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互聯網江湖 作者:劉致呈
榮耀Power新品發布沒多久,榮耀手機在物理意義上“火了一把”。
近日,有一消費者發布視頻,表示使用了2年的榮耀手機突然發生自燃,并且該手機使用期間并未換過電池,并且正常充電。
事件發生后,榮耀客服表示會與消費者取得聯系,了解具體損失情況。
其實這幾年,手機自燃這事兒沒少發生。
百度一搜,這事兒以前也有,而且也不止榮耀一家。以前也有世人皆知的三星note7爆炸事件,至于現在,三星還對快充技術諱莫如深,屬實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榮耀手機自燃這事兒,原因可能有很多種。
比如,可能是電池使用不當,也可能使用了非原裝充電器充電,如果不是產品質量問題,品牌也就沒必要背鍋。
只是,于榮耀而言,這個時間節點多少有那么點尷尬。
4月15日,榮耀手機剛在線上舉辦過榮耀Power新品發布會,8000mAh硅碳負極青海湖電池全球首發。
發布還沒兩周,媒體曝出這檔子事兒,雖然著火的不是新款電池,但是面兒上多少有點掛不住。
ALPHA戰略,IPO戰略?
客觀看,自燃這事兒,公關處理還是最優解,只要措施得當,時間會沖淡一切,該買榮耀手機的用戶還是會買。
只是,眼下的榮耀手機正處在關鍵時期,接下來怎么轉型,怎么執行新戰略?至關重要。
今天的榮耀,眼下面臨著最重要的兩件事:
- 新的ALPHA戰略如何執行落地。
- IPO上市。
榮耀進入李健時代,要走一條完全不同于趙明時代的路,于是,便有了榮耀阿爾法戰略。
新戰略,是需要解決新問題的。
榮耀面臨一個實際問題是,隨著高端市場華為王者歸來,榮耀中高端市場份額失守。
數據很直觀地體現出這一點。
Canalys調研數據顯示,到2023Q3,其市占率達到18%,領先蘋果、vivo、oppo、小米等廠商,位居國內第一。
到2024年,榮耀全年出貨量約4220萬臺,同比下滑3%,行業大盤增長4%。對比友商,vivo、華為出貨量分別大增11%、37%。
數據反映出一件事兒,當初Magic7系列,榮耀打出AI標簽,CEO趙明親自上陣市場仍然不買賬,那么問題來了,趙明沒擺平的事兒,李健能擺平嗎?
可能不太容易。
阿爾法戰略到底是個什么戰略?官方一點說,是個“三步走”戰略。官方的闡述很長,有興趣的可以搜一搜看,在這里我總結成三點:生態、AI、硅基碳基智能共存。
聽著是不是很科幻?
前兩步是解決實際問題,是給過去補課。
一來,過去榮耀手機雖然有不錯的產品力,但生態這塊相比友商 來講,優勢并不算特別突出,二來,榮耀手機雖然有技術標簽,但還是不夠強,特別是中高端市場,AI技術則是一個可以強調的重點。
可以說,這兩個戰略很精準,直面問題給出解決方案。
但問題是,現在補生態的課已是亡羊補牢,雖然為時不晚,但也只是補短板。而AI技術方面,能帶來多少提升,其實各家心里都沒底,特別是有了DeepSeek,大家都是同一起跑線,很難拉開實質性的GAP。
如果說前兩步是務實,第三步多少有點天馬行空的意思了,“餅味兒”有點足。
這就延伸出來第二件事兒:IPO上市。
外界有這么一種觀點,所謂ALPHA戰略其實跟IPO是一件事兒。某種意義上ALPHA戰略更像是一種“IPO戰略”。
2024年底,榮耀終端順利完成股份制改造,上市基本上就是既定方向。
天眼查APP股權信息顯示,股改之后,榮耀的機構股東剩下23家,包括中國電信、中金資本、金石投資,以及深圳國資旗下的國信資本、深圳鵬程新信息、深圳耀星辰壹號。
對于榮耀上市,市面上有兩種猜測:1、分蛋糕;2止損。
股改完成時,趙明曾透露截至2024年初公司賬上有“幾百億”現金儲備,利潤兌現率達到120%~130%,換句話來說,榮耀依舊是一個很能掙錢的公司,妥妥的優質資產。
擺在面前的是,榮耀上市成功就意味著有了退出渠道,市場給的估值就能部分變現。經過了從華為拆分,到求生存、求發展,今天的榮耀似乎也到了分蛋糕的時候了。
榮耀成長到今天,注冊資本從3億元增至超300億元,2020年出售估值時2600億元,如今Pre-IPO估值也達2000億元。
從估值的角度看,股東們當時接盤榮耀,似乎是成了一筆虧錢的買賣。并且,以目前的勢頭來看,可能還是會繼續虧下去。
