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是一種以突發性、短暫性神經功能缺損(如肢體無力、言語障礙或視力喪失)為特征的神經系統急癥,其癥狀通常在24小時內完全緩解,且影像學檢查無急性梗死證據。然而,TIA患者7天內進展為缺血性卒中的風險高達10%~20%,因此早期精準診斷對降低致殘率、致死率至關重要。目前臨床診斷高度依賴病史采集和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MRI-DWI)技術,但因癥狀的短暫性、非特異性以及與偏頭痛、癲癇等功能性疾病的相似性,誤診率與漏診率居高不下。盡管血液生物標志物憑借無創、快速檢測的優勢成為研究熱點,但現有單一標志物(如D-二聚體、NT-proBNP)易受年齡、基礎疾病等因素干擾,特異性不足,限制了其臨床應用。
近期,西班牙Vall d’Hebron研究所Joan Montaner教授團隊在CVIA發表題為《A Panel of Blood Biomarkers for the Diagnosis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多中心數據分析,首次提出“載脂蛋白C-III(Apo-CIII)、白細胞介素-6(IL-6)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聯合臨床參數(年齡、性別、高血壓、血脂異常、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等)”的診斷模型,為TIA的精準鑒別提供了新策略。
圖1 圖形摘要
TIA的流行病學與診斷困境
TIA被定義為由腦、脊髓或視網膜局灶性缺血引發的短暫性神經功能障礙,被視為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前兆。流行病學數據顯示,我國成人TIA年齡標化患病率為2.27%,但知曉率僅為3.08%,接受規范化治療的比例不足5%。約5%的TIA患者在癥狀出現48小時內進展為卒中,7天內風險升至8%~10%。其主要病因包括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心源性栓塞及小血管病變等,早期識別并干預可顯著降低后續卒中風險。然而,現行診斷體系高度依賴MRI-DWI技術,該檢查不僅成本高昂,且在基層醫療機構普及率低,導致大量疑似病例無法及時確診。
研究設計與方法學創新
該研究基于西班牙StrokeChip研究,納入234例疑似TIA患者(103例最終確診TIA,131例為類似癥狀的“ mimics”病例)。研究團隊在患者癥狀出現5小時內采集靜脈血樣本,系統檢測了8種候選生物標志物(包括Apo-CIII、D-二聚體、IL-6等),并整合年齡、NIHSS評分等臨床變量,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及PanelomiX閾值優化算法,構建多維度診斷模型。
核心發現
研究發現,ApoC-III、IL-6和vWF是區分TIAs和“ mimics”有效的生物標志物。似然比檢驗顯示,在臨床模型中添加Apo-CIII (P=0.031)、IL-6 (P=0.030)、vWF(P=0.040)可顯著改善模型擬合度。PanelomiX算法顯示,當NIHSS評分>4.5分、年齡>41.5歲、Apo-CIII>132.29 ng/mL,IL-6>5.45 pg/mL,vWF<280.09%時,模型展現出較高的敏感度(100%),但特異度(28%)較低。
圖2 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臨床參數模型+每種血液生物標志物的OR值、置信區間和P值
*LRT表示似然比檢驗,模型C表示曲線下面積。
研究意義
基層醫療應用:該模型僅需血液檢測與基礎臨床數據,可部分替代成本高昂的MRI檢查,顯著降低資源匱乏地區的診斷門檻,縮短診斷時間窗。
精準醫學推動:標志物組合不僅助力TIA診斷,還為TIA的機制研究提供潛在的研究方向。
研究局限
該研究納入的患者未進行急性期MRI測量,可能存在診斷誤差。
研究人群樣本量較小,且局限于西班牙人群,未來需在更大規模、多族群隊列中驗證模型的普適性。
PanelomiX算法得到的結果應謹慎解釋,因為算法僅用了本研究的小樣本人群。
六、總結與展望
該研究首次探索了Apo-CIII、IL-6和vWF等血液生物標志物聯合臨床參數在TIA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未來通過多中心驗證、技術迭代與跨學科合作,這一策略有望推動TIA診斷領域的進步。
述評者簡介:
常 杰 研究員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博士
宣武醫院-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辦公室-助理研究員
郵箱:
changjie@xwhosp.org; jiechang@mail.ccmu.edu.cn
研究方向主要為認知障礙疾病、心血管病流行病學研究,地理信息系統和數據科學方法在公共衛生領域的應用。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英國惠康基金會項目、國自然等多項課題。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在Lancet Planet Health 等SCI期刊發表論文7篇,5年-IF累積57分;作為第一執筆人撰寫《中國阿爾茨海默病藍皮書(精簡版)》;任《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s and Applications》青年編委,GeroScience、Brain Network Disorders等雜志審稿人。
引用本文:Guamán-Pilco D, Palà E, Lamana-Vallverdú M et al. A Panel of Blood Biomarkers for the Diagnosis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Cardiovasc Innov Appl 2025. Vol. 10(1). DOI: 10.15212/CVIA.2024.0061
https://www.scienceopen.com/hosted-document?doi=10.15212/CVIA.2024.0061
CVIA近期文章推薦:
關于 CVIA
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s and Applications(CVIA)期刊自2015年創刊以來,CVIA已連續出版9卷410余篇高質量論文,每篇論文都凝聚著全球心血管專家的智慧結晶。CVIA期刊由美國佛羅里達大學Jamie B. Conti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董建增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卜軍教授共同擔任主編,由Compuscript公司負責出版工作。
CVIA 可以在期刊官網http://cvia-journal.org/ 和ScienceOpen平臺上免費瀏覽和下載全文。您也可以通過ScholarOne系統進行投稿。期刊免收版面費或文章處理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