脫落、管廊堵塞漏水、電線老化、電梯設施設備使用壽命到期等硬件設施問題,就會層出不窮。
高層住宅的設施維護和更新,就算業委會成員,挨家挨戶跑斷腿征求各家業主同意,也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因為這幾十年里,不同的業主對于這套房產是否愿意投入的心態是不一樣的,有的人甚至都不再住在這個小區里了。
而且,由于老舊小區的問題越來越多,物業迫于成本考慮,也會越來越成為擺設。
通過生活經驗判斷,大多數高層住宅的置換周期一般就是30年左右。
而別墅的折舊期限,則相對更持久一些,而且別墅的硬件維護和更新起來,自己就能決定,無論是排水管道的改造,還是電網線路的更換,畢竟有天有地,從上到下樓層都是自己家的,不需要他人同意和出資。
除了上述提到的原因,別墅的不可替代性,也要比高層強得多。
畢竟,由于對城市建設用地利用效率的限制,低容積率的項目,并不容易得到批復。
高層住宅、大平層則不一樣,當你入住幾年后,可能會發現周邊不經意間崛地而起更多的高層住宅,你的房產就會從新房變成次新房,再從次新房變成老舊房源,最后在競爭壓力下,要變現就只能降價出售,畢竟,同類型的住宅產品競爭太大,可替代性太高了。
而別墅小區,就沒那么容易被取代,先來后到,先占據的地塊,未來想要在附近地塊,建造同類型的低容積率低矮建筑,可能需要花費的資金成本和代價就更高,很難有同類型的競爭品。
再加上別墅小區里面的戶數本來就少,也不是每家都考慮拿出來出售變現,因此,當房產要變現出售的時候,別墅的房東,是掌握更多定價主動權的。
因此,綜合各方面的因素來看,別墅的保值屬性,事實上是要遠遠大于高層住宅的。
無論這個高層住宅是大平層,還是普通的剛需戶型,只要是高層住宅,都避開不了大量的鄰居居住密度、過高的公共設施使用頻次,以及陷入“公地悲劇”的維護和重建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