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這一在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的“小毛病”,就像一個隱藏在暗處的“小惡魔”,隨時可能趁我們不備時“偷襲”。一個不經意的轉身、一次毫無防備的彎腰,都可能讓我們陷入扭到腰、閃了腰的尷尬境地。然而,若你留心觀察,便會發現同樣是腰痛,不同人發作時的姿勢卻大相徑庭。這背后的原因,其實在于引發腰痛的誘因各不相同。
在臨床醫學領域,腰痛的成因復雜多樣,外傷、軟組織損傷、骨關節病變以及神經因素等,都可能成為導致腰痛的“罪魁禍首”。
本文將聚焦于因姿態不良引發的兩種常見腰痛類型,深入探討其成因、危害以及相應的鍛煉方法。
脊椎前凸:看似曼妙,實則傷腰
脊椎前凸,指的是腰椎呈現出過度彎曲的弧度,同時骨盆出現過度前傾的一種不良體態。在日常生活中,這種體姿其實屢見不鮮。擁有這種體姿的人群,往往具有一些典型特征:腰椎向前過度凸出,骨盆明顯前傾,腹部因前傾而顯得凸出且松弛,臀部也因骨盆位置改變而向前凸出。尤其是一些熱衷于穿高跟鞋的女性,從外觀上看,她們呈現出一種前凸后翹的“完美”曲線,仿佛是時尚與性感的化身。但實際上,這種看似迷人的姿勢,卻給腰椎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對整個身體的健康也構成了嚴重威脅。
當身體處于脊椎前凸的狀態時,原本應由強壯、寬大且具有強大支撐能力的椎體承受的重量負荷,會悄然轉移至脊椎相對脆弱的弓形部位。與此同時,棘突之間的距離也會逐漸縮短,導致神經穿過的椎孔變得狹窄。長期處于這種狀態下,腰區的神經根會持續受到壓迫,進而引發疼痛。
在這種腰椎前凸的體姿下,下背部的豎脊肌始終處于短縮緊張的狀態。倘若此時再進行小飛燕這類過度強化下背部肌肉的運動,無疑會雪上加霜,使腰椎曲度進一步增大,腰椎承受的壓力也隨之急劇增加。長此以往,極有可能引發椎管狹窄等一系列嚴重的損傷。因此,對于脊椎前凸的人群而言,應著重強化那些能使骨盆后傾的肌肉群,同時對使骨盆前傾的肌肉群(如豎脊肌)進行伸展放松。基于這一原則,我們并不建議此類人群練習小飛燕動作。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為大家推薦一套簡單易行的訓練動作:保持頭、頸、肩處于中立位,通過骨盆卷動的方式,將前傾的骨盆逐漸調整為后傾狀態,并至少維持6秒鐘以上。每組動作重復7 - 8次,每天進行3組左右。這套動作簡單便捷,骨盆前傾且伴有腰痛的朋友們,不妨在工作間隙抽出幾分鐘時間,做一做這套動作,充分伸展豎脊肌,緩解腰部壓力。
平背:隱藏的腰痛“元兇”
與正常的腰椎曲度相比,平背的特征在于腰椎前凸的角度明顯變小。除了遺傳因素外,髖屈肌無力以及大腿后肌過短,也是導致平背的重要原因。這兩種情況都會對骨盆的位置產生影響,使其向后傾斜。
在眾多臨床病例中,平背常常伴隨著嚴重的下背疼痛癥狀。這背后的根源,與椎間盤的結構特點密切相關。椎間盤在人體中起著幫助運動和吸收震動的重要作用,其結構對施加在其上的壓力和剪力極為敏感。當腰椎前凸角度變小,骨盆后傾時,椎間盤所承受的壓力分布會發生改變,長期處于異常的壓力環境下,椎間盤容易發生退變、損傷,進而引發下背疼痛。
了解這些不良姿勢對腰部的危害后,希望大家能夠更加關注自己的日常姿勢,及時糾正不良習慣。同時,針對不同類型的腰痛,選擇科學合理的鍛煉方法,才能更好地呵護我們的腰部健康,遠離腰痛的困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