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小編將每日為您帶來精彩內容,希望您不要錯過哦~
博主在武漢一生鮮市場買魚,卻遭到了老板的威脅,老板甚至拿秤砣砸博主。
究竟是為什么?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件事。
事情經過
據浪漲新聞4月24日報道,近日一位博主發布的視頻引發網友關注。視頻中,博主講述自己在武漢某生鮮市場買魚的遭遇。
當時,老板稱好魚后,博主提出不殺魚,要整條帶走。老板聽聞十分詫異,反復確認博主的要求,在得到肯定答復后,馬上表示要給博主換一條魚。
這一舉動讓博主心生疑惑,雙方隨即爆發爭執。
老板指責博主不提前告知不殺魚的需求,情緒激動下甚至威脅博主 “活得不耐煩了”。
更過分的是,老板抄起秤砣砸向博主,秤砣先落地,又反彈砸到博主的腳。不僅如此,老板還試圖搶奪博主的手機。
可惜,視頻在沖突高潮處戛然而止,只知道博主報警了,關于事件后續如何處理,視頻中并未提及。
后續:官方回應
對于這件事,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目前正在處理,市監部門已立案,警方也介入調查。
網友們的看法
有不少網友認為,這下生意算是做不下去了。買魚的人自己拿回家殺,可能就圖個干凈新鮮,不一定是懷疑秤有問題。
但賣魚的這么反應,明顯是心里有鬼,肯定平時沒少缺斤少兩。
另一些網友覺得,為啥賣魚的敢這么橫?還不是市場管理部門不管事兒,一直慣著他們!就該狠狠罰,罰到他們再也不敢胡來。
這位網友稱,我琢磨著可能有幾種情況:一是秤不準,怕顧客回家再稱露餡;二是殺魚的時候偷偷藏幾塊肉;三是殺魚前,把魚換成分量輕、質量差的。
另一位網友認為,現在的電子秤能在公斤和磅之間切換,有些不良商家可就鉆空子了。
顧客要殺魚,就調成磅,一斤變成八兩;不殺魚就用公斤。反正市場里有公平秤,這就是他們為啥非要你選殺魚的原因。
近幾年,“打假”博主群體日益壯大,這對廣大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讓大家在消費時心里更踏實;但對于部分心懷不軌的商家而言,這無異于一場“噩夢”,他們的違規經營行為被暴露在聚光燈下。
在“打假”行動的有力推動下,一些城市的營商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無論是本地居民還是外地游客,都能在市場購物時更放心。
不過,盡管相關部門持續加大整治力度,可仍有一些商家利欲熏心,選擇“鋌而走險”,缺斤少兩的現象依舊時有發生。
就拿武漢生鮮市場“買魚拒宰殺”事件來說,涉事老板的行為著實令人發指。
顧客購買商品后,對商品的處理方式本應完全自主。僅僅因為顧客提出買魚不想宰殺的要求,老板就惡語相向,這已然違背了基本的商業服務準則。
而更令人震驚的是,老板竟惱羞成怒,拿起秤砣攻擊顧客,萬幸沒有砸中顧客身體造成損傷,否則后果將不堪設想。
老板如此惡劣的態度,很難不讓人懷疑他在秤上動了“手腳”,誠信經營在他這里早已被拋到九霄云外。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發生在某海鮮市場。這不禁讓人深思,市場里有一家商販如此行事,其他商販是否也存在類似問題?
有知情人爆料,該市場存在缺斤少兩的問題并非空穴來風。由于活魚宰殺后難以復秤還原活魚時的重量,想要追溯原始重量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這就表明,“買魚必須殺”很可能是商家用來掩蓋缺斤少兩、以死換活等消費欺詐行為的幌子。
據了解,當地在今年3月1日修訂了《集貿市場計量監督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對于缺斤少兩的情況最高可處以10萬元的罰款。
然而,即便如此嚴厲的處罰措施,仍有商家敢“頂風作案”,這與當地市場監管存在漏洞有一定關聯。
一個市場乃至一座城市若想實現長久發展,誠信經營是必須堅守的原則。
每一位商家都應把誠信作為立業之本,只有這樣,才能贏得顧客的信任與認可,從而留住顧客。
像宰秤、毆打辱罵顧客這類惡劣行為,更是絕對不能容忍。這種行為不僅會嚴重傷害顧客,還會讓商家自己的招牌毀于一旦,甚至可能使商家陷入刑事案件的漩渦。
作為消費者,當遇到商家的不法行為時,要勇敢地第一時間站出來,通過合法途徑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而監管部門也應切實履行職責,加大監管力度,完善監管機制,對違規商販依法嚴肅處理。
只有各方齊心協力、協同努力,才能讓市場環境變得健康有序,讓消費者能夠放心消費,讓商家能夠在公平競爭的環境中良性發展。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請“”我,感謝您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