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直播掉進電視購物的老坑。
文/每日資本論
直播帶貨會掉進電視購物的老坑嗎?或是遲早的事。
近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發布了關于規范網絡銷售、直播帶貨領域不合理經營行為的若干措施(下稱,《若干措施》)。在網絡銷售、直播帶貨方面,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將嚴查虛假宣傳、價格違法、大數據殺熟和強制搭售、售賣假冒偽劣產品以及食品安全違法等五種違法行為。
無獨有偶。幾乎同一時期,部分國家權威媒體也對直播帶貨亂象報道稱,不少消費者反映,一些直播間售賣的產品以次充好,給消費者健康安全帶來隱患;有的直播間夸大其詞誤導消費者做出購買決策;還有直播間售后服務不到位,消費者維權遭遇“踢皮球”等。
顯然,直播帶貨已成重災區。不久前,讓全國人民記憶猶新的是知名網紅小楊哥所在的“三只羊”因直播帶貨被罰了近7千萬元。去年,辛選直播虛假宣傳食品功效 被罰175萬元、創梵速品直播帶貨夸大商品功能 被罰51萬元等等。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統計,2024年,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共接收直播帶貨投訴舉報40.2萬件,同比增長19.3%,產品質量“翻車”、虛假宣傳、退換貨困難等成為訴求熱點。抖音方面表示,2024年11月至今,已累計處置盜播直播間10萬余個,涉及違規作者賬號5.7萬余個。
簡單對比,直播帶貨似乎已經走進了電視購物曾經的老路。
2020年,受當時的疫情影響,直播帶貨作為新潮的購物方式反而行情火爆。商務部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電商直播數量超過1000萬場,參與人次超過500億人次。彼時,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格力的董明珠、紅蜻蜓的錢金波等眾多大佬紛紛放下身段擠進直播間。一度,大佬帶貨也是各大媒體追逐的焦點。
逐漸,直播帶貨成了全行業的標配。一度,沒有直播帶貨都會被批評線上發展不力的主要原因。再加上,微信視頻號、小紅書等平臺踴躍加入直播電商,與淘寶、抖音、快手等多元化的直播電商生態,使得直播電商風起云涌,數量激增。
《2024年直播電商行業發展趨勢觀察》報告顯示,2024年1—11月,全國直播電商零售額達4.3萬億元,其強勁的增長勢頭為電商行業貢獻了80%的增量。
但成也蕭何敗蕭何。隨著直播電商的發展,逐漸各種投訴,各種“翻車”的事件也開始迅速增加。當擁有千萬級粉絲的知名網紅因帶貨“倒下”時,越來越多的人不禁會問,直播電商到底要怎么走?
拋開技術層面,直播電商與電視購物幾乎如出一轍。而當年電視購物由盛到衰核心原因就一個:誠信出了問題。毫無疑問,電視購物的基礎是廣大消費者對電視臺的認可,電視購物通過電視臺的背書,讓電視購物迅速走進千家萬戶。
但電視購物只是一個電視臺中的一檔節目或者說一個部門,其所承擔主要職能是宣傳。雖然說,電視購物的節目組按照正常的播放廣告要求,廣告方需提供相關質檢部門的合格證、檢驗證等手續。而節目組無法對商品,通過非肉眼觀察能夠判斷是否存在質量問題。
問題恰恰就出在這個地方。由于無法深度判斷商品是否存在質量問題,尤其是涉及食品、衛生、兒童服裝等重點領域,這就造成部分產品即便有相關部門的質檢報告等正規手續,也無法杜絕魚目混珠的情況。
更何況,部分產品本身就存在問題。再加上,部分欄目組把關不嚴,讓假冒偽劣產品充實在購物節目里。如此種種疊加導致電視購物的品牌信任度直線下降,最終被消費者拋棄。
淺顯的道理是,如今的直播電商實際與當年的電視購物遇到的問題如出一轍。而且直播電商絕大多數是個人品牌和團隊。這些團隊與電視購物節目組一樣并不具備深度檢驗的能力,而且在利益驅使下,做出一些打擦邊球或者出格的營銷行為都不足為奇。
可以這么說,未來若無重大改變,直播電商走小破路幾乎沒有懸念。需要提醒的是,這種產品質量的坑幾乎無法避免。有句話說得好,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即便對產品質量要求很嚴謹的團隊,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但把板子打在這些團隊身上也不可取。畢竟,讓非專業人士干專業的事本身就很奇怪。
改變勢在必行。“每日資本論”認為,第一個要改變的是,提高主播法律意識。著重針對帶貨所可能涉及法律責任,讓全社會都知道直播帶貨所要承擔的法律和經濟責任,加強自我約束,從主播層面來減少問題的產生。
電商平臺的規范、監督也是重中之重。無論什么平臺只要涉及到的直播帶貨,平臺方必須要求相關主播提供對應帶貨的各種資質。甚至打通與相關質檢部門的信息通道,做到準確、及時、有效查驗直播帶貨的商品資質,持續、高標準保持電商平臺的直播帶貨的可信度。
最最最重要的是,相關部門不僅要在現有監管機制上再進行細化,提高商品的標準。不要出現“中國市場銷售”,建議參考國外的相關標準,將對應的且時間較長的國標迅速與國際接軌。并從立法、立規、立標的高度,建立一整套電商商品管理辦法和相關法律法規。對違規產品要采取零容忍的態度,借鑒國外對于違規產品和商家的處罰力度,讓不良廠商再無違法成本。
更進一步,根據新時代電商蓬勃發展的需要,以及擴大內需的大背景需求,積極、主動地探索,建立一支專門針對電商的部門和團隊?并且,提高級別,增加話語權,以及相關執法聯動的話語權,讓這個部門真正具有戰斗力,從執法層面來幫扶中國直播電商的發展。
歷史不會簡單重復,但總押著相似的韻腳。直播帶貨若沉迷于流量游戲,或將不可避免地步電視購物后塵。若能以技術為矛、信任為盾、生態為基,則有望開啟零售業的新紀元。直播電商的終局,應是一個更高效、更透明、更可持續的消費生態系統。希望,那句“家人們”不只是直播間的口頭禪。
【文章只供交流,并非投資建議,請注意投資風險。若您覺得有價值,麻煩您點贊、轉發。祝身體健康,掘金202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