國內主流手機廠商市場份額上,IDC的統計數據顯示,2025一季度,榮耀已經跌出前五,淪為“others”。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接下來的三個季度,榮耀仍然拿不出來強有力的產品,搶回自己的份額,那么未來的估值可能還有下降的空間。
因此,在上市之前的窗口期,如何盡快把榮耀的估值,拉到一個盡可能高的區間,可能是李健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IPO之路上,榮耀再出發
當年從華為被迫拆分,趙明臨危不亂一肩挑起重擔,被人們稱為榮耀的“救火隊長”。而今天的榮耀,需要另一位“救火隊長”。
榮耀的估值核心矛盾在于:市場份額修復能力與新增長故事的可信度之間的矛盾。
一方面,既要把公司的重心放到IPO上,貫徹股東們的意志,講好一個資本故事;另一方面,又要挽救市場份額被友商擠壓的局面,讓經過人事震動的榮耀迅速恢復戰斗力。
于是,ALPHA戰略才會顯得似乎有那么點割裂,要么聚焦過去完善生態短板,要么直接想象力起飛,探討硅基、碳基生命共存。
新戰略的方向其實沒有錯,畢竟榮耀還是過度依賴手機業務,需要建立一個更完整的生態。今天的榮耀不缺技術,不缺用戶,建立起完整的生態只是個時間問題。
具體落地到業務上,其實有兩個方向,一個是海外,另外一個是國內。
先來說海外。
從李健的職業經歷來看,實戰經驗很豐富,擅長渠道整合與庫存管理,也有不少出海經驗。
在華為任職期間,李健曾經在尼日利亞、東北歐、美洲等多個地區任職,很熟悉海外市場,在尼日利亞,李健曾經三個月之內簽下3000多萬美元的合同。
這樣的履職經歷,至少說明李健更熟悉全球化業務,榮耀下一步會不會發力海外業務,可能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觀察點。
客觀看,手機廠商出海,歐洲、中東市場是很有想象空間的。
關稅背景之下,我們與歐洲、中東、東南亞等市場的聯系會更緊密,怎么挖掘這部分市場的增量,可能會是榮耀未來成長性的看點之一。
另外,國內手機市場是全球競爭最激烈的市場之一。
榮耀在中低端市場是很能打的,出海增長并不難,海外市場,不少國家面臨通脹的壓力,這部分市場還是很有增量的。
這點已經在隔壁的汽車行業被印證。奇瑞海外增長那么多年,核心邏輯也是如此。
再來說說國內。
海外任職經驗豐富的另一面,可能意味著國內市場操盤經驗要少一些。
有人說,李健的任職經歷有點兒像諾基亞前CEO埃洛普,都缺乏整體操盤經驗。
而后者因為一系列的決策失誤葬送了諾基亞手機業務,最終出售給微軟。后來科技圈戲稱,埃洛普是微軟派到諾基亞的“間諜”(埃洛普后來任微軟CEO)。
但我認為,今天的李健治下的榮耀,比當年埃洛普治下的諾基亞要難得多。
當年埃洛普雖然葬送了諾基亞,但他選擇擁抱WindowsPhone的決策并沒有錯,MeeGo生態看起來雖然不錯,但諾基亞本身并沒有開發一個完整獨立生態的能力。諾基亞不是被葬送,而是被時代拋棄了。
而今天的李健,面對的局面更為復雜。
因為,手機產業的增長邏輯徹底變了。
高端手機市場的玩家們,其實都已經完成了生態化,并且各自有第二增長曲線。比如,華為有鴻蒙生態,小米有人車家全生態。而且,華為小米都有很強的汽車業務。
實際上,汽車行業完成智能化后,手機市場其實已經早已不是一個單獨的市場,而是兼具硬件生態+軟件服務+出行生態。
而在這個方向上,榮耀需要補的課也許會更多。
當然,手機廠商也不一定都非要去造車。比如,vivo就選擇了另一條路,布局家庭機器人賽道。
總之,今天的手機市場,要想立得住高端化,就必須在另一條技術創新價值更高的道路上有所成就,進一步反哺手機市場。
而這條路,可以是高端芯片、可以是造車也可以是機器人。
這些賽道很大,也很重,不是一個職業經理人和股東們開幾次會就能決定下來的。技術積累的考驗,資源分配的考驗,人力管理的考驗都會一座座大山,擺在管理團隊面前。
不過話說回來,有志者事竟成,榮耀不是沒有經歷過低谷。
一旦決定了方向,我相信榮耀團隊還是很能打的。
脫胎于華為,成長于榮耀,這支團隊依然有很強的凝聚力和創新力。拼搏在華燈初上里的榮耀人,缺的只不過是一次大放異彩的機會。
榮耀何時能抓住這個機會?
我們且行且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