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招商基金這個昔日巨頭深陷發展泥潭,這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故事?
曾經在行業中熠熠生輝的招商基金,卻意外陷入了業績下滑的泥沼。2024年,招商基金實現凈利潤16.5億元,相較于2023年的17.53億元,直接下降了5.87%。要知道,前幾年招商基金的凈利潤一直保持著穩健的增長態勢,2022年凈利潤更是高達18.13億元。如今這連續兩年的下滑,無疑給公司的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
營收方面同樣不容樂觀。2024年,招商基金營收為53.08億元,相較于2023年的52.94億元,僅僅微漲了0.26%,這點漲幅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截至2024年末,招商基金整體規模為8722.42億元,而在2023年,它還能穩居行業第八的寶座。然而,到了2024年底,排名卻滑落至第十三名,徹底掉出了行業前十。這一變化,無疑顯示出招商基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優勢正逐漸被削弱。
報告期內,集團資產管理業務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總額為107.5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30%。這一變動主要歸因于子公司招銀理財和招商基金管理費收入的縮減。同時,托管業務傭金收入也降至48.91億元,同比下降8.20%,這主要是由于公募基金托管費率普遍下調所致。
這些數據的變化,警示著招商基金正陷入前所未有的發展困局,這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故事?是市場環境的無情沖擊,還是自身投資策略的嚴重失誤?
從非貨幣公募基金規模來看,截至2024年末,招商基金非貨幣公募基金規模為5574.25億元,較2023年末下降了3.15%。要知道,公募基金市場整體管理規模在2024年可是突破了32.83萬億,創下歷史新高,非貨基金規模也在穩步增長。
然而,在這樣的市場大環境下,招商基金非貨幣公募基金規模卻逆勢縮水,甚至連整體規模都跌出了行業前十。2023年末其整體規模排名行業第八,到2024年底就滑落至第十三名。這一降再降的數據,無疑是對招商基金的一次沉重打擊,也敲打著每一位關注它的投資者的心。
在主動權益投資領域,招商基金可謂是“跌跌不休”。以招商體育文化休閑股票A為例,這只基金近三年來虧損幅度驚人,達到了40%以上,而其業績比較基準同期跌幅僅在25%左右,跑輸幅度超過15個百分點。還有招商國企改革主題混合,同樣表現糟糕,近三年虧損約38%,業績比較基準下跌22%左右,跑輸幅度高達16%。
據統計,招商基金旗下主動權益基金中,近三年虧損幅度超過30%的不在少數,占比達到了35%,并且超半數基金跑輸業績比較基準。這一連串的數據,無疑表明招商基金在主動權益投資上,已經陷入了泥沼,難以自拔。不僅如此,從近一年的表現來看,招商基金旗下主動權益基金也大多表現不佳。
被動指數投資方面,招商基金同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旗下指數基金規模不增反減,2024年整體規??s水超過10%。以招商中證白酒指數基金為例,這只曾經的“明星產品”,如今也風光不再。2024年末,其規模降至354.17億元,相較于2023年末的418.68億元,減少了64.51億元,縮水幅度達15.38%,還被大量贖回,份額減少近100億份。這主要是因為白酒行業近年來發展不佳,市場競爭激烈,業績下滑,再加上市場風格轉變,投資者對白酒板塊的熱情下降,紛紛贖回基金,導致該基金規模不斷縮水。
招商基金新發行的ETF情況也不容樂觀。多只新ETF在上市后迅速淪為迷你基金。比如2024年成立的招商中證疫苗與生物技術ETF,截至年末規模已不足5000萬元,面臨清盤風險。招商中證有色金屬礦業主題ETF、招商中證半導體產業ETF等新ETF,規模也都出現大幅縮水,最新規模均低于5000萬元。
近年來,基金行業降費潮來襲,這一政策調整對基金公司的收入產生了直接沖擊。招商基金作為行業一員,自然也難以幸免?;鸸芾碣M是基金公司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降費意味著在相同管理規模下,公司能夠獲取的管理費收入減少。這使得招商基金在收入端面臨較大壓力,進而影響凈利潤水平。
招商基金內部管理問題也不少。從人員配置來看,基金經理“超負荷”運作情況突出。目前招商基金旗下基金數量多達584只,但基金經理團隊僅91人,平均每位基金經理要管理超6只基金,這還只是平均數,實際中有些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數量更多。像許榮漫、劉重杰、蘇燕青三位基金經理分別管理31只、26只、24只基金。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同時關注這么多基金,從研究市場、分析行業到挑選個股,很難做到面面俱到。這種不合理的團隊配置,不僅讓基金經理壓力山大,也使得投研質量難以保證,最終反映在基金業績上,就是表現不佳。
招商基金旗下部分產品業績波動較大,這也拖累了公司的規模增長。例如,招商基金曾經的“股債全能”頂流王景管理規模較巔峰期縮水89%,多只基金業績墊底。王景管理的招商瑞澤(010018)、招商瑞德(010688)募資時分別超過70億元、30億元,卻在成立后1—3年內頻繁更換基金經理,最終王景離任時,產品年化收益率分別為1.77%與0.91%,跑輸貨幣基金。
這種業績表現不僅影響了投資者的投資體驗,也降低了投資者對招商基金的信任度,導致資金外流,規模縮水。對于銀行系公募基金而言,招商基金的困境無疑敲響了警鐘,促使它們對自身發展模式進行深刻反思。
值得一提的是,3月22日,招商基金正式對外發布了一則《關于招商產業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變更的重要公告》。公告明確指出,資深基金經理馬龍已卸任招商產業債券基金的管理職責,其離任緣由為“另有新的工作安排”。盡管招商基金官方宣布馬龍將“另有任用”,但市場對此仍持觀望態度,猜測這位曾執掌29只基金、榮獲中國基金業至高榮譽——金牛獎大滿貫的頂尖基金經理是否即將離任,懸念依舊未解。
據媒體報道,自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3月25日這一時間段內,公募基金行業經歷了顯著的人事變動,累計有超過441位基金經理選擇離任。在這一背景下,招商基金以“離職率位居行業第十一、新聘基金經理人數居首”的突出表現,在業界榜單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招商基金的困境,無疑給整個基金行業敲響了警鐘。在未來的發展中,如何調整投資策略、優化內部管理、應對市場變化,將是招商基金乃至整個行業需要共同面對的課題。
郵儲銀行多重困局,新帥鄭國雨承壓
中國人壽,“紙面富貴”?
凈利潤“坐過山車”,工銀安盛人壽的虛實迷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