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長江經濟帶的貨輪鳴笛穿越三峽,當西部陸海新通道的中歐班列呼嘯西行,重慶這座內陸開放高地正經歷著深刻的產融變革。
2022-2024年間,重慶市GDP從2.91萬億攀升至3.25萬億,年均增速5.8%的背后,是汽車、電子信息、裝備制造三大萬億級產業集群的強勢崛起,更是"成渝雙城經濟圈"國家戰略的落地生根。
在這幅波瀾壯闊的經濟圖景中,重慶銀行作為區域內唯一"雙上市"法人銀行,其資產規模從6,847億擴張至8,566億的軌跡,恰似一面對焦區域經濟發展的棱鏡,既折射出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設活力,也映照著地方性商業銀行在利率市場化、風險顯性化浪潮中的生存突圍。
三年來,該行公司貸款激增50%支撐起"智造重鎮"產業升級,儲蓄存款突破2,500億托舉起城鄉消費市場,但1.35%的凈息差低位與9.88%的核心資本充足率,也在無聲訴說著轉型陣痛。
當數字經濟滲透率突破48%重塑山城經濟肌理,當綠色信貸三年翻番點亮"碳賬戶"創新試驗,這家扎根巴渝的金融機構,正以資產負債表中跳動的數字,書寫著服務實體與商業可持續的辯證法則。
規模擴張與結構優化的雙軌博弈
資產總量三年間從6,847億攀升至8,566億,年復合增長率11.8%,顯著高于同期重慶市金融機構總資產9.2%的平均增速。
驅動因素呈現結構性分化,公司貸款余額從2,087億激增至3,130億,增幅50%,其中2024年單年新增625億,創歷史峰值;票據貼現占比則從13.4%壓降至6.3%,顯示監管引導信貸"脫虛向實"成效。
負債端呈現"穩存優結"特征。儲蓄存款從1,475億增至2,259億,占比提升5.3個百分點至47.6%,但高成本負債問題凸顯:三年間個人定期存款平均付息率從3.53%攀升至3.88%,帶動整體負債成本率上升24BP至2.58%。
值得肯定的是,2024年通過發行500億元專項金融債鎖定中長期資金,負債久期從1.8年延長至2.3年,流動性覆蓋率提升至212%,資產負債期限錯配風險有所緩釋。
盈利能力的冰火兩重天
營收規模從134.65億擴張至136.79億,增幅僅1.6%,折射利率市場化沖擊的殘酷現實。凈息差從1.74%驟降至1.35%,累計收窄39BP,背后是資產端定價能力的系統性坍塌:對公貸款收益率從5.40%跌至4.70%,零售貸款收益率更從5.75%降至4.55%,與LPR下調幅度形成明顯剪刀差。
令人矚目的是中間業務逆勢突圍,2024年手續費凈收入8.88億,同比激增115.7%,主要得益于債券承銷業務市占率從3.2%提升至5.1%,但理財業務收入占比仍不足20%,財富管理轉型任重道遠。
利潤留存策略顯露財技痕跡,凈利潤從51.17億增至55.21億,增幅7.9%,顯著高于營收增長,奧秘在于信用成本管控:2024年信用減值損失31.89億,較2022年35.59億下降10.4%,不良貸款核銷金額卻從28.7億增至32.4億,存在"以核銷換撥備"的操作空間。
更需關注2023年撥備覆蓋率234.18%時,將5.25億一般準備計入其他權益工具,該會計處理雖符合監管要求,但客觀上虛增了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0.15個百分點。
風險防控的顯性成績與隱性雷區
資產質量指標呈現"表面優化"特征,不良率從1.38%降至1.25%,但關注類貸款遷徙率從18.7%攀升至22.4%,預示潛在風險敞口擴大。
房地產貸款集中度暗藏玄機,雖然對公房地產貸款占比從7.2%壓降至5.9%,但通過投資房地產信托、應收賬款定向融資等表外渠道的涉房敞口增加20億,實際風險暴露較賬面數據高2.3個百分點。
更需警惕的是,2024年重組貸款余額激增45%,其中62%劃入正常類,可能存在風險分類失真。
資本補充呈現"外源依賴癥",盡管通過發行250億永續債、130億可轉債使資本充足率維持在14.46%,但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僅9.88%,距離監管紅線僅0.38個百分點。內生造血能力薄弱問題凸顯:近三年平均留存收益率58.7%,顯著低于上市城商行72%的平均水平,2024年股息支付率32.5%的高分紅政策與資本補充需求形成悖論。
戰略轉型的破局之道
面對凈息差持續收窄、資本約束加劇的雙重擠壓,重慶銀行需構建"雙輪驅動"新范式:在資產端,依托陸海新通道區位優勢,發展跨境金融、物流金融等特色業務,2024年國際結算量增長47%的勢頭值得延續。
在負債端,借助數字人民幣試點資質,搭建"賬戶+場景"生態體系,目前上線的碳賬戶、人才貸等創新產品需加快規模轉化。更為關鍵的是打破中間業務瓶頸——將投行業務收入占比從當前4.6%提升至10%以上,這需要債券承銷資質從BBB級向AA級突破,以及理財子公司牌照的加速獲取。
區域性銀行的生存哲學,在于將地域劣勢轉化為服務深度優勢。重慶銀行若能緊扣"雙城經濟圈"、"西部金融中心"等戰略機遇,在產業金融、綠色金融領域形成差異化競爭力,或可走出一條中型城商行的特色發展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