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食源性疾病的發生規律和預防要點,結合當前季節(4月,即將進入夏季高發期)以下是避開食源性疾病高發期的具體建議:
一、高發期時間與原因
1. 高發時段:
通常為 4月至10月(夏季為主),此時氣溫高、濕度大,利于細菌(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病毒(如諾如病毒)和寄生蟲滋生,且食物易腐敗變質。
2. 高發誘因:
食物儲存不當(如常溫放置時間過長);
生食、冷食(如刺身、涼菜、未洗凈的瓜果);
加工過程交叉污染(生熟不分);
餐飲衛生不達標(尤其路邊攤、聚餐時)。
二、針對性預防措施
1. 食材選購與儲存
現買現吃:避免一次性購買過多易腐食材(如海鮮、肉類),尤其高溫天。
生熟分開:生食(如蔬菜、水果)與熟食(如鹵味、剩菜)分開放置,刀具、砧板專用,避免交叉污染。
低溫保存:肉類、海鮮及時冷藏(0-4℃)或冷凍(-18℃),剩飯剩菜密封后冷藏,且不超過24小時。
拒絕變質:丟棄有異味、變色、黏滑的食物,即使加熱也可能無法殺滅毒素(如霉菌毒素)。
2. 加工與烹飪
? 徹底加熱:肉類、蛋類確保熟透(如蛋黃凝固),海鮮貝殼類需完全煮開,避免“溏心蛋”“生腌”等風險吃法。
? 生熟分開處理:處理生食后洗手、清洗廚具,避免直接接觸即食食品(如涼拌菜)。
? 洗凈食材:水果用流水搓洗或鹽水浸泡,蔬菜焯水去除農藥殘留,生豆芽等易污染食材需充分清洗。
3. 飲食與外出注意
? 減少生冷:夏季少喝生水、少吃涼菜、刺身,選擇熱食(如湯面、蒸煮類)。
? 聚餐謹慎:避免無證攤販、衛生條件差的餐館,自助餐注意食物是否變質、保溫是否達標(如涼菜久置室溫)。
? 自備飲食:外出時攜帶密封盒存放食物,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如車內)。
4. 個人衛生與應急
? 勤洗手:飯前便后、處理食物前用肥皂洗手20秒,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 補充水分:高溫易導致腸道功能紊亂,多喝溫水,避免冰水刺激腸胃。
? 及時就醫:若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發熱等癥狀,保留剩余食物樣本,及時就醫并說明飲食情況。
三、特殊場景注意
? 端午節:警惕霉變粽葉、生咸蛋沙門氏菌污染,粽子徹底加熱后食用。
? 家庭自制發酵食品:如豆瓣醬、米酒等,避免雜菌污染,觀察是否有異味、霉點。
? 雨季過后:注意水源衛生,避免飲用井水、河水等未經處理的水。
總結
避開食源性疾病高發期的核心是 “預防為主”:在氣溫升高前提前調整飲食衛生習慣,高發期內嚴格把控“食材新鮮、生熟分開、徹底加熱、清潔到位”四大原則,降低感染風險。尤其湖北夏季濕熱,需重點關注食物儲存和加工細節,守護飲食安全。
2025年:第126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