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聽過一句讓人意興闌珊的物理科普:“我們這個世界,大多數是空的。”物質由原子構成,原子內部除了一個小得可憐的原子核外,剩下幾乎都是空蕩蕩的電子云。
照這個邏輯,眼前這把椅子,你摸起來結實無比,可在微觀視角,它卻幾乎什么都沒有。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一個幾乎全是“空”的世界,摸上去卻如此實在?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從頭講起。從細胞到分子,從原子到夸克,每一層的結構,都在幫我們構筑出這個看似堅固、實則懸浮在量子泡影中的現實。
比如我們自身,表面上是一個“人”,實際上是80到100萬億個細胞拼湊而成的復合體。其中只有大約4萬億細胞構成了你的骨骼、器官、血液,剩下的,都是住在你體內、特別是腸道中的細菌。從某種角度看,“你”一半都不是你自己。
但細胞也不是終點,它們由分子組成,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曾被認為是“不可再切”的基本單位,但現代物理已經將其拆解得體無完膚。電子繞著原子核旋轉,原子核里又塞滿了質子和中子,而這些質子和中子,進一步由夸克和膠子構成。
電子至今還沒被拆開過,我們把它看作“基本粒子”。夸克和膠子,目前也還沒發現更深的結構,它們是構成現實世界的“磚頭”。可是這些磚頭有多大?
我們到現在為止最先進的粒子加速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LHC告訴我們:如果它們有大小,也小到探測不到,最多不超過10^-19米。這是我們人類目前能“看”到的極限。
有趣的是,電子、夸克、膠子都被認為是“點粒子”,沒有體積,不占空間。可現實世界顯然是有空間的。
那問題來了:沒有體積的粒子,是怎么堆出有體積的你、我和世界的?
這得靠三大法寶。
第一件是量子物理里一個神奇又霸道的規則:泡利不相容原理。它說:所有的“費米子”(比如電子、夸克)不能占據完全相同的量子狀態。哪怕它們都沒有體積,這條規則強迫它們“各自分散開來”,不能擠在一起。這種量子“反感”性,是構成空間的關鍵因素。
第二件法寶,是“力”。這些點狀粒子并非無所不能,它們帶有不同的“電荷”、“色荷”等屬性。這些屬性決定了它們會如何互動。比如兩個電子都帶負電,會相互排斥;夸克之間則被一種奇妙的“強相互作用”綁在一起。奇怪的是,強作用力的距離越短,它越弱,距離越大,它反而越強。這和我們的直覺完全相反,就像一根彈簧越拉越緊,拉到一定程度會“啪”地一下把你拉回來。
于是,質子和中子就是靠強相互作用,把三個夸克牢牢困在一起;它們的體積不是因為里面的粒子有多大,而是因為這些力在拉扯之間形成了一個穩定的空間結構。
第三件法寶,是“質量”。質量不僅決定了東西有多重,還決定了它能不能停下來。如果沒有質量,就像光子一樣,只能永遠以光速穿梭宇宙,永不停歇。我們這個世界之所以能“停頓”,能“堆積”,靠的就是這些有質量的基本粒子。質量賦予了它們慢下來的可能,而這種慢,才讓“凝固”成為可能。
有趣的是,質子和中子的質量,99%都不是來自里面夸克的質量,而是夸克之間相互作用產生的“膠水能量”。換句話說,一個質子的“分量”,大部分不是因為它裝了什么,而是因為它里面的力有多大。這就像一個繃得很緊的皮筋,哪怕你說它“什么都沒有”,它仍然沉甸甸地存在著。
再往上是原子核,再往上是電子。電子圍繞著原子核運轉,看似像行星繞太陽,其實更像是一個漂浮在概率云中的模糊影像。我們無法準確地知道它在哪里,只能知道“它很可能在這里”。這種模糊性正是量子世界的基本法則。
而電子不能隨便擠在一起,泡利原理再次起作用。于是,一個原子不能塞進兩個電子去“共享”最底層的軌道,電子必須排隊,一個接一個地“鋪開”不同的能級。這種排布,決定了不同原子有不同的“大小”。
比如氫原子只有一個電子,體積小;而更重的元素,電子層級復雜得多,體積也隨之增加。而這一個又一個電子的“外殼”,最終撐起了物質的“邊界”。
所以我們摸到的椅子,靠的不是原子彼此“擠滿空間”,而是這些電子層在靠近時,出現了“排斥力”。其實你手碰到桌子時,手里的電子和桌子里的電子,從未真正“接觸”,它們只是因為彼此太近了,量子規則強行拉開它們的距離。
換句話說,我們的現實,不是靠實打實的填充構成,而是靠“不可逾越”的規矩撐起來的。
這聽起來像一場宇宙級的騙局:所有物質都是空的,卻裝出一副“我很堅實”的樣子。而這個騙局的底層邏輯,全靠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本粒子的電荷與質量、以及各種力的互動,縫縫補補撐起了我們以為“真實”的這個世界。
最神奇的是,從夸克到人類,沒有哪個環節是因為粒子“真的大”,而都是因為它們“不愿靠太近”,才形成了“空間”的假象。
我們這個世界,不是一個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張張看不見的“量子網”,撐住了物質的輪廓。我們不是生活在“物質構成”的現實中,而是漂浮在由規則、概率和力場編織出來的幻象中。
原子確實幾乎是空的,但現實卻不是“空”的。因為現實不是由“東西”堆砌而成,而是由“不能靠得太近的東西”撐起來的。這也許不是“最直觀”的答案,卻是最接近本質的解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