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密切關注全球創新動態,但不常更新,請點擊“星標”賽格大道,方便及時收到文章
賽格特約作者 劉遠舉
中美關稅戰之后,中國瞄準美國農業“票倉”實施農產品關稅反制。很多人戲言,美國是一個農業國,中國是一個工業國。戲言歸戲言,美國不僅是一個農業大國,也是一個農業強國。那么,美國農民的日子過得如何呢?
另一樁新聞是,杭州六小龍之后,很多地方都在反思自己出不了“科技六小龍”,形成了一種討論。之后又出來了“杭州模式”,所謂模式,就是形成一種范式,其他地方可以參考、學習,也實現類似的成功。
杭州“六小龍”分布圖
那么,到底有不有“杭州模式”,或者更精準的說,存不存在一種范式,其他地方可以參考,并實現類似的成功呢?
這兩樁新聞放在一起看,可以解答這個問題。
工信部數據顯示,我國人工智能企業目前已超過4400家,從區域分布看,北京、長三角和珠三角的人工智能科研活動和科技企業最為集中,產業集群效應明顯。這種產業集群效益和一地的工業發展水平、城市基礎、經濟稟賦、甚至人文精神都有關,很難在短期內模仿。脫離了城市發展的基礎,根本行不通的。所以,沒必要每個城市都“依葫蘆畫瓢”搞人工智能,或者更延展一些,搞新質生產力。
2024年中國人工智能行業主要企業熱力分布圖
(圖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不妨看看美國是怎么分工的。
美國搞人工智能的州,那當然要數加州了。
加州是名副其實的科技之都。加州的百強企業中,科技業依然占據主導地位,僅有雪弗龍、富國銀行和迪士尼等少數企業不屬于科技領域。硅谷也在加州,這里有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如甲骨文、思科、惠普、Facebook和特斯拉等。四大科技巨頭——蘋果、Alphabeta(谷歌母公司)和Met,都將總部設在了加州。
內布拉斯加州則是一個位于美國中部的農業州,它的科技、金融公司很少,比較有名的是領英,還有“股神”沃倫·巴菲特領導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其他還有提供電信和互聯網服務的Cox Communications;保險和金融服務Mutual of Omaha,做智能電網和可再生能源的Nebraska Public Power District,提供云計算和托管服務的Flywheel。
雖然在科技和金融上沒有存在感,但內布拉斯加州是美國的農業重鎮。該州93%的土地為農牧場,共有47600個農場,主要農牧產品為玉米、小麥、高粱、大豆、牛肉、生豬等。在全國各州中,玉米和小麥產量均占第5位,高粱占第3位,甘蔗占第6位,乳牛及肉牛飼養量僅次于得克薩斯及艾奧瓦兩州,居美國第三位。所以,內布拉斯加州也被稱為“牛肉之州”和“玉米殼之州”。
搞農業的內布拉斯加州生活質量很高。根據WalletHub的最新研究,有30個關鍵指標,包括抑郁率、收入增長率和失業率等因素,2023年,美國50個州,最幸福的州前十位是:猶他州、夏威夷州、馬里蘭州、明尼蘇達州、新澤西州、康涅狄格州、加利福尼亞州、佛羅里達州、愛達荷州、內布拉斯加州。
人均GDP數據也可以支持這一點。美國人均GDP,第一名是華盛頓特區,人均GDP高達259,954美元,第二名是紐約州人均GDP為110,980美元,內布拉斯加州是第十名,人均GDP為93145美元。
2023年美國各州人均GDP
由此可見,撇開首都華盛頓,搞農業的內布拉斯加州和第二的紐約州的人均GDP也差不多。所以,幸福程度這個指標有主觀性,但人均GDP的數據是可以印證這個結論的。
這就是一種均衡發展。
相比之下,中國的農業省份,是進不了前十的。
2024年,人均GDP前十的省份分別是北京、上海、江蘇、福建、浙江、天津、廣東、內蒙古、湖北和重慶。同時,這十個省份的人均GDP均超過了10萬元大關。人均GDP前十的省份,沒有一個農業大省。中國的前五大農業大省,是山東、河南、四川、黑龍江、湖南。
內布拉斯加州農業能這么強,搞農業就可以和紐約州差不多,是一系列原因支撐的。
美國西部農場衛星俯瞰圖(部分)
首先是地理條件,美國耕地面積多達166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首位。其中,中部大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適宜,降水均勻,這些條件為大規模機械化作業提供了理想環境,而內布拉斯加州也在中部。由于土地私有,不斷合并,美國農場規模普遍較大,土地高度集中,這使得農場主能夠進行統一規劃和管理,便于采用先進的農業技術和設備。土地私有還保障了土地的穩定性,這使得農場主敢于對土地進行不斷的投資。大規模農場通過發達的農業基礎設施,高度機械化操作,如聯合收割機的高效作業,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美國農民人均產出是中國40倍。
但這些因素只能得內布拉斯加州農業產出高的原因,人均GDP高還需要一個因素:人口少。內布拉斯加州地廣人稀,人口約為188萬,相當于中國一個大縣的人口。
所以,一個農業州,有這么高的人均GDP,是因為人口分布與生產力是匹配的。經濟發達,人就多;弱一些,人就少一些,再搞大規矩農村,機械化農業,生產率就上去了。
正是因為人口和生產力是適應的,所以美國各州的GDP總量差異很大,但人均GDP差異卻不大。
美國經濟分析局3月27日發布的各州GDP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50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名義GDP合計為29.03萬億美元,同比名義增長5.29%,兩年平均增長5.95%。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加利福尼亞州,名義GDP總量達到了3.8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6.06%,兩年平均增長6.32%,占全美國名義GDP總量的14.12%。在全球可排在日本之后,位居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之列。而名義GDP總量最低的佛蒙特州,僅為457.07億美元。可見美國各州之間GDP總量差異巨大。
再來看人均的情況。
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是美國最富裕的地區,人均GDP高達259,954美元,顯著高于其他州。華盛頓市內沒有工業,但作為聯邦政府所在地,聯邦政府撥款及其機構的開支、房地產交易、旅游、信息服務、教育、金融與保險、酒店、傳媒等高附加值經濟活動密集,支撐起了非常高的人均GDP。
第二富裕的州,是紐約州,人均GDP為110,980美元。這樣不難理解,全球金融中心,科技和高端服務業對經濟貢獻巨大。第三富裕的州是馬薩諸塞州,人均GDP為105,164美元,得益于強大的科技產業、教育資源(如哈佛和MIT)及醫療行業。另一邊,最貧窮的州是密西西比州,人均GDP為51,420美元,主因經濟結構以農業為主。
美國全國人均GDP為81,600美元,最高的紐約州人均11萬美元,和最窮的州5.1萬美元,差距為兩倍。如果把首都算進來,華盛頓特區人均GDP為26萬美元,最窮的州人均GDP為5.1萬美元,差距就擴大到了5倍。
和華盛頓特區能比較的是上海的內環內,北京的東西城。上海內環內的面積大約120平方公里,北京東城區、西城區加起來面積92平方公里,和華盛頓特區在一個數量級。作為核心市區,這兩個地方的人均GDP,肯定比上海北京的人均GDP高很多。
2024年,上海黃浦區的人均GDP約為66.3萬元,長寧區為40.13萬元,靜安區為35.98萬元。簡單的估算,大約在47.5萬元。2023年北京西城區人均GDP為54.62萬元,東城區為50.84萬元,平均下來,差不多在52.5萬這個水平。
2024年,全國人均GDP后三位的是廣西5.6萬元,黑龍江5.3萬元,甘肅5.2萬元。也就是說,中國最富裕的地區的人均GDP,是中國最落后省份的10倍。相比之下,華盛頓特區的人均GDP,才是密西西比州的4倍。
所以,所謂的均衡發展,并不是同等發展,而是各地發揮自己的長項,提升各自領域的生產率,對國家來說,就是緊密配合,資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經濟就能最快的發展。相反,各地都是搞人工智能,反而會造成資源浪費。
成都獨有的人文屬性讓它在“千城一面”的城市中脫穎而出
所以,并不存在一個杭州模式,可以成為其他地方搞人工智能、或者科技創新的便捷法門。把人工智能應用到各行各業、生活學習娛樂中都是可以的,但不必一窩蜂地發展人工智能。各地因地制宜地發展新質生產力,深耕自己的優勢產業,避免揠苗助長,才是各地發展的不變導向。旅游資源強的,專心搞好旅游;制造強,就搞制造;農業強的,就搞農業。
但是,這就有兩個前提,第一,以人均GDP為考核標準,第二,人口更充分地流動。因為考核以GDP為準,而不是人均GDP,人口不能充分流動,那么,就會導致無論如何怎么搞農業,總是低效的,各地為了做大總量,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去搞人工智能。但這不是均衡發展,會反而導向同等發展,導致整個國家在經濟層面,失去效